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节,我潜伏到老师交流群,看到不为人知的一幕…


今天一早7点多手机就不停地叮,以为班级钉钉群里有啥重要通知,一看原来是爸妈们在刷屏手写贺卡、接力送祝福。
嗯,今天是教师节,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爸妈对老师的感恩都是真切的,因为老师们很辛苦。
尤其是双减之后学校都增加了课后托管,放学时间往后拖了至少1小时以上,娃的书面作业基本都能在学校完成掉了。虽然一边是开心的,但一边我们也会感慨老师的不易,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量实打实又增加了。
就像这阵子网上很热门的一个话题是“双职工的家庭中,如果有一个是老师,那就完美解决了'双减’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结果老师们都纷纷站出来说:“你们想多了!其实我们从来就没有时间管孩子。”


而我一直自以为对老师的工作强度还是比较知晓的,因为我的爸爸曾是语文老师,我也经常有和一些做老师的朋友在交流,但当昨晚我在豆瓣上误打误撞进到一个老师交流小组(以新生班主任为主)后,我还是震惊了。
最近更新的一些讨论贴,都是“太累了,坚持不下去了”、“每天都想哭,累到想辞职”...... 

我在里面“探”了一宿,原来在我们家长眼中还有点“高高在上”的老师,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有自己的压力与烦恼,很多年轻的老师比我们年纪要小,他们面对我们家长时也是“压力山大”
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第一年,天天累得想哭”
教师组里最高频的词就是“累”。

有位新手班主任说:“没有想到,除了上课教书,还要陪着学生做操,吃饭,早午晚自修,陪餐,联络回复家长……每天写教案都是要挤到半夜12点以后。”


豆瓣网友 @有病赶紧治: 

一年级语文老师=科学老师,道法老师,安全老师,环境老师,传统文化老师。

一年级班主任=保姆+老师。

要上晨读午读,早晨中午测温。

周四周五数学老师请假,全是我顶上。两天上了八节课,4小时课后辅导。

平时最怕的就是生病,老师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请假可能都找不到人来替岗。


同样,在另一个新班主任的贴子里,最后的一句“如果真的适应不过来,到时候再想退路”,让我非常感慨。

是年轻老师心理承受力太差、太玻璃心?
还真未必!
我们没有听年长的老师说起这些,只是因为他们真的已经习惯了常长这样的“碾压”。
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光鲜、高大、威严,当我们在为职场求生倍感压力和焦虑时,这些年纪轻轻就要管好几十个新学生的老师,她们也何尝不是在自己的职业中乘风破浪?
掏心掏肺对学生,学生冷不丁的“咒语”太扎心
面对着一帮“各显神通”的皮孩子,不知道该打该凶还是该笑。我们想象的课堂是这样的,孩子们坐姿端正,齐刷刷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
其实,现实是这样的,“你管得了这边,就顾不上那边”,没几分钟,整个课堂就像一锅煮沸的马上要扑出来的饺子。


豆瓣网友@是妮妮吖: 

课堂上有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单独指导一个孩子写字时候,其他孩子就有说话的,停下来管管他们说说他们,过会又开始有声音了………


但明明就是这样掏心掏肺对孩子,却没想孩子的回应是“骂你、诅咒你”。


豆瓣网友@对对你说的都对
今天训练一年级学生常规,我训练他们敬礼的时候,我教他们说:“老师好”,我听到有学生在那说:“老师死了”。
我想想,我这几天这么辛苦,累到每一天回去都在哭。一天都从来没有坐下来休息过,居然得到了这个。

原本教师这份工作最大的动力其实就是孩子的反馈,所以这样的话虽说童言无忌,但听到耳朵里也着实”万箭穿心“。
于是作为老师,不仅需要精干的业务能力,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心,必须学会自我化解情绪!

“家长的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不过,孩子的事,可能多忍忍、习惯了就好了,但如何应对家长的要求,才是最考验老师能力的,需要的是教书以外的沟通技巧和情商。
家长形形色色,想法也都不一样,经常会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比如有位爸爸,对孩子的能力很自信,坚持放学让孩子自己走回家,锻炼独立能力,可以看出这个老师在手机的另一头都急得满头大汗了!但是爸爸蜜汁自信、一个意味深长的😊,老师还能说什么?
有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分享的“回复家长的小技巧”,就列举了遇到过的各种家长难题
: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了(特指小事),家长气愤的要找那学生家长道歉;
要求孩子做班级干部;
要求换座位,同桌太调皮了;
要求换座位,近视,坐旁边会斜视,坐后面会不听课;
刚开学一周,家长就来问孩子的表现。你还没记住孩子是谁
......
看看会不会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内容很长,我截取了一部分,大家感受一下老师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不易。


豆瓣网友@对对你说的都对

1.因为一点小事,家长气呼呼的给你留言。

先不要回,等他气消了,打电话聊。先说理解什么的,家长辛苦了,再说原因,然后夸夸她孩子在校的表现,谈谈自己哪里对孩子好。以后还需多多支持。这种家长一般都是直性子。沟通好了会很支持工作。

就这口气,通话10分钟,家长后面也道歉了,谈话很愉快的结束了。

2.要求孩子做班级干部

你告诉他孩子表现得好才有机会当选,不然行为习惯不好,其他学生是不会服气的,希望家长在家好好引导,表现得好老师肯定会多考虑他。把皮球踢回去。

3.要求换座位,同桌太调皮了

现在都是合作型社会了,我们要培养孩子与各种性格的同学适应的能力,现在家长什么都为他包办,以后谁会这样体谅孩子呢?所以还是要教会他独立能力和交际技能。

4.要求换座位,近视,坐旁边会斜视,坐后面会不听课

医生说孩子近视要及时就医佩戴眼镜,才能有效治疗,千万不能拖。孩子们要经常换座位,每个座位都有可能坐到。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习惯,而不能时时刻刻都监控他们,这样是不利于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

要求座位换到前面去,孩子听不清,家长表示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我们的位置是根据身高排的,xx在咱班是个子很高的了。在后面听不清孩子都没跟我说,家长可以引导以后孩子有什么问题要及时和x老师讲哟,x老师好尽快处理。不过,之前孩子在前面坐,状态也不是很好,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是我们班这个孩子的真实情况)。谢谢家长及时告诉我,明天孩子来了我会和他进行沟通的。

(记得周末问家长检查结果 ! 如果真有问题,还是可以调到中间位置的。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看到这个老师的“高情商”解读,真的是边看边笑。
虽然站在家长的角度可能会觉得有点被老师“打发”的感觉,但将心比心,老师这份工作,做好份内的事已经不易,要让不同性格的家长在沟通中都能心情愉快、被共情,这已经是高端VIP服务的要求了。
“KPI,都靠深夜熬”
当然,无论怎么辛苦,老师,和我们任何一份工作一样,最后都是拿业绩说话。
学生的成绩、创新优质的教案、、生动有趣的公开课……才是实打实的KPI考核。
所以在豆瓣这个小组里,最受追捧的还是教学经验的分享。
有老师分享说:“一个最基础的教案就很折腾人了,而新教师前几年都要靠手写。”


豆瓣网友@迷途米兔

本来以为第二年的教案,在第一年的基础上添加点新内容就可以了,结果领导说要重新写,写新的,手写新的,年年都要这样。
只是想靠着教案照本宣科远远不够,要做一个受学生崇拜的老师,上课一定是要”有趣“。
豆瓣网友@已注销:
为了让孩子理解”一碧千里“,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一碧千里”,我调查了内蒙古人要怎么走亲戚。
要想在“教师组”说话底气足,不是晒出税后工资几百万,而是把倒数第一名的班捯饬到了年级第一。
一会儿是贴身管家,一会儿是危机处理大师,一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一份对智商情商要求都极高的职业。
每当有教师在网上吐槽自己多累的时候,总有人说“那你为什么不辞职啊,为什么不转行啊”,也许@u贝贝的帖子可以给到我们答案:孩子们的真心!
教师节,学校规定不能送礼。孩子们就把书包里的小饼干、学校发的小酸奶,把平日里他们眼中十分珍视的“宝贝”都送给了老师。
※※※
今天微博热搜上有一个教师节的祝福视频,里面有一段话让我触动很深,“都说教师很伟大,我觉得很平凡啊,想到什么,去做就是了。
“温柔又坚定,平凡而伟大”,老师这个神圣的称呼背后,其实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会哭,会累,会生气,会退缩,也会坚持,会感动,会努力……
所以更了解他们之后,我们再也不用焦虑要不要送礼物给他们,该送什么给他们。因为我们找到了答案,足够的理解与尊重才是最最难得、也是最棒的礼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忙给孩子调“好位置”
一封让我感动的信
我们是如此的教师?!!
浅析如何管理调皮学生
【读书心得】警惕教育中的细节
景德镇学生家长:教师如“劫匪” 看看教师的“潜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