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团队更值得青年律师加入?
大家好,我是小田。
这一段时间,我们辅导的很多团队,包括我们自己,都在进行人员招聘,许多规模大所也在快速进行扩张。在招聘的过程中,大家反馈出一个普遍的问题——
都说今年就业形势不好,找工作的人虽多,但用人单位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优秀的人都哪里去了?
而当我反向去问青年律师,如果要加入一个组织,究竟会在意哪些要素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出奇得一致——收入水平,成长空间。
收入水平自不必说,作为尚无资本原始积累的年轻人,收入水平直接关乎眼下的生存质量,自然会优先考虑薪资和福利待遇更好的组织。
而「成长空间」就相对比较抽象——许多组织都会标榜自己会为年轻人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但事实上就是「爱怎么成长就怎么成长,没人管你」。
今天,站在一个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的角度,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究竟什么样的组织才真正具备「成长空间」,希望能给正在寻求新岗位的年轻人和正在招聘的组织一些帮助。
一个组织的「成长空间」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有明确的薪资晋升通道
有明确的岗位晋升通道
有明确的业务层次通道
有明确的培训培养机制
01.薪资晋升通道
一个岗位的基础薪资,往往是吸引求职者最直接的要素。但是否具有明确的薪资晋升通道,是一个组织是否规范运行,能否长期留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这一指标,在律师行业却常常缺失。年轻助理以很低的薪资入职,在独立之前,每年能拿多少钱,基本都是凭借老板的主观判断。
许多团队的合伙人,对于自己的团队成员每年有多少收入,自己团队每年能够承担的人力成本是多少,人力成本应当以什么幅度增长,完全没有概念。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员的流失——对于还处在需要靠工资收入满足生存需求的年轻人来说,很容易会因为「更高的月薪」而跳槽,毕竟只有「月薪」才是在这个团队里明确可预期的收入。 因此,在我们为团队设计薪酬结构的时候,通常会采取如下方式—— 首先,根据当地律师行业的平均水平,拉出薪资的平均区间:例如当地律师助理普遍起薪为3000元,资深律师通常为20000元,该团队除合伙人之外的底薪范围可以控制在3000-20000元之间,如果希望招到市场上更优质的人才,则薪资范围可定为4000-25000元; 其次,按照每个档位上升1000-2000元,划分不同职级的薪资档位。 薪资有标准,意味着青年律师能够对自己在团队待多长时间,能达到的薪酬水平有明确预期,同时对于团队负责人来说,也能对自己每年的人力成本进行明确的测算,从而为每一年的创收目标提供一项参考依据。 例如对于一个年创收500万元的团队来说,假设每年可供团队分配的利润为400万元,其中人力成本为100万元,平均每年调薪15%,则团队第二年的薪酬成本为115万元,团队的总创收提升4%左右,即可覆盖增加的人力成本。 02.岗位晋升通道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律师团队来说,内部的岗位划分是很简单的,基本分为律师助理、初级律师、主办律师、资深律师、合伙人。对应的岗位要求大致如下—— 律师助理没有取得执业证,做辅助工作
初级律师执业3年以内,可以独立办理部分简单案件
主办律师执业3-5-7年,独立办理案件
资深律师执业7年以上,独立办理案件,把控团队办案质量
合伙人把控团队办案质量,制定团队战略,开拓市场等
但对于律师来说,单纯以执业年限划这一单一维度划分岗位,并不是完全合理的。许多团队中,有虽然执业年限不长,但业务能力非常出众,已经成为合伙人的成员;也有虽然执业很久,但对团队并无实质贡献的成员。 正如上表所示,不同的岗位,实际上对应的是承担责任能力的高低,明确的岗位晋升通道,意味着明确的岗责要求,再配合相应的考评机制,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明确:升职到相应的岗位,就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如果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就能有下一轮的晋升。 岗位与薪酬一样,都是为了使团队成员对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更加明确的预期,提升人员的稳定程度。但岗位意味着责任,因此对于某些只愿意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并不想承担更多责任的成员来说,只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薪资调整,并应当有职级晋升,岗位晋升是薪资晋升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03.业务层次通道
业务层次也是青年律师关注的重点。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年轻人加入了一支团队,三五年之后,仍然在做他入职时就在做的业务,没有任何业务难度的提升或者业务类型的改变,只是从生手变成了熟手,必然会带来职业倦怠。这一点在非诉业务和2C业务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大部分律师团队的业务类型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思路——
1. 对于做非批量业务的团队来说,团队的负责人、合伙人,分出一部分精力在提升客户和业务的质量上。从小客户到大客户,从小案件到大案件,让团队成员有机会接触更复杂的业务;
2. 对于做批量业务的团队来说,需要优化岗位分工,同时筛选适合自己的人才。例如对做批量常法业务的团队来说,内部的业务结构已经非常稳定了,通常就是常法业务和诉讼业务,其中常法以更标准化、更高效的形式服务,很难拉开业务层次。这时就需要筛选出更适合做常法业务的人才,同时利用例如「轮岗」类的机制给予在诉讼业务上的锻炼机会,来解决长期从事单一重复业务可能带来的人员流失问题。 04.培训培养机制
在我发布的朋友圈调查中,几乎所有回复都包含一条——有没有人带。
其实不管是提成制还是公司制的律所,每位年轻律师入职时,都会有一位「师傅」,只是在很多团队中,「师傅」忙于自己的业务和应酬,没时间手把手教,使得团队成员只能「自由生长」。 要解决这一问题,同样有两种思路—— 1. 指定「带教老师」,类似互联网公司的「Mentor」制度。每位团队成员入职时,指定一位可以从业务上给予指导的带教老师,也可能由合伙人亲自担任,一旦年轻人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困难,他的「带教老师」有义务帮他解答。
2. 定期进行业务讨论学习。对于那些团队较小,或者成员普遍年轻,只能由合伙人亲自担任导师的团队来说,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会,让每位成员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业务心得或是遇到的问题,能更有利于团队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事实上,以上四点,对于其他行业的正规公司来讲,都是非常基础的要求。但放到法律行业,反而只有少数公司化程度较高的团队才能做到,也正是因为这个行业长期处在手工作业的原始阶段,才让大部分年轻律师遇到收入没保障、业务层次没有提升、没人教没人带的状况。作为团队的负责人,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然要让团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但作为年轻的求职者,也应当避免一个误区——不要把自己当下在一个组织能获得的金钱收益,作为这个平台能够为自己提供的所有价值。 在当今这个时代,「终身职业」是一个伪命题。组织之于个人,除了提供眼下的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当某一天,你离开这个组织之后,在这里积累的能力、资源、经验,能为你提供在下一个岗位上发挥价值的背书。
组织给你的明确回报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发展,还需要自己不断思考和积累。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本之殇(三):精细分工、高效协作、专人专岗、流水线作业——论文鳐团队的岗位职责及权限》
17家律所薪资大揭秘
计点制运行方案
不懂带团队没法做“千万”律师?“卓越团队”秘籍中都有这八点 | 律新社观察
基小律快讯 | 基小律团队2021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会
四大会计事务所职业晋升路线,及各岗位详细薪资大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