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袋中的Mishkin_69货币乘数,是由存款者决定的通货存款比率(C/D),由银行决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R/D),以及由美联储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的函数
1.互换合约
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缺口,主要分析利率的波动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利率敏感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资金缺口为正值,
利率敏感比率大于1
资金缺口为零,
利率敏感比率为1
资金缺口为负值,
利率敏感比率小于1
利率上升时→正缺口有利,因为资产收益的增长>资金成本的增长
利率下降时→负缺口有利,因为资金成本的节省幅度>资产收益的减少幅度
①利率互换
除了远期、期货和期权,另一种管理风险的金融工具是互换(swaps)。互换包括两种基本类型:A.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s),交换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现金流。B.利率交换(interest-rate swaps),用一种利息现金流与另一种利息现金流交换,它是以同种货币计价的。
罗密欧银行
朱丽叶公司
利率敏感性负债多于>利率敏感性资产
(它的许多资产都是固定利率的。)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If 利率上升
资金成本(负债)上升>资产所带来的利息增加。利润减少。
If 利率下降
资产带来的收入下滑>负债成本下降的幅度。利润减少。
为了规避利率风险,进行利率互换
把100万美元固定利率的资产,转变为100万美元利率敏感性资产,增加利率上升时的资产收益增长幅度。并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从而抹平缺口。
罗密欧银行同意在今后10年内,付给朱丽叶公司100万美元名义本金(notional principal)的7%的固定利率的利息(就是100万美元*7%)。
把100万美元的利率敏感性收入,转换成固定利率的收入,减小利率下跌时的收入萎缩幅度。
朱丽叶公司同意在同样长的时间内,支付给罗密欧银行名义本金为100万美元的国债利率加1%的利息的数额(也就是100万美元*(国债利率+1%))。
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If 利率上升,收益增加的幅度=负债增加的幅度,利润不变
If 利率下降,收益下降的幅度=负债下降的幅度,利润不变
利率互换的优点:相比于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一般地金融期货和期权,期限很短,通常是1年左右。而利率互换期限可以很长,有时长达20年。
利率互换的缺点:如同远期市场一样,互换市场缺乏流动性,而且也可能遭受违约风险。如果利率上升,朱丽叶公司可能不会履行互换合约,因为罗密欧银行付给她的固定利息,小于她在市场上能收到的浮动利息。另外,20年的期限很长,朱丽叶公司也可能会破产,无法履行互换合约。
互换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彼此对对方不了解)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会限制这个市场的发展。此时,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就需出来解决问题。
2.高能货币的两个来源: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1999年末)
资产
负债
政府证券:联邦政府和机构证券,
以及银行承兑汇票
4907
流通中的联邦储备银行券
5280
贴现贷款
2
银行存款(存款准备金)
155
黄金和SDR凭证账户
182
财政部存款
45
铸币
3
外国和其他存款
2
托收中的现金项目
60
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
49
其他联邦储备资产
568
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191
总计
5722
总计
5722
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就是变换资产和负债。
资产项目:
负债项目:
①证券:
这是美联储所持有的证券,主要以国债的形式存在。
②贴现贷款:
这是美联储向银行发放的贷款,其总额受美联储设定的贴现率的影响。贴现率是美联储贷款给银行所收取的利率。
①流通中的联邦储备银行券(通货):
美联储发行通货(美元钞票)。联邦储备银行券,是美联储向持有人开具的借据,也是一项负债。但是和大多数负债不同,这些借据承诺用联邦储备银行券偿还持有人,也就是说它们是用借据来偿还借据。因此,如果你拿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向联邦储备体系要求偿还,你会收到2张50美元,或10张10美元等等。
人们更愿意接受美联储的借据,而不是你我的借据,是因为联邦储备银行券是公认的交易媒介。也就是说,它被当作一种支付手段,因此可以和货币一样发挥作用(打白条啊~ 拿白条当钱来使)。而我们不幸的是,你我都不能使人相信我们的借据比美联储借据所用的纸张还要值钱~
③黄金和SDR(特别提款权)凭证账户: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政府持有,用来结算国际债务。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特别提款权已经取代了黄金。
当财政部需要黄金或SDR时,便向美联储开具反映黄金或SDR要求权的凭证,随之,美联储贷记在财政部在美联储的存款账户上。
②存款准备金:
所有银行在美联储都拥有一个账户存款。存款准备金由放在美联储的存款,加上银行实际持有的通货(由于其保存在银行金库中,所以称作库存现金)组成。
存款准备金=银行存在美联储中的存款+银行放在自己金库中的现金
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reserve)是银行的资产,却是美联储的负债(好在美联储不向银行付存款准备金的利息),因为银行可以随时要求偿还,而美联储必须支付联邦储备银行券(即美元钞票)来履行义务。
④托收中的现金项目
③财政部存款:
财政部在美联储拥有存款,并开具支票提现。
④外国和其他存款:
包括外国政府、外国中央银行、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以及美国政府机构(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在美联储的存款。
⑤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
和托收中的现金项目一样,这些资金也是从美联储的支票清算程序中产生的。当一张支票提交清算时,美联储没有立即贷记提交支票的银行。相反,它承诺在某一预先安排的时间期限内贷记该银行,通常不超过两天。这些承诺就是递延可用的项目,也构成了美联储的负债。
⑥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例如,会员银行购买的联邦储备体系股票。
证券和贴现贷款这两项资产对美联储来说很重要,因为它们能够赚取利息。
由于美联储的负债不用付息,美联储每年收入数十亿美元,而负债成本为零。虽然它返还大部分收益给联邦政府,但美联储也在支持经济研究的事业上花费巨大。
负债项目中的前两项——流通中的联邦储备银行券(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通常被定义为美联储的货币负债。这些负债加上美国财政部的货币负债(流通中的财政通货,主要是铸币),就得到我们称为「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的概念(也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基础货币的增加,能导致货币供给的多倍增加。
MB=高能货币,C=流通中的通货(由财政通货和联邦储备通货组成)
MB=(联邦储备银行券+财政通货-铸币)+存款准备金
MB=C+R(这个应该是货币扩张前的“原始货币”了,对于R而言,超过法定准备金的超额准备金可以放贷出去,的确属于高能货币。但是C这个现金呢?如果不存银行,就不会有“高能”倍数效果)
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总是等于总负债,根据这个等式的会计原则:
联邦储备银行券
+存款准备金
=
(政府证券
+贴现贷款
+黄金和SDR
+铸币
+托收中的现金项目
+其他联邦储备资产)
-
(财政存款
+外国和其他存款
+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
+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由于「托收中的现金项目」减去「递延的可供使用的现金项目」=浮款(float),所以:
高能货币MB
=
(①政府证券
+②贴现贷款
+③黄金和SDR
+④浮款
+⑤其他联邦储备资产
+⑥财政通货)
-
(⑦财政存款
+⑧外国和其他存款
+⑨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上表清楚地列出了影响高能货币的9个因素:增加前6个因素会增加高能货币供给,增加后3个因素则会减少高能货币供给。
美联储主要通过前2个因素来对高能货币实行控制:①通过它在共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②对银行发放贴现贷款。
3.多倍存款创造 &简单存款乘数
当美联储向银行体系供应1美元的额外存款准备金时,存款就以这个数目的多倍增加——这个过程被叫做「多倍存款创造」(multiple deposit creation)。
美联储从bank 1回购了100美元债券,bank 1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了100美元。
→bank 1将这100美元贷出给a,a将这笔钱消费掉后,被这笔钱新的所得人存入bank 2银行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是10%,所以bank 2贷出90美元给b。b把这笔钱消费掉后又被新的所得人存入bank 3
→bank 3再贷出90美元的90%=81美元……
这样,初始的100美元最终“创造”出了多少存款呢?是100+90+81+72.9+65.61+……=1000美元。增加了10倍(这个倍数被叫做「简单存款乘数」simple deposit multiplier),也就是准备金率10%的倒数。简单存款乘数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准备金是10%,简单存款乘数就是10倍(=1/0.1)。
多倍存款扩张公式可以写成:ΔD=1/rD*ΔR
ΔD=银行体系中,存款总数的变化,也就是上例中全部加起来后的1000美元。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例为10%。它的倒数1/rD就是简单存款乘数(倍数)。
ΔR=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初始的变动,上例中就是美联储初始注入给银行的100美元。
1000美元=(1/0.1)倍*100美元
当美联储从银行收回100美元时,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就会从反方向其作用,引起多倍存款收缩。
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只有当银行体系所有的「超额存款准备金ER」都不存在了,存款创造(或收缩)才会停止。也就是说,只有当「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额R」=「法定准备金总额RR」时,货币数量才不再“被创造”。
4.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是货币供给变动与给定的高能货币变动之间的比率。
在推导货币供给模型中,我们这里只关注与M1相对应的简单货币口径(通货+支票存款)。虽然决策中经常使用更为广泛的货币口径(特别是M2),但推导过程都是相同的。
MB=高能货币(上例中初始的100美元)
m=货币乘数。反映了高能货币转化为货币供给的倍数。
M=美联储的货币供给量(也就是上例中的1000美元)
M=MB*m=C+D,扩张后的货币量一部分作为现金持有,一部分作为银行存款持有。
C=通货(现金),D=存款(银行中的支票存款额)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R=存款准备金(=RR+ER),RR=法定准备金,ER=超额准备金
C/D=通货存款比率,ER/D=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MB=R+C=(D* rD)+ER+C
高能货币=存款准备金+通货
=(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金+通货
我们用(C/D)*D表示C,(ER/D)*D表示ER,则:
MB=(D* rD) + (ER/D)*D + (C/D)*D
=D*[ rD+ ER/D + C/D]
D=MB/[ rD+ ER/D + C/D ]
因为M=D+C
=D+(C/D)*D
=D*(1+ C/D)
D=M/(1+ C/D)
上面两个蓝色等式都是D,可以统一起来:
MB/[ rD+ ER/D + C/D ] =M/(1+ C/D)
M=MB*(1+ C/D)/ [ rD+ ER/D + C/D ]
货币供给量=高能货币*(1+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通货存款比率)
上面公式中,与MB相乘的就是货币乘数。m=(1+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通货存款比率)
M=MB* m
扩张后的货币量=高能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由存款者决定的通货存款比率(C/D),由银行决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R/D),以及由美联储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的函数。
比如:
C=流通中的通货=4000亿美元
D=银行中的支票存款额=8000亿美元
M=货币供给(M1)=C+D=1.2万亿美元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
ER=超额准备金=8亿美元
通货存款比率C/D=4000/8000=0.5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R/D=8亿美元/8000亿美元=0.001
由此,货币乘数m=(1+ C/D)/ [ rD+ ER/D + C/D ]
=(1+0.5)/(0.1+0.001+0.5) =2.5
存款者的行为用C/D=0.5来表示(C+D的总和就是货币倍数扩张前的美联储货币总供给量,也就是最初的“100美元”),银行的行为用ER/D=0.001来表示,美联储的行为用准备金率10%来表示,在这三个前提下,高能货币每增加1美元,将导致货币供给(M1)增加2.5美元。
货币乘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小于我们一开始介绍的简单存款乘数10,原因是:美联储最初注入的“100美元”分成两个支流进入经济体系中:①变成现金被人们手中持有(C的部分)②被存入银行再被贷出去(D的部分)。只有存款D才能造成多倍存款扩张,而通货C却不能(也就是只有进了银行再被贷出去的,才会有扩张效果;直接被人们作为手中现金持有而不进入银行的,是不会有扩张效应的。)如果增加的高能货币中有一部分成了通货(C>0,也就是C/D>0),这部分就不会进行多倍存款扩张。在简单存款乘数中,我们是假定所有的高能货币都进入了银行并贷出去的(C=0,也就是C/D=0),一点都没浪费(只作为现金通货),所以扩张倍数就很高。
①银行控制的超额准备金率
ER/D这个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A.市场利率:利率越高,持有超额准备金放弃的利息收益也越高,银行就会降低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联邦基金利率」(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联邦基金利率上升,ER/D就下降;联邦基金利率下降,ER/D就上升。
B.预期存款流出:银行挤兑风险越严重,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就越高。ER/D和预期存款流出呈正相关关系。
②美联储控制的高能货币供应量
我们之前提过,美联储主要通过前2个因素来对高能货币实行控制:A.通过它在共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公开市场操作),B.对银行发放贴现贷款。美联储可以控制第一项,但不能控制第二项。美联储可以设定贴现贷款,但借不借钱,借多少钱完全是由银行自己来决定的,美联储无法强求。
对第一项,我们称作「非借入基础(高能)货币」non-borrowed monetary base,它完全出于美联储的控制之下,主要来自于公开市场操作。
MB=高能货币,
MBn=非借入高能货币(债券操作,可控),
DL=美联储的贴现贷款(不可控)
MB=MBn+DL
M=m*(MBn+DL)
扩张后的货币量=货币乘数*(非借入高能货币+贴现贷款)
决定贴现贷款DL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①市场利率,②贴现率id。当市场利率i高于贴现率id时,银行就能低成本借入美联储的资金,高利贷放出去,银行赚的就多。所以贴现贷款数额DL与市场利率i正相关,与贴现率id负相关。
5.货币供给模型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包括所有4个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参与者(美联储、存款者、银行、融资者)的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M1的反应
参与者
变量
变量
的变动
货币供给
的反应
原因
美联储
rD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率越高,银行能放贷的钱越少
MBn非借入高能货币(债券操作)
美联储回购债券,就向经济体注入货币。MB=MBn+DL
id贴现率
贴现率越高,银行向美联储的借款量DL越少。
存款者
C/D通货存款比率
存款者手中持有的现金通货越多,存款少,银行中能放贷的钱就越少。
银行&存款者
预期存款流出
挤兑风险使银行手中捏着更多超额准备金。ER/D上升。
融资者&银行
&美联储
&存款者
i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越高,银行利润越大,银行降低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ER/D下降),并同时更多向美联储借款(DL上升),来借鸡生蛋。
①80-99年的货币供给变动分析
下图显示了美国1980-1999年货币供给(M1)变动的情况。从1980年1月到1984年10月,货币供给每年增长7.2%。1980-1996年货币增长的波动性非常明显,从7.2%增加到13.1%,再降至3.3%,然后又升至11.1%,最后还回落了-0.11%。如何解释这段时间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波动,如此剧烈的原因呢?
M=m*(MBn+DL) 表明,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三个因素影响的:①非借入基础(高能)货币,②贴现贷款量,③货币乘数。
在整个期间,货币供给的平均增长率(5.4%)可以由非借入基础货币的平均增长率(7.6%)来给出解释。另外,除了1984年贴现贷款剧烈增长的特殊时期外(美联储向陷入财务困境的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发放了50亿美元的贷款),MBn+DL的大部分取决于MBn(公开市场操作)。因此DL是货币供给波动中的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因素。所以,从长期来看,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是MBn。
但是从短期来看,MBn的增长率就和货币供给增长率之间联系就不是很密切了,而是由货币乘数m来发挥主要作用。通货存款比率(C/D)解释了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变动:
→1980.1-1984.10,C/D相当稳定,这时货币乘数m几乎没有变动,因此货币供给增长率和MBn增长率相似。
→1984.10-1987.1,货币乘数向上运动(4.4%),这可以由C/D向下变动来解释。C/D下降,意味着一部分现金通货变成了银行存款(可被贷出),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乘数就增加。
→1987.1-1991.4,C/D迅速升高,银行存款流出很多转变成了现金通货,货币乘数就减小。
→1991.4-1993.12,C/D轻微下降(分母变大,分子变小),货币乘数也轻微增加。
→最后,1993.12-1999.12,C/D迅速升高又导致货币乘数急剧减小,由此引起货币增长率的猛烈下降。
虽然在短期内,C/D变动等因素可以对货币供给产生主要影响,但是在整个期间内,货币供给的增长率是与MBn的增长率密切相关的。实际上,经验数据表明,超过3/4的货币供给波动可以归因于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
②30-33年大萧条的货币分析
1930-1933年美国的大萧条,除了我们以前讨论过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货币供给的急剧减少。
下图显示了1929-1933年倒闭的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
随着第一次银行危机(挤兑)爆发,人们纷纷把钱从银行取出,C/D提高。银行挤兑,会引起银行大幅度提高超额准备金来防范挤兑破产,所以ER/D(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下图很明显的显示了这两个变量的上升趋势。
根据货币供给模型,当ER/D和C/D上升时,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上图也证明了这一点。到1933年3月银行危机末期,货币供给(M1)下降超过了25%,由此引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收缩。而且,尽管基础(高能)货币水平(由美联储施加影响的两个行为决定: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上升了20%,货币供给还是下降了——这就证明了由存款者施加影响的因素C/D和由银行施加影响的因素ER/D,对货币供给变动同样起到重要影响力。它也证明了存款者和银行的行为,会使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的工作面临更复杂的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存款货币扩张倍数和存款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中信证券: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深度)
中宏课后题
银行与货币供给(一)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