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老齐就是一个“农业站”

牛人——老齐
文/陈智明

2009年3月,我调到临潼区林业站工作。初春的气温乍暖还寒,从家到单位约有两公里的路程。第一天上班,我起了个大早,骑上自行车十多分钟就到了单位,单位没有大门,偌大的院子里,一座面宽十间砖混结构的二层办公小楼坐落在中间,还不到八点,办公室的门都锁着,我就在楼下踱步徘徊,不一会就听到一个唱着小曲骑着摩托车的中年男子来到了楼下,他停好摩托车,去掉头盔,一个未曾谋面却似曾相识的人满脸笑容迎着我走来说:“你是老陈吧,我是老齐,听说你到咱站上来工作,欢迎欢迎,下面冷快上楼。”说话间一张肥厚温暖有力的大手把我拉上二楼办公室。

老齐是我到新单位认识的第一个同事,他四十五六岁,中等身材,身体宽肥,留着一头乌黑锃亮的板寸,面色红润,声如洪钟,待人热情,他是林业工程师、副站长,从林校毕业就到林业站工作,对临潼区林业区划和发展如数家珍;他也是个奇人,有关他的奇闻轶事很多,最特别的就是他有一个不管天阴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每天都坚持唱着歌上班、哼着歌下班的嗜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也成为我经常讨教和关注的对象。

我刚到单位工作的前两年就遇上了林业行业两大攻坚战,一是2009年的第九次囯家森林资源调查,另一个是2010年的林权制度改革。临潼区森林资源调查点位有35个,其中平原点位25个、山区点位10个,由于调查任务要在六至九月份完成,正值盛夏高温,任务又艰巨,同事们多少都有些畏难情绪。我初来单位,对工作又不熟悉,正在为这个事发愁,老齐端着茶杯笑呵呵来到我办公室说:“别发愁,调查的事我带队保证完成任务,放心。”就这样不管多么炎热酷暑,每天都能看到老齐身背罗盘仪腰挎工具包,肩扛二十多斤的水泥角桩,带领调查小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开展调查工作。

一天我安排好手头的工作跟着老齐一起进山调查,由于点位是等距离固定布设,点位大多都落在人烟稀少荆棘丛生的山脊沟壑,车辆开不上去,只能停在山坡下,停车的地方距离调查点位还有约三公里的路程,老齐指挥大家把物资和工具背在身上徒步上山,当时太阳当空暑气逼人,老齐手持砍刀腰挎工具包手脚并用在前边开路,同志们紧随其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我们到达调查点位,大家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嘘嘘,老齐放下身上背的负重,用手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手上的尘土和脸上的汗水混在一起把他弄成了一个大花脸,他全然不顾,就招呼大家工作,我看着他的窘样,就让老齐休息会再干,老齐说不行一会儿天更热,灌木林里闷热、蚊虫多,人受不了,得加紧干,他熟练的找到西南角桩固定,立起罗盘仪,放线标记,测设样地、登记填表,大家在他的指挥下团结协作,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点位调查任务,任务完成已过午时,赤日当空热浪滚滚,山上蚊虫也多了起来,又没有阴凉处歇脚,他招呼大家赶紧下山。下山时他走在队伍的后面生怕哪个同志掉队、丢失工具,看着大家一瘸一拐、疲惫的样子,他又问大家想听他唱歌吗?还未等大家回应,他一首《西游记》主题歌就唱了起来,那脍炙人口、耳闻能详的旋律一下子感染了大家,同志们的疲惫一扫而光,精神抖擞赶到了停车旁,大家放下工具,在路边的树荫下稍作休整,吃了些干粮又赶往下一个调查点位。就这样,五十多天的调查,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带队的老齐从没歇过一天,一直到圆满完成调查任务。

2010年,临潼区要在一年时间完成全区二十万亩左右的林地勘界发证工作,任务又压给了林业站,这么大的勘界数量,靠站上这么几个技术人员完成,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我几天吃不好饭,觉也难眠,正当我发愁犯难时,老齐又笑哈哈来找我说:“是不是为勘界的事发愁,没什么愁的,技术力量不够,咱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增加技术力量,人手不够,我们可利用暑期大专院校的学生来帮忙。”就这样单位充分采纳了老齐的建议,联络专职高校利用放假期间的学生开展勘界调查工作,队伍有了,老齐自告奋勇担起了勘界队队长,带领同志们下乡蹲点每天迎着朝霞、伴着余晖开展测绘勘界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林农关注的焦点,工作不到位容易引起纠纷,工作必须认真负责。测绘、丈量、边界四至,一定做到准确无误,群众认可信服。老齐每项工作都会亲力亲为,一次为了给山坡上的一块林地勘测边界四至,他带领同志们从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爬了上去,小路上布满了低垂的树枝和杂草,因担心蚊虫和毒蛇,老齐折了个树棍不停地敲打着路旁的树枝和杂草,走在队伍的前面,大家紧随其后,急匆匆地赶着路,突然,走在最前面的他停了下来,一只手做暂停状停在空中,抬眼望去,只见几只胡蜂扇动着翅膀,发出嗡嗡嗡的声音,随声可见一个葫芦状硕大的蜂巢挂在不远处树枝上,挡住了去路。胡蜂是一种胡蜂科蜂类,是蜜蜂的天敌,尾刺毒性很大,如果人被胡蜂蜇了,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近年胡蜂袭人事件时有发生。

当随行的人员对突如其来的危情有些惊慌失措时,老齐却镇定自若,招呼大家向后撤到安全地带,这时距出发时间已过去三个多小时,绕行其它路线已无可能,同志们正为今天的任务无法完成而颓丧时,老齐凭着艺高人胆大、勇者无畏的气概穿上防护服,找来一个大塑料袋子,扛着梯子,走向胡蜂巢穴,他稳稳地搭好梯子,轻轻地爬到蜂巢边,静眼一看才发现还是那种最危险的胡蜂“人头蜂”,蜂巢里还有飞进飞出的胡蜂,振动着翅膀,在空中盘旋飞舞,发出恐怖的嗡鸣声,老齐一下子有些紧张,手心都出满了汗,他缓了缓神,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缓缓地张开塑料袋子,从蜂巢下方一点一点慢慢地向上套蜂巢,当袋子完全套住蜂巢后,他又迅速的攥紧袋口,外面的胡蜂受惊后向他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防护服被碰撞地噔噔噔作响,他下意识地坐在梯子上一动不动,同志们都为他揪着心。约20多分钟后胡蜂渐渐散去,他才抱着蜂巢下了梯子,为了使袋子里的胡蜂不能逃出来伤害到人,他又向袋子里喷了些药,然后用绳子牢牢的扎紧袋口,等一切工作都做到安全无误时,他才脱掉防护服,这时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可他却高兴地指着蜂巢说:“这个可以制作个蜂巢标本。”

如今,每当我看见单位标本室里的那个胡蜂巢标本时,依然心有余悸。不知道爬过多少山头,跨过多少沟壑,终于在同志们的努力下完成了林权测绘勘界工作,确保了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圆满完成。两项重点工作的完成,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褒奖,在颁奖时,他又坚持让我上台领奖,同志们都认为领奖的人应该是他,他听到后只是憨憨笑了笑说:“啥工作都得人干,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些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植人心,人们对享有美好生态环境的愿望不断提升,造林绿化面积也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其中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造林项目的成败,社会关注度很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造林质量建设,质量检查、竣工验收任务非常繁重。老齐是一位林业工程师,邻县有一个造林项目请老齐利用星期天代表甲方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本应是一个“肥差”,老齐却气呼呼地回来了!一问才知,原来是因为项目苗木质量不达标,后来听说乙方几次带着礼物找老齐,让他在验收单上签字,他都把人拒之门外,无奈乙方托老齐的老同学帮忙找他说说情,把字签了,可是老齐却一副六亲不认的样子说,项目苗木不符合设计标准怎么能签字,签了字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谁负责,把老同学弄了个脸红。就这样老齐荣获了一个“直人”的绰号,找老齐验收项目的事也就越来越少,当同志们都为老齐失去一份“肥差”而惋惜时,可他却依然上班来高歌一曲,下班去清唱一段,潇洒快哉!

林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是林业站的基础工作,也是老齐的专业。临潼区有林果面积6万余亩,这6万余亩杂果林就是林业站为民服务的阵地和舞台,老齐就是阵地上的尖兵和舞台的台柱子。临潼区的林果种植主要集中在渭河以南的浅山丘陵地区,主栽品种主要是核桃、花椒和柿子,也是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缺乏技术,秋冬季节栽植的苗子难越冬成活率低,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困扰了多年,为了解决群众苗子越冬难问题,他经常会在大冬天蹲在田间地头、源头坡地观察苗情变化,有时脱掉外套站在刺骨的寒风里用身体感受温度变化,扬起一把黄土估测风速大小,就这样硬生生地总结出一套保暖保湿成活率高的“秋冬季新植苗木管理技术要领”。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难题,苗木活了,种植面积扩大了,群众作务技术水平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又突显出来,普及林业技术、提高作物品质产量又成为老齐的主要任务,不管核桃整形修剪还是花椒拉枝定型,柿子的品种更新、技术咨询、病虫害防治,都成了老齐最平常的工作,他也成了单位里最忙的那个人,只要他下乡到村口地头,就会被群众围起来,东拉西拽。这个说齐老师你到我地里看看核桃叶子怎么黄了,果子黑了可咋办呀!那个说齐老师你看看我家的花椒生蚜虫啦,用啥办法防治,群众把他围得严严实实,生怕他跑了似的,我经常戏说:明星的粉丝是靓仔靓妹,老齐的粉丝全是些大叔大妈的农民。不管多忙多辛苦上班,下班只要群众有需求,他从不拒绝,都会爽快地回一句:能成。因此老齐有一个响亮的绰号“齐能成”。

近几年,临潼区的核桃、花椒种植面积大了产量高,市场收购价格却下跌得厉害,由于价格低,每到柿子收获的季节,满山坡都是挂在树上、烂在树上的柿子,林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砍树、毁园、弃园现象频发。针对这些问题老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常常利用省市开会学习的机会向省市专家咨询良策良方,到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为了改变这个困境,他提出林果业要摆脱当前困境,必须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之路。他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引进示范核桃 、花椒、柿子新特品种十多个,这些品种经试种,有的已硕果累累效益大增,有的是效果对照明显,初见成效,有的正在试验示范。

老齐年龄大,身体肥胖,近几年还患上了腿疾,走路不灵便,但在新品引进、新技术应用上他从不落后于年轻人。记得有一次为了记录新品种的物候期数据和特点,大雨刚过他就带着技术员到试验地采集数据,雨后地里泥泞不堪,老齐不顾同志们阻拦,坚持亲自观测,他挽起裤腿打着赤脚,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一个树、一个品种的观测记录,一会看看枝条,一会看看叶片、花蕾,有的树苗因雨水浸泡树身倾斜,他就把树苗扶正用撑杆撑住,俨然像一个父亲在照顾自己的孩子。

那天下乡回来,他的腿疾加重,上楼时要扶着楼梯才能上去。老齐是个不知疲倦的人,工作间隙他经常组织年轻同志探讨林技知识,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实操经验、悉心传授给年轻同志。老齐是个热心肠的人,单位里年轻的、年老的同志有事都愿请他帮忙,水工、木工、电器修理样样在行,单位的汽车打不着火,经他一侍弄竟然神奇地又启动了。他也乐此不疲,因此他又荣获了一个“齐万能”的绰号。

久而久之,我慢慢有了一个习惯,单位无论有什么工作,都会先问一下老齐,林技推广问老齐、病虫防治问老齐、种质调查问老齐、古树保护问老齐,老齐就是“林业技术百科全书”,老齐就是个“林业站”。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党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人民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时间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抗击新冠疫情工作当中。临潼又是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疫情防控外防输入任务极为繁重。区委、区政府动员全区各个部门和单位下沉防控一线,包抓小区。我们单位也被分配到秦陵辖区内的一个小区包抓防疫工作,该小区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三无”小区,接到管控小区任务时已是农历大年初一的晚上九点多,任务要求第二天早七点前必须完成小区封控,当时正值春节假期,同志们都放假在家,天寒地冻的又是晚上,怎么集合人员,集合几个人,都是谁?我把单位的同志排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是拨通了老齐的电话。

老齐住在乡下,距离该小区还有三十多里的路程,他二话没说放下电话,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连夜赶到了封控小区,我见到他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我们一起建围挡、撑帐篷、拉电线、安电灯、装活动门,忙完这些已是早晨七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疫情指挥部又要求十二点前,完成小区居住人口数量统计,老齐顾不上休息,带着同志们立即开展入户统计工作,五六栋楼、十多个单元、二百多户,楼上楼下地跑,家家户户地敲门统计,终于在同志们和志愿者的努力下按时完成了任务,任务完成时老齐一下子就累倒在帐篷里的椅子上,半天不能动。春节期间人流量大,为了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小区,单位人员轮流在小区值守,老齐也在其列,一直坚持了三十多天,疫情缓解时才回家。由于来时匆忙,没带换洗的衣服,回家时身上都有了“味道”。

2021年冬季疫情反弹,情况危急!疫情就是命令,包抓单位必须二十四小时安排人员小区值守,严防疫区人员和红码人员进入小区。单位集体商议全体同志分成三班,班长由班子成员担任,白班还可以,冬季的夜晚零下十几度,帐篷里只有一个小电暖器,又四面漏风,大家说老齐年龄大,都让他值白班,可他却坚持要求值夜班,说:“年龄大了瞌睡少,白天反而容易睡着。”就这样他把最艰苦的夜班又揽给了自己。

冬季夜晚寒冷而漫长,和老齐值班的有一个女同志,家里有小孩,一到晚上小孩就哭闹着不睡要妈。老齐每到晚上十点多人员流量少时,就坚持让女同志回家管孩子,自己一个人顶着。有一天晚上下大雪,气温骤降,我不放心凌晨时分我从家把包子烤热包好揣在怀里,去看老齐,路上没一个行人,脚踩在地上,积雪咯吱咯吱响。我快到防控点时,看到灯光下,雨雪中老齐穿着军用大衣一个人在那里踱步,眼睛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他发现我来了,警惕地问:“是不是有啥情况?”我摆了摆手,看到他头发和眼眉落满了雪霜,我的眼睛一下湿润,嗔怪道,这么冷你咋站在外面干嘛?他说刚有个老人晚上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他担心人一会回来,特意等他回来。我赶紧把他拉进帐篷,从怀里掏出热腾腾的包子 ,他真是饿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包子全吃完啦。我们拉了一会话,还没等去医院检查身体的老人回来,他就催着我回,回到家躺到床上,满脑子都是雪雨里的老齐,那晚我失眠啦。

光阴如梭,不知不觉我和老齐一起工作已十三年有余,老齐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回想和老齐工作的时光,我们有过为工作屈膝而谈,有过为生活的琐事互诉衷肠,有争吵、有辩论、但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和配合。如今的老齐已满头白发,无论走到哪里,业内人都知道他是临潼林业站的,群众都知道他是搞林业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的,他俨然成为临潼区林业站和林业技术推广的代名词,这些年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赢得了上级表彰和兄弟单位的赞扬。我也明白再过几个月听老齐唱着歌上班,闻老齐歌声下班将成为一种奢望,近段时间我有意或无意听老齐唱歌,发现歌曲没有了以前的激情快乐,多了些沧桑和无奈,而且上班越来越早,下班越来越晚,整天有忙不完的工作,我也听到人们对老齐的评论,说老齐憨、老齐愚、老齐笨、老齐直、老齐犟、唯独没有一句说老齐是个“聪明人”。

我于是想老齐是个什么人?他是一个痴人,他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一种发自内心天然的爱,对林技推广工作痴热痴迷;他是一个朴素的人,他生活节俭、胸怀坦荡、自足长乐,他兢兢业业,对人真诚,是我工作的搭档和依靠;他也是一个可以让我以心相托的牛人,更是一名合格的生态卫士。

老齐,把人生最美的年华献给了最基层的林技推广事业,他用40年孜孜不倦的工作,为自己在林业战线上绘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人生升华。他也将成为一个典范,对后来人有所启迪和帮助。


(作者简介:陈智明,1968年4月生,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现任临潼区林业工作站站长。长期从事林业基层一线工作,自幼爱好文学,曾在媒体发表多篇散文作品。代表作《父亲的自行车》《记忆》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工证明
陕西安康”杀人蜂”得到控制 摘除七千余蜂巢
很荣幸,我成了防疫志愿者......
安康市副市长鲁琦:在全市秋冬季森林防灭火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抗疫夫妻档】下沉党员左号与周惊二三事
杨关庆 | 过年日记:正月初六入户摸排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