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陵子弟长安老:读《吾情若蓝》

少陵子弟长安老:读《吾情若蓝》
文/刘兰辉

长安黄土,积淀深厚,在文学的江湖中,因为“三座大山”的存在,南来北往的文人只能是丘岭,是大树下的小草,自生自灭。有一个专写散文的人,却坚韧地成长为独特的风景。这个人就是朱鸿。虽然我们并不相识,但因为近年来读他的书,他对我而言,是熟悉的老师,是敬佩的兄长。

从《夹缝中的历史》到《历史的深处》,从《长安是中国的心》再到《吾情若蓝》,只要是他的书,我一般都要认真阅读,每一次都是认知边界的拓展,都是心灵的浸染和精神的熏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网络空间——“石榴花文艺”,他是坛主,是灵魂,我偶尔去打个“酱油”。

最初让我折服的是他的历史散文。他的文章境界开阔,思想深邃,总是于历史的罅隙中钩沉出思想的结晶,并化作烛光,照亮未来的道路。从《萧关》中我了解到,所谓的关中是指西至大散关,东至函谷关,南抵武关,北达萧关的一片广阔地带。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地势形成天然的屏障,使“关中”的人可以安枕无忧。丁酉年,我沿着西成高铁穿越秦巴山区到达成都平原,在阅读山河的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只要突破秦岭,长安唾手可得;攻破剑阁,成都如囊中取物。古人也睿智地认识到这一点,故将秦国的版图延伸到汉中,以制蜀人,以攻的方式护佑长安。

在历史的长河中深情瞭望,他以农人的方式在历史的土壤中搜寻、挖掘。从《吾情若蓝》中我了解到,为写《咸阳原和五陵原》,他多次搭乘53路公交车到咸阳,再搭农民的蹦蹦车到咸阳北原上,对汉代的五座陵墓做了详尽的田野调查。在考证了五陵原就是咸阳原,是“汉政府最有才华最有知识的人规划并在其领导之下建设的,他们是当年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及建筑大师”之后,他认为,“在五陵原上动土,应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因为稍不留神,就会破坏帝国卓越的规划和建设”。但是,他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顾此失彼,“以人为本,有助于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建设,也一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这样的认知通达、睿智,涵容,有人文的关怀和思想的张力。

他多次深入辋川,去巡察王维的足迹。在王维种植的银杏树下,在辋川最古老最高贵的植物的绿荫中,他认为:王维的消极有幽暗,陶渊明的消极有明丽。王维的快乐有阴影,陶渊明的快乐有光芒。他既做官员,又当隐士,游离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因为,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

这样的见解简洁、深邃,有格局,读后如饮琼浆,如醍醐灌顶。

在《马嵬透视玄宗贵妃之关系》一文中,他感叹到:玄宗斯举,表面观之,是无可奈何的,是为了自己安泰而使唐帝国安泰,但深刻的原因却不是如此。是什么呢?在一个寂静的秋天,当我在马嵬驿的山坡上吹着可能从唐朝刮来的风,四周的草木沉默不语,仿佛隐藏着惊天的秘密,我意识到,也许我们被白居易的想象蒙蔽了很多年,撩起历史的重重面纱,现实残酷而冷血,而将盛唐的坠落归于一个女子,这样的历史观是狭隘的。

朱老师大概是第一个研究“长安”的人。他以长安为标本,研究中华文明之源,思考中国人的精神历程。他在繁杂的历史考证中窥测出长安九起九落的形制,朱雀大街两边的兴善寺和玄都观位于九五之尊的位置。这是显赫而尊贵的位置,为了遮避它的光芒,故在东边修建了佛教的兴善寺,在西边修建了道教玄都观。兴善寺还在,但种桃道士的玄都观已不知所踪。

他认为,长安不仅是地理意义上、而是中国人心理上的文化认同,不仅是历史意义,更是精神意义上的,长安,象征着中国人进取、开放、包容的精神特征。

读他的书,不断擢拔着我思想的境界,在书中思考、浸染,如沐春风,如遇高人。

这是学者的朱鸿,严谨、执着、一丝不苟,是他的前台。在《吾情若蓝》中,我又认识了少陵子弟的朱鸿,一样有着悲欢离合、痛苦和哀伤的朱鸿,这是他人生的后台。

少陵原位于西安城南,汉宣帝的杜陵建于此,许皇后葬在杜陵南,因为许皇后陵小,故又称“少陵”。它是浐河与潏河之间的黄土沉积台地。杜甫说:自断此生休问天,杜陵幸有桑麻田。李白说: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朱老师生长的蕉村就位于台地的西北部,这是一座古老的村庄,左丘明对此事的记录:宣王囚杜伯于蕉,士无罪而杀之。

“故乡就是安放祖灵的地方”,尽管故乡让他经历了贫穷、饥饿,甚至是欺凌,但是,他没有因此走向狭隘和自私。在他的心目中,故乡之于游子从来是慷慨的,它不拒绝一个给它增光的人,也不嫌弃一个落魄的人,它更能收留那种在外受挫的人。所以,少陵原的深厚和奥博,朴素与宁静,总是能消除“我”的紧张和焦虑,让失恋或者坠入生活尘埃中的作者在这里包扎好伤口,恢复元气和尊严。

故乡让他沐浴着光华,承蒙着恩泽,但他对故乡的思考也是冷静的。在《哭泣的老牛》中,他借因为饥饿而被人合谋杀死的老牛,思考故乡的丛林法则。他说: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奴役和掠夺动物之上,但人类总是能为自己的凶狠和残忍寻找到理由。老牛在绝望中死去,多少年后,它仍旧穿越懵懂的少年进入沉思青年的梦中,让作者感到它对人类愤怒的指责、深刻的藐视、强烈的仇恨。经历贫穷,人格仍然温暖而通达,有着悲悯的光芒,这缘于一个被饥荒困扰的春夜,母亲巧妙的方式维护了母亲的尊严,并巧妙地使一个孩子走出了可能扭曲灵魂的夜幕。

尽管他生长在农村,但他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的文字虽然有苦难和忧伤的底色,但没有迂腐、酸气,他的忧伤是温暖的。他关注内心的成长,以写作的方式研究人性,并尝试用热爱照亮幽暗的精神地带。他经历贫穷,但没有陷于讴歌贫穷的泥淖,而是通过读书,培育并保持精神的清洁,涵养现代知识分子高贵的人格气象,并从中探索写作的行径、视野和格局。

记得多年前,在“长安悦读”的讲座上,文艺少女吧啦问他:能不能依靠写作谋生?她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象涨满风的帆。朱老师沉吟到:“文学这个行当,以我的经验,除了具有艺术天才的人之外,只能是有钱有闲的人从事了。你先得生存,拥有一份真实的生活,之后,方可弄文学。”言语朴实,态度诚恳,对一个于文学充满幻想的青年而言,这样的忠告抚去杂草,照亮幽深的未来。

散文理论家刘锡庆说:写散文,就要拿开人格的面具,这是一种坦荡面对、自省和治愈式的写作。《吾情若蓝》中有或明丽或幽微的魂域,有牵肠挂肚的亲人,有女性和爱,有大地和史迹,有钦佩的作家和师长……这一切都是作家生存系统中至诚、深刻、独特的感受,又兼具审美之质、智慧之光和人格意象,使我们看到尽管被烦恼和苦难浸扰,但依然至诚地生活着,依然热爱这珍贵的、活泼泼的人间的朱鸿。

正如朱老师所言:蓝,是汁液形成的一种颜色,它虽然属于冷色调,但它是纯净的。


(作者简介:刘兰辉,1969年7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副社长兼编辑部主任,陕西省人民医院杂志管理中心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沿着春天的繁花去看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 《少年行四首》 赏析
西汉王朝留在五陵原上的记忆
咸阳古道音尘绝 -
文化纵横|“五陵年少”意象溯源
咸阳古渡(2)
王维《少年行(其二)》、李白《少年行(其二)》阅读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