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有卫书


家有卫书
文/杨克勇

在著名书法家、鲁迅研究专家卫俊秀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忌日,我的一篇旧文《卫老永远的遗憾》在《石榴花文艺》发出,一是为了缅怀卫俊秀先生,二是试图借助《石榴花文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继续寻找命运多舛的卫先生60多年前遗憾丢失的《庄子与鲁迅》书稿和几十本笔记、日记等珍贵资料。

文章发出时,《石榴花文艺》主编欢欢老师配发了几幅卫先生的照片,其中一张20世纪80年代卫先生与其讲授书法艺术课的陕西师大电教系师生的合影,勾起了我对与先生交往的一些回忆,特别是家藏的几幅先生书法作品来历的记忆。

“家有卫书不算穷”,这可能只是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里流传的俚语戏言,但也足见卫先生墨迹的弥足珍贵。先生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姑且不论,每每想起先生赠予我家的几幅书法,都为先生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

上世纪80年代,卫先生和我家同住在一座“筒子楼”里,但并不熟悉。大约1985年暮春,我爱人所在的系派她到山西理工学院出差。返回西安时,在同一节卧铺车厢的同一“框”巧遇由太原返西安的卫先生夫妇,与先生有了较为深入的交谈并受托护送先生夫妇返家。两家人也渐渐熟络了。

就在“巧遇”回校后不久,先生特意给我爱人送来一幅字,写的是抗金名将岳飞的《题池州翠光寺》诗:“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后面的跋是:“岁在乙丑六月时值雨后凉爽如秋书岳忠武王题池州翠光寺诗于陕西师大杳云为杳霭之误书赠培梧同志”。我们明白,这幅字既是先生当时心境的表达,也是对我爱人为他提供的小小帮助的质朴回报。

说实在话,对书法和书画界的了解是我的知识盲点,当时并没有觉得这幅书法有多么珍贵,只是感觉到了老人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一天,看到我爱人由卫先生处拿回的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介绍先生的文章,我才知道卫先生不但是鲁迅研究专家还是著名书法家。那张报纸是《太原日报》还是《太原晚报》已记不清了,但“透露”出卫先生“出山”的传奇故事被我记录在一篇文章里:1978年的一天,有位山西省南部偏远小县的青年书法爱好者来到太原,向著名书法家徐文达先生求教,并带来一副字请徐老品评。徐老打开一看,双眼顿时放出惊异的光芒,那雄健沉稳的笔力,飞动飘逸的神韵,让老书法家赞叹不已,忙向青年人询问条幅是何人所书。当得知这是出自一位在乡下教书、靠工分度日的农村民办教师之手时,徐老沉吟良久,然后与那青年商量:“我给你另写一幅,把这幅先给我留下,可以吗?”

能得到大书法家的作品,小伙子当然乐意。

徐文达先生凭借他深厚的书法功力和敏锐而独到的鉴赏力,深知这幅墨迹非同一般,立即将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作者的这幅作品,向正在征集作品的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推荐。1980年5月,展览在沈阳开幕,这幅作品立即引起书法界人士的注意,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而当时,像他的书法作品刚走出山野,被社会承认一样,作者也刚刚落实政策,由山西偏远乡村回到陕西师范大学。此时,作者尚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已跻身于全国书展,并引起关注。

这位乡村民办教师就是卫俊秀先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陕西师范大学新成立的电化教育系工作,给首届学生开设的书法艺术课一时请不到合适的教师,便想起了卫俊秀先生。当时,先生的书法作品已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展览中获奖,墨迹传遍海内外。请他给大学生上书法课,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但面对全国著名书法家,又是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我们实在难以启齿。当我硬着头皮讲明原委后,先生没有丝毫犹豫,满口答应。当时教室在教学楼的五层,每次上课要登100多个台阶,先生总是提前出发,登上五楼,稍事休息,然后上课。学生看他年岁大了,在讲台上备了一把椅子,他怎么也不肯坐下讲。他说:“上了年纪,讲话没了底气,坐着讲,后排的同学听不清。”学生练习时,他不停地在教室巡回,不时纠正这个的姿势,那个的运笔,或亲自掌笔,示范枕腕、提腕、悬腕的要领。先生教学方法灵活,经常举办作业展览,我们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不时能看到经先生朱笔圈点的学生书法习作展示。先生睿智随和,与龄似孙辈的学生们相处融洽,课前课后谈笑风生,前文提到的那张照片即是见证(后学生的书法课由照片中的青年教师周强老师讲授)。

一天,课间休息,一群学生在系办公室观看先生习字,我也在旁边凑热闹。先生看见我说:给你写幅字吧!说罢,凝神片刻,一口气书就陆游诗《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句,并题上我和爱人的名字,谦虚地请我们“雅正”。这幅字我一直珍藏着,十多年后,发现这幅书法作品上没有钤印(卫先生给学生上课,未带名章),一次看望先生时,谈起了这件事,先生说,我都记不起来了,有空拿来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也搬进家属区,住的地方离先生不远。先生平时只有老俩口在家,偶尔有些跑跑腿之类的小事,我们知道了也帮一帮,先生把这些小事都记在心里。

1992年除夕的上午,我们在家里正忙着洗鱼切肉,准备过年,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卫先生站在门外,赶忙把先生请进屋。卫先生说,要过年了,写了一幅字,给你们。先生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爬上四楼,专门送来精心书写的“种柳观生意,栽松养太和”十个大字,让我们全家人感动不已。

卫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大家,又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不为名所累,别人给他的那怕是一点点帮助,他都要找机会予以回报,而他的回报,正是他崇高精神境界的延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


(作者简介:杨克勇,陕西师范大学退休干部。偶尔写写短文在报刊发表。主编、参编各种书籍十余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 著名书法艺术家、 “兰亭圣手” 高卫中先生作品赏析
春风大雅不染尘——访著名书法家龙泉
国粹艺术名家——何源
他的作品,令多少书法家震撼而惭愧呀!
老骥伏枥心不改 翰墨丹青写人生---书法家雷培雄先生风采
「笔尖上的中国」——当代书法家余朝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