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天成:冬日读《论语》,是非更清晰

读《论语》有感

文/王天成

内容提要《论语》,乃孔子对弟子的教诲文字,精辟地阐述了“礼、仁”思想,非哲学。后世忽视了孔子“君子怀刑”的思想,且毁于伪学。全书共512条句,有56条名言警句,乃孔子对中华语言文化的伟大贡献,但也有糟粕,在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学没有得到重视。

关键词孔子、黑格尔、老子、朱熹、何新

冬居海南,依在屋外的躺椅上,沐浴着徐徐吹来的海风,清心怡神。执《论语》,字斟句酌地细细研读,颇有感受,生些许陋见,书之,与诸君共商矣!

一、《论语》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诲,非哲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在孔子以前,由于书籍经典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在官府,以吏为教,官员带徒弟式的教育。如,大家熟悉的屈原,官居楚国的三闾大夫,做官的同时还带了几个学生,教书育人。社会发展到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私人讲学,典型的有鲁国的孔子和少正卯,都开办了私人学校。在《论语·述而》一文中,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的意思是肉脯、肉干(腊肉),束脩就是10条干肉扎成一捆。意即只要主动给孔子送10条以上的干肉,孔子就收他为学生,对他进行教育,不论你是什么出身,贵族也罢,贫民也罢,都可以受到教育。虽然孔子收学生是有条件的,是要收费的,但是,这种私人办学的教育形式,打破了旧有的“学在官府”的固有模式,使教育走向了社会化、平民化,对教育是一大贡献。

在教学的内容上,少正卯作为法家的先驱人物,主要讲的是社会进步的变革思想,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孔子讲的内容不一样,使孔子的学生三盈三虚,除颜回外,多次都跑到少正卯那里听讲。“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与少正卯是学敌、教敌,政治主张也不同,也是政敌。“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仇恨少正卯,在鲁国当大司寇第七天,就下令杀了少正卯,还暴死三日(杀少正卯的记载最早见于《荀子宥坐》一文,后世朱熹、钱穆等人说孔子讲仁义,不会杀少正卯,乃另一观点)。此后,孔子就成为当时唯一的私人讲学的名人,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在鲁国当大司寇三个月,由于与鲁国季孙氏等三个最有权势的上卿治国的理念不同,就当不下去了,后来再没有当过官,终生教书育人。他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回答了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论语》,是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编撰记录了孔子在教书过程中,他及其弟子的言行,大都是他对学生的解惑教诲之说。

德国伟大的古典哲学家、辩证法和逻辑学大师黑格尔在《哲学讲他演录》中说,“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指《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辩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对黑格尔的这个评论,一些尊儒崇孔的学者很有意见,忿忿不平,认为黑格尔贬低了《论语》,纷纷著文辩解、批判。哲学,是研究宇宙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元知识,元理学,是具有严密逻辑系统宇宙观的科学。鄙人通读《论语》,深深思考,难以在其中找出一句符合哲学定义的话,愚以为黑格尔说的不无道理。

说《论语》非哲学,并不等于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哲学。据说,黑格尔读了《易经》大为赞叹。愚读《管子》一书,深感里面充满了哲学思想。管仲,是春秋初期人,比孔子早生了将近200年。《管子》一书中的“天常”“天道”、“天道自然”说,要人们不要违背“天道”“天常”,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谁敢说不是哲学?管仲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水是万物之本源”说,谁敢说不是揭示了宇宙的一个总规律、元知识、元理学,不是哲学?如此等等,他有许多世界第一的哲学观点。管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先驱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后世哪一个中华流派文化没有从管子文化中汲取营养而自成一家呢?人们尊称孔子为“圣人”,尊称管仲“圣人之师”。还有,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德经》,短短五千字,使西方学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子李耳和孔子是同时代人。老子比孔子大约20岁,孔子四次向老子请教,老子的哲学思想光耀千秋万代。孔子是个好老师,《论语》20篇,512条句,15900字,记载了孔子作为教学的老师尽心尽力地回答弟子们提出的问题,诲人不倦,尽到了老师的责任。说《论语》是孔老师对学生的悉心教诲,恰如其分,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拔高到哲学的范畴呢?牵强附会、甚或指鹿为马地诠释《论语》,只能误导国人。

二、《论语》主要阐述“礼、仁”的思想,但并不排除刑法。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竭力宣扬、倡导“礼、仁”思想。在《论语》里,孔子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阐述“礼”和“仁”的条句很多,分别有将近60余条句。孔子说的“礼”,即礼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制度、秩序。孔子说的“仁”,即道德修养,人道精神。仁与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仁为礼之体,礼为仁之用,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孔子的“仁、礼”思想对于维系家庭和睦,稳定社会,维护统治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于“礼”,孔子在《论语八佾篇》说的很明确。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周朝的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孔子一生都是在为恢复周朝的制度而坚持不懈地奋斗着。关于“仁”,孔子在《论语颜渊》篇,也有明确的解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一切按照礼仪的规范去做,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会归结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愚以为,不论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还是“吾从周”,都是要全面恢复周朝的制度。周朝不仅有规范贵族身份、等级地位的礼乐制度,而且还有统治平民的“九刑”和“吕刑”等刑罚制度。孔子在《论语》中阐述、赞美的周朝制度,虽然重点说的是礼乐制度,但并不排除刑法。何以见得?《论语里仁》篇有这样的话: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孔子说:“君子心里想的是道德,小人想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孔子在这里很明确地强调了两个方面,即,既要讲德治,又要讲法治。其实,礼乐制度也好,刑罚制度也罢,都是统治阶级制定的治理国家的手段,也可以说是“法”或“准法”,只是礼乐制度是按照贵族的身份地位规范的各种行为准则,刑罚则是对人民实行统治的工具。孔子是执行礼乐制度行为准则的典范和倡导者。《论语八佾》记载,孔子入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问,看合不合礼乐制度。他竭尽全力地宣传、褒扬礼乐制度,并强烈地谴责不合礼乐制度的任何言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孔子不排除“法治”,所以孔子对管仲等人的法家行为能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论语宪问》篇记载,孔子说管仲仁,弟子不服。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节,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子贡又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中原人的衣襟向右开)。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孔子充分褒扬了管仲的历史功绩,说明他是一个明辨是非了不起的伟人。

后世的儒家学者,很多人忽视了孔子“君子怀刑”的思想,把孔子的“礼、仁”思想和“克己复礼”的理念,片面地理解为只是要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他们对礼乐制度极尽溢美之言,大肆地鼓吹、赞美、演绎、发挥,将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引向了极端。儒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不被重视的,其发扬光大于宋、明两朝的理学和心学。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何新先生撰文《儒家学说坏于朱熹的伪学》,指出“朱熹废除了古代儒家的五经体系,建立了一个新的四书体系,提倡一种奴才之学”。这种奴才之学,受到统治阶级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赏识,大力提倡。清代满族入关后,更是大力吹捧朱熹,封为圣人,使朱熹的伪学风靡天下,培养的文人大多是统治阶级的奴才。他说,朱熹平日讲《中庸》《大学》等儒家学说,满嘴的廉洁、宽恕、修身、齐家、治民等等,只是用来欺骗世人的花言巧语。而朱熹本人,是个十足地言行不一、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为小妾,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其儿子死后,他将儿媳的肚子搞大,怀了孕;他任浙东提督将大量赈济钱粮私分门徒不予百姓;他侵占民人产业兴建私宅;开学授徒专收富家子弟,多要束脩(学费);平素收受各处贿赂,一年得钱多万,如此等等。当朝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说他是“当世恶蠹(蛀虫),大奸大憝(恶人)”。这样的“圣人老师”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徒弟?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正能量?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宋、明、清的儒学,但是,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从而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出,宋、明、清的一些儒家学者是怎样的道貌岸然,印证了伟人毛泽东的名言:“儒家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三、《论语》有名言警句,也有糟粕。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有不少名言警句。有人统计,《论语》512条句,有56条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亦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等。这些名言警句有着满满的正能量,对后世影响很大,已经成为我们的平常用语,成为教育人的行为准则,是孔子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伟大贡献,足以说明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在德育方面的卓有成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除了这56条名言警句,《论语》还有456条句,大多是说了些普通的事和话,其中也有一些糟粕。对于《论语》中的糟粕,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批孔者,认为《论语》从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处世思想都是错的,还都能列举出《论语》中的几句话来说明。另一种是尊孔崇儒的人,极端地褒扬、崇尚《论语》,视《论语》为圣典,将糟粕也说成精华。他们强词夺理地说:“你所说的糟粕,在我看来却是精华呢。到底是糟粕,还是精华?至少要读一二百遍才可以判定的。等到读了一二百遍的时候,你就会转为尊重《论语》、向往《论语》了。”

愚以为针对《论语》中的每一句话,要实事求是地看。我们肯定《论语》中的至理名言,也不能否定《论语》中的错谬言论。2500年前的孔子受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思想意识的局限,在教学生中说出错谬的话,有什么奇怪的呢?过去批孔,全盘否定孔子和《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不对;现在,一些尊孔崇儒的学者,胡乱地解释《论语》,将其中的错谬言论,硬要解释成对的,还说成是精华更不对。不需要读一二百遍,只需读一遍,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能看出《论语》中的错谬,有的还是十分的错误。如,“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论语·子张》),宣扬宿命论,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接受剥削和压迫对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主张愚民政策对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他蔑视、侮辱广大妇女对吗?《论语颜渊》篇,樊迟向孔子请教种粮食,孔子说:“我比不上老农民。”樊迟又请教种菜,孔子说:“我比不上老菜农。” 樊迟出去后,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啊!”农为邦本,不务农业,你吃什么?樊迟请教学农有什么错?凭什么说人家是小人?如此等等,错谬的言论还不少。错了就错了,为什么要掩饰呢?为什么要把错的硬说成对的呢?掩耳盗铃,别有用心,只能越抹越黑。

四、孔子学说在春秋战国不受欢迎,秦、汉、唐等朝代也不被重视。

从《论语》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孔子一心想当官,来推行他恢复周朝制度的理念。他曾经在鲁国当过大司寇,行摄相事,可干了三个月就干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他要“克己复礼”,恢复周朝的制度,与当时的时代潮流不相符。周朝的礼乐制度是个等级十分森严、很不平等的制度。比如:在吃饭方面规定:有资格吃牛肉的是天子。诸侯平时只能吃羊肉,每月初一才能吃牛肉。大夫平日只能吃猪肉狗肉,每月初一才能吃羊肉。士人可以吃鱼肉。庶民百姓只能吃白食。据孟子言,老百姓五十者才可以衣帛,七十者才可以食肉。以法治民主思想而言,凭什么你能吃牛肉我就不能吃?凭什么我只能吃猪肉狗肉不能吃羊肉?这种对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做出严格规定的不平等的制度,别说庶民百姓,各级贵族也不满意。“周撤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早在春秋初期周朝的礼乐制度就已经崩坏了。管仲是春秋初期人,《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的弟子问孔子“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学生问:“管仲是不是节俭呢?”孔子说:“他娶三个老婆(周礼规定只有诸侯才可以娶三个老婆),而且他手下的人员,从不兼职,怎么算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国君宫殿门前设有塞门(门前的影壁,俗称照壁),管氏家门前也设有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土台,管氏也设置了这样的土台。假如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春秋初期尚且如此,孔子处在二百年后的春秋末期,要叫人们,尤其是贵族,恢复周朝这种极不平等的礼乐制度怎么可能呢?周朝分封制对诸侯国,既封有国君,又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也叫正卿),都是世袭罔替,实际上诸侯国是国君和上卿联合的二元统治。这些上卿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废除国君,取而代之。他们早就不按周礼规定办了,别说诸侯享受的礼仪,就是周天子才能享受的礼仪,他们照样地在用。《论语八佾》篇记载了孔子批评鲁国上卿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违反周礼的行为。周礼规定,天子用64人的舞蹈队伍,诸侯用48人舞蹈队伍,大夫用32人的舞蹈队伍,士人用16人的舞蹈队伍。这几个上卿是大夫,季孙氏就用64人的舞蹈队伍。孔子很不满地说,你季氏,“八佾(一佾8人)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人在家庙祭祀祖宗都用的诸侯、天子的礼仪;周礼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祭祀山川,季孙氏也祭祀山川等等。孔子在鲁国当大司寇,要恢复周礼,老唠叨这三个权臣违犯周礼,和权臣发生了很大的矛盾,不被他们所容,只好卷铺盖走人。

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层层下封,到西周末年,在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大约有3000多个,其结果造成强国打弱国,大国吞并小国,不义战争在春秋战国,打了550年,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周朝的井田制,随着铁器的出现和耕牛的使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西周中后期就开始了渐进式的变化。周宣王39年就开始尝试着进行改革,清查人口数量,以人口数量征收税赋,一律“彻田为粮”,不再要求奴隶无偿地在公田劳动,以交粮代替,开始由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变。继周宣王改革之后,春秋初年,管仲在齐国任相,实行了“均地分力、与民分货”的政策,把公田的土地,经折算分配给农民,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类似于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后世土地承包制的先河。同时,管仲实行世界领先的“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收成的多少,分成等级,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使征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平、合理,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管仲之后,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战国时期的商鞅在秦国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将井田制上的土地分给私人,彻底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改革从西周中后期开始,著名的改革家,先后有周宣王、管仲、子产、赵简子、李悝、申不害、吴起、商鞅等,改革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孔子逆历史潮流而动,要恢复极不平等的周朝礼乐制度和对平民残酷统治的刑罚制度,在当时很不受欢迎。他去齐国,齐国的名相晏婴,就不买他的账,劝齐王不要用他。孔子向老子请教,说他读《易》,这是圣人读的书,讲仁义。老子教训他说:“蚊虻噆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区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乎?夫子乃乱人之性也。”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有蚊子嗡嗡叫个不停,哪里还睡得着觉啊。这仁义呢就像是这蚊子,不过是给人们增加一些烦恼和混乱罢了,能够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你看那天鹅不用每天洗澡羽毛天生就洁白,你看那乌鸦不用每天染黑天生就漆黑。上天从来就是很高,大地从来就是很厚,日月自古到今都绽放光芒,星辰永远都是有序的运行,花草树木生来就各自不同。你如果想要领悟大道,那就应该从自然当中领悟存在的规律,又何必宣讲什么仁义呢?那不就和敲着鼓去寻找丢掉的羊一样愚蠢可笑吗?你现在这么做,实在扰乱人的本性啊。”老子甚至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法、道、儒、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九流十家,大多对儒家思想持否定态度。战国时代的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庄子》一书中有篇文章“盗跖骂孔子”,说他虚伪,是最大的强盗,差一点杀了他。据《淮南子要略》言,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为儒家弟子,通过对儒家学说的反思,强烈地批判儒学,说儒学是丧天下之学。孔子本人有十个学习最好的亲传弟子,号称十哲人,其中的子夏就认为孔子的学说不合时宜,开始由儒向法转变。孔子从鲁国大司寇任上卷铺盖走人后,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有那个诸侯国用他当官,实行他“克己复礼”恢复周朝制度的理念,结果没一个诸侯国用他,只好又回到鲁国教书。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说一直不受欢迎。

后世的秦国,依法治国。汉初,以黄老之学治国,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儒学和法术),但汉朝是内法外儒,仍然坚持依法治国。三国是个乱世,乱世用重典,还是依法治国。西晋很短,文化上出现了好夸夸其谈的“清流”玄学。南北朝时期,羌、氐、羯、匈奴、鲜卑等五胡乱华,佛教大举进入中原,南北朝至隋唐都是佛教盛行。唐朝以黄老之学或依法治国,出现了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直到五代末,佛教在中华大地上都很普遍。从公元前春秋末年的前476年到公元960年,1400多年间,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宋朝的理学家张载说儒学已经成为绝学。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出现了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即新儒学,才开始重视儒学。儒学因循守旧的思想使宋朝的官僚士大夫大多上恬下嬉,不思进取,煌煌大汉民族被小小的蒙古族灭亡。明朝宣扬儒学,有近2亿人口的大明王朝,被只有几十万人口的满族灭亡(清朝记载,满人入关总共34万人,满洲八旗4万多人,汉军八旗26万多人,蒙古八旗2万多人;汉人占了满族总人口的80%以上)。满清,将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朱熹封为圣人,倡扬儒学,使封建社会发展到极度的腐败,落后于近代文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被打得屁滚尿流。血的历史教训充分说明,《论语》所宣扬的儒学思想,虽然在德育方面有许多可肯定、褒扬之处,但在治国方面却弊病多多。

(作者简介:王天成,陕西临潼人,出版著作:《职称的由来及沿革 》、《依法治国的八大名相》及长篇小说《转折》、《路》、《股惑》等。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 发展简史(1)
没有边界的自由,从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齐鲁文化概述
解读齐鲁文化历史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我读《论语》(3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