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任何借口 一切皆有可能(4)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被这些问题所吓倒,而是想着怎么能解决掉,怎么迎接新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没错,只要是工作,就会有问题出现,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大,就越能体现我们的工作价值!

  明白这点之后,我们就不是挑剔问题的人,而是自觉解决问题的人!   

  2.要想“不难”,少点“我烦”   

  领导让你去开拓新客户,你可能会不情愿,因为你觉得和陌生人打交道实在是太难了。

  但如果下了班去赴还未见过面的女朋友的约会,虽然同样是陌生人,你却会心怀雀跃,一点也不觉得和她打交道有什么难的。

  是什么造成这两者的差别?

  很明显,因为领导交待的任务是你不想做的,所以你有意无意地为此找很多借口来证明它有多么困难;而和女朋友约会却是你感兴趣甚至很向往的,所以你不觉得它困难。

  这就是“心烦事则难”的道理。

  人不愿意去解决问题,往往是由于陷入恶性循环:不愿意解决又不得不去解决时,就觉得事情很烦。烦恼一来,更加畏难;一畏难,更加烦恼。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这种事情为什么让我做,真是烦死了”、“实在太枯燥,真没意思”……如此一来,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变得难以解决了,或者要拖延很久才去做,而做的效果又大打折扣。

  著名管理学家王育琨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的人一遇到事情,一遇到难题,往往不是考虑怎么应对困难和危机,而是先开始抱怨:‘我凭什么呀?我图什么呀?我招谁惹谁了呀?’这三句话,代表了通常人的心理:出了问题全是别人的。”

  他进一步指出:

  “遇到问题,我们习惯于推给别人了事,就是不愿意努力去改变现状。

  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困难如山,看上去危难会将我们吞没。原来,不是我们的困难如山,而是我们的心智有残疾!”

  实际上,面对所谓使你烦恼的事情,只要你端正态度去做,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特点:只要觉得事情值得去做,就决不带任何厌烦情绪去做,甚至把别人都觉得难、很厌弃做的事情,作为自己最好的机会!

  林文贵出生在台南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年少时的他,轻狂叛逆,高中没毕业就跑去混社会。他当过搬运工、水泥工、货车司机,后来又和朋友合伙做过生意,但每次都超不过半年。

  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再这样混下去不行,于是就进了一家公司当起了销售员,卖韩国现代汽车。

  当时现代汽车在台湾的销售情况简直糟糕透了:销售量倒数第一、顾客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二。

  不仅如此,公司的销售点都在穷乡僻壤,他所在的营业处在台南县的一个镇里,居民不到6万人,而营业处的150多名业务员因为看不到希望,绝大多数都跳槽了,只剩下包括林文贵在内的20来人。

  要想把这样一个弱势品牌销售出去,简直太不容易了。第一年,林文贵业绩差得连年终奖都没有拿到。

  一般人看到公司恶劣的情况往往会给自己找个借口:

  “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牌子,没什么发展,也用不着努力工作了。”

  他也想放弃,甚至一想起客户拒绝自己的表情,他就发誓:

  “我明天再要讲那些连我自己都讨厌的话,我就不是人!”

  但冷静之后,他悟出一个道理:

  “好卖的车,谁都会卖。别人不想卖的车,没人和我抢客户,我反而有更多的机会。”

  所谓“心态一改,状态全变”。他彻底打消了放弃的念头,而且,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即使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最难对付的客户,他也不会灰心丧气。

  这一来,乐观和能力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许多人纷纷帮助他,甚至一位半身不遂的客户,都在极力帮他介绍别的客户。

  2005年,林文贵创下了台湾有史以来年度最高汽车销售纪录——205辆,而他那一年的收入也因此高达560万元新台币。

  2007年,林文贵获得第一届《商业周刊》“超级业务员大奖”金奖,评委给他写下了这一评语:

  “他就像生长在悬崖上的兰花,没有土,没有水,悬崖上的风很大,自己却从细缝中活出精彩。”

  他信奉这样的理念:“运随心转”、“翻转一面是天堂”。面对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在失败者面前,它是“绊脚石”;

  在成功者面前,它是“垫脚石”。

  面对人人都厌烦的问题,假如我们都能像林文贵那样,换个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当初阻止你前进的“绊脚石”,恰恰会变为帮助你成功的“垫脚石”!   

  3.把困难和问题当成最好的机会   

  要彻底消灭畏难的借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充分认识到困难与问题的积极作用,把困难与问题当成发展的最好契机。

  伊利集团总裁潘刚,在刚毕业进入伊利集团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当时,单位有个新开发的地方——金川。这个地方很荒凉,交通不便,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许多人都不愿意去。但是,潘刚迎难而上,主动去那里工作。他借了一辆自行车,每天奔波在路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打下了成功的第一个烙印。

  后来,集团收购了一个更偏远的倒闭工厂,条件更艰苦。潘刚又带着几个大学生,去那里将艰难的工作任务承担起来。

  在工作中,他一直保持这种“哪里困难,我就出现在哪里”的精神,这一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是赢得了公司和领导的高度信任。

  后来,30多岁的他,升任为伊利集团的“掌舵人”。选择潘刚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公认的理由是——

  “潘刚是一个永远把解决单位的困难,当成自己工作中心的人;也是一个永远经得住问题与困难考验的人!”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一方面不愿意付出努力,看到单位的问题就躲避;另一方面,看到有人像潘刚这样被破格提拔就牢骚满腹,他们是不是也该问自己一句:

  “我能像潘刚那样把解决单位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工作中心吗?我能像他那样无怨无悔地地付出吗?”

  画家孙光说得好:“困难常与机会为伴。”

  我更要送大家这样一句话:

  “假如上帝要送一份最好的礼物给你,一定以困难和问题做包装!”   

  不找借口,“最难处理”的关系能处理   

  在所有难以处理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最难处理的。

  于是,便有人慨叹:“做事难,做人更难!”

  其实,只要你学会少去苛求别人,多去要求自己,再难处理的关系也能处理。   

  1.世界不是天堂,你也不是天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销售圣经--做销售必看
“你是我的老板,但我不承认你是我老大”
甩掉拖延症?6个方法让你越来越自律!
最后的期限
工业设备销售高手是如何应对客户的玩命杀价
客户说考虑考虑,怎么回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