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userphoto

2022.08.17 广东

关注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篇下13:6-7)

“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有点绕口令的感觉。这两段,我觉得杨伯峻的翻译比傅佩荣的更好理解。孟子说:“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这里的“之”是“至”的意思。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


孟子提出了“心之四端”,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是人心应有的本性,故称四端。

关于“羞耻感”,想到两本书:《菊与刀》、《脆弱的力量》。在《菊与刀》中,美国人类学家认为日本民族是“耻感文化”,美国和欧洲是“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或许就是来自中国儒家,美国的“罪感文化”应当是来自基督教。有文化学者认为,中国近现代既不是“耻感文化”,也不是“罪感文化”,而状态为:缺乏信仰、道德沦落。可见,文化传统的丧失是社会的巨大隐患。个人和集体,都肯定不能通过无耻的机变之巧来获得幸福,但是《脆弱的力量》中,专门研究“羞耻感”的心理学家布琳布朗提出:羞耻、恐惧和脆弱,是阻碍人们获得幸福的三大因素。我们的很多家庭关系中,父母经常是无意识中给孩子形成了羞耻感,使得很多孩子终身被自卑压制着,不能绽放美好的生命。


那么,我们到底要还是不要让人有羞耻之心呢?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慎思,因为感觉到,它是会在家庭或群体的小范围,乃至国家社会的大范围起到很大作用的无形力量,并不是一个小而简单的概念。之前因为看到北大校长念错字的新闻,有感而发写过一个文章,如下。
近期两大新闻事件,到底是谁的错?

深层来看,对羞耻感的正确理解,小则影响到个人幸福、人际关系,大则影响到民族文化、国家治理。

布琳布朗用两个词作了区分,guilty=内疚感=我做了一件错事、shame=羞耻感=我是一个坏人。我的思考是,我们关键不在于选择用什么词语和字眼来定义概念,从而给自己的行动做分辨和指南,这有时候还是会让人晕头,甚至流于表象、形式和不必要的争论。我想重点是对于事情可以做归类:在层面和程度上做区分。

哪些是属于道德品质层面的事?比如失礼、偷窃、渎职。哪些是属于个人特质层面的事?比如外貌、出身。对于前者,人们需要反省、承认,知耻而后勇——勇敢面对并积极改正,不能否认、掩饰、逃避和推诿。尤其是管理者或领导者,其“内疚、痛心”应当是真诚深邃的。对于个人特质层面的东西,人们不能过分自我怀疑和否定,不必因为外界的评价和童年阴影,而丧失了自我价值感。

哪些是无伤大雅的事?哪些是必须纠正的事?家长和社会,对于前者可以包容、笑纳;对于后者可以指出、导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是,自己和其他每个人的本质都是有价值的、是善美的。我们针对的是错误的行为,而不是那个人本身,“恨恶罪而爱罪人”。如果我们能构建这样一种良性的、清晰的、适宜的家庭与社会环境,那么人们犯错和犯罪的概率会少很多,归正的概率会大很多,整个人类会走向越来越文明。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欢迎与作者交流,微信:QH56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经典名句300句11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人不可以无耻
人不可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知耻而后勇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
《孟子》尽心上篇——万物旨备于我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