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欧楷四碑谈欧楷书风

《石安书法大讲堂——聊书法那些事儿》(第2期)

“从欧楷四碑谈欧楷书风” 

直播要点选编

(直播时间:2020年9月11日晚上9:00-10:00)

前言:以下为石安在“石安书法大讲堂”第2期主题《从欧楷四碑谈欧楷书风》的一些内容,只是在网络直播中所提及的一些要点和脉络,整理不全,选编如下,以为分享~~

总述:

欧阳询入唐后书风形成关键节点:由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入唐——对应65岁,公元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对应71岁。

四碑背景:

受北朝刻碑(以碑刻、墓志、造像、崖刻为主要表现形式)和佛教兴盛的影响,碑学书法盛行。此风直至隋唐兴盛不衰,进入唐朝,以皇帝带头,更是流行名家合作撰文写碑的现象。

四碑来由:

清代书家杨宾在其所著《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清代临欧大家翁方纲以为:“若以唐代书格而论,则《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晋法而论,则《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民国艺术大家吴湖帆先生集欧阳询《化度寺碑》、《九成宫碑》、《虞恭公碑》、《皇甫君碑》四碑宋拓合装一匣,名为“四欧宝笈”。

欧阳询为“结构大师”,有《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传世,后有仿者,如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欧阳询融北碑南帖于一体,独创“瘦硬疏朗、平正劲险”书风(阮元倡导“南帖北碑”并经包世臣、康有为宣扬)   

《皇甫君碑》

成碑时间:

碑文内无年月,前人考据为高祖武德时立 ,或是贞观初立 。

成碑年龄:

欧阳询65岁前后所作。

撰文者及背景:

于志宁撰文。于志宁(588年~665年),唐朝宰相。

碑帖展开:

亦称《皇甫诞碑》,全名《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唐刻,28行,行59字,碑额阳文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碑文记述了皇甫诞的事迹,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宋拓本,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碑阴有宋皇祐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院记”。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书风特点比较:

此碑点画重在提笔刻入,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皇甫君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峻俏,点画最为精严,力顶千钧。此碑除具有欧体字的共性,字形虽稍有狭长,笔画略微偏瘦,但中宫内敛、舒张有度,且形神兼备、意态多方。充分地展示了欧体严整、险绝、峭拔、飞动的特有风格。整体上更显得庄重严谨。

《化度寺碑》

成碑时间:

公元631年11月16日立(唐太宗贞观5年)

成碑年龄:

欧阳询75岁前后所作。

撰文者及背景:

李百药撰文。李百药(564年—648年),唐礼部侍郎,史学家、诗人。

碑帖展开: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35行,行33字,原碑在长安(今西安)南山佛寺,北宋庆历年间石毁后翻刻甚多。

相传北宋庆历初年,范雍在寺中曾见《化度寺碑》原石,叹为至宝。寺中僧人误以为石中有宝,破石求之,不得而弃,碑断为三石。范雍拿回去,先置之购书阁。靖康兵乱时,取藏于井中,兵乱后才取出,然后拓了数十本,后头石头也碎佚了。

宋时有人依据宋拓本翻刻,后陆续翻刻甚多。只有吴湖帆藏成亲王旧藏本是原拓孤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敦煌石室曾发现旧拓《化度寺碑》剪裱残本六页,即敦煌残本,后为法国人伯希和携往国外,分存于法国巴黎图书馆和英国伦敦博物馆。

书风特点比较:

《化度寺碑》早于《九成宫》一年而书,字型稍小,二者形神酷肖,风格极为相似。      

平正清穆、丰腴悦泽,用笔瘦劲刚猛,结体内敛修长,法度森严,其妙处在于严谨缜密、神气深隐,具有体方笔圆之妙,结构空间表现无懈可击。                     

《化度寺碑》清明、平稳,没有丝毫的紊乱波动,点画表现得有力、细致,显得谨严有余舒展不足。

《化度寺碑》似乎比《九成宫》写得更凝练一些,这便是杨守敬认为它比《九成宫》醇古的地方。

元赵孟頫:“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明王世贞:“精紧,深合体方笔圆之妙”。清杨守敬《学书 迩言》:“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碑》为最烜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化度》出于《晖福寺》及《惠辅造像记》耳。”

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评价“渊穆”,以区别于欧阳询其他作品。

《化度寺碑》不同于《九成宫醴泉铭》那种明显地具有北碑镌刻痕迹的锋芒外露的用笔方式,而以一种更为含蓄、饱满的线条来传达自己的感受;《九成宫醴泉铭》在神采上略显单薄,而它却显得较为丰腴、朴茂。

《九成宫醴泉铭》

成碑时间:

公元632年3月(唐太宗贞观6年)

成碑年龄:

欧阳询76岁作。

撰文者及背景:

魏征撰文。魏徵(580年~643年),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作为一代名相,以敢言直谏著称。魏征在《九成宫醴泉铭》的碑文最后也有"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言。

碑帖展开:

碑高 2.7 米, 厚 0.27 米, 上宽 0.87米, 下宽 0.93 米, 全碑共二十四行, 每行四十九字, 记述了九成宫建筑的宏伟, 唐太宗功业的伟大, 醴泉发现的经过,以及它象征祥瑞的意义。 

九成宫是唐朝第一离宫, 由隋朝仁寿宫改建而成,今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公元 632 年,李世民在九成宫四城之阴散步时, 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杖疏导便有水流出,于是掘地成井,命名为 “醴泉”。  

李祺本:宋拓明驸马李祺本,此本笔画丰腴、字迹清晰,为传世宋拓最佳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是欧楷最具广泛影响力的碑帖。

书风特点比较:

瘦硬疏朗,平中见奇。

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平中见奇,瘦硬疏朗,劲健灵动,给人以温厚含蓄之感。中和书风中略微偏阳刚之美。

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虞恭公碑》

成碑时间:

公元637年10月22日(唐太宗贞观10年)

成碑年龄:

欧阳询81岁作。

撰文者及背景:

岑文本撰。岑文本(595-645年)。唐朝宰相、文学家。《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全唐文》录存其文20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

碑帖展开:

又称《温公碑》、《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温彦博(573~637),字大临。初仕隋,后被罗艺招纳,唐兴,随罗艺投唐,为一代名相。谥曰恭,陪葬昭陵。有文集二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宋时碑石下半截断裂。         

吴湖帆四欧堂本最精(南宋晚期拓本,四行八字)此本18开,册高32.9厘米,宽20厘米,碑文12开,帖芯高24.1厘米,宽14.4厘米。此本经缪武子、陆谨庭、费开绶、潘祖荫、吴湖帆递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书风特点比较:

此碑结体严谨匀整,书法平正清穆,气度雍容,格韵淳古,矩法森严,体方笔圆,为欧书中典型之作。

明代王世贞评为:“如《郭林宗(碑)》格清峻而虚和。”王世懋称:“虞恭公碑与九成、化度二碑,俱称欧书第一。然今世临池家率多效虞恭公碑,法以此书,方劲有格,效学者多从此入。”

杨守敬谓:“《虞恭公温彦博碑》为最晚年之作,平正婉和,……惟原泉损甚,海内无全文拓本。”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询楷书名帖——明拓《皇甫诞碑》,不可错过的碑帖之一
欧阳询楷书《皇甫诞碑》,这才是真正的欧体
这才是“标准楷书”,端庄大气,瘦硬险绝,让你从此告别“印刷体”当
学楷书必备的《九成宫醴泉铭》高清碑帖,比田英章作品如何?
高清碑帖推荐丨楷书·皇甫诞碑
欧阳询《皇甫君碑》,初学欧楷必备法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