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篇第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我们先讲礼,《四书五经》中有一部叫做《礼记》,《礼记》记录了非常多的礼仪规范,比如饮食洒扫,行住坐卧站都有相应的礼节,包括祭祀、宴请、守丧、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妇之礼,礼节非常繁多。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礼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简洁了,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核心的道理:礼之用,和为贵。

礼是用来促进和谐的,比如我们现在见人握手,见人微笑,见人一个善意的眼神,都可以被称为礼。我们表达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微笑,是为了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和谐,这个就是和为贵。以前是礼治社会,是靠礼的约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让社会变得和谐;我们现在讲法治社会,法也是一种礼,比如我们有法律规定,犯了什么样的法律,就要有相应的惩罚。所以法和礼都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让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比如我们在家庭当中,在企业当中,在团队当中,在社会当中都是一样,如果人人不讲礼貌,社会就会不和谐,团队也会不和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比如在企业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可能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两个人对这件事情的想法不同,两个人做事情的方向不同,就会出现矛盾,出现争吵。所以这个时候礼之用,和为贵,我们要知道,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和谐,这个时候就需要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我们再举一件家庭当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来讲礼之用,和为贵的妙处。比如夫妻双方探讨孩子学习的问题,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两个人之间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不同,就会出现争吵。但如果这时双方懂得礼之用和为贵,知道这件事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更好,而不是纠结两个人想法相不相同,这时候谁说得对不重要,思维相不相同也不重要,两个人心平气和地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才是唯一的目的。可是如果我们不懂得以和为贵,往往就会本末倒置,本来是要商讨孩子的学习问题,结果却把学习问题扔到一边,夫妻开始吵架了。同样,我们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如此,可能两个同事本来是要共同商谈某一个工作,结果两个人因为彼此性格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反而把工作的事情扔到一边,两个人  开始不停地争吵抱怨,指责和推脱。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和,都有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最终是让大家都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就是和。综上所述,如果我们都是按照礼之用,和为贵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别人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个人非常博爱,非常包容,非常恭敬有礼,非常温和,心地善良。当我们内在是怀着仁爱之心,内在是以和为贵,我们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就是有礼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把礼化于无形,变成自己的一种行为标准,变成了自己举手投足之间皆是礼。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先王之道,是指古代圣贤的君王;斯,是这的意思。意思是古代圣贤的君王,大小事情都是以礼之用,和为贵为自己的准则,很美妙。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回忆礼之用,和为贵,我们内在住着和,住着仁爱,住着美,这我们举手投足都是礼,我们的每一个思维和行为都是礼,这时温、良、恭、俭、让自然而然就会从我们的言谈举止之中散发出来,所以和才是最美的状态。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所不行: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知和而和:如果是为了以和为贵而去和。不以礼节之:如果不加以礼节去节之。亦不可行也:也是不行的。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要掌握好一个度。开篇告诉我们要礼之用,何为贵,这里又告诉我们,如果只是为了和而和,不加以礼去节之,也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我们和,也要有度。度在哪里呢?度在礼节上,我们要遵守礼节,如果这件事情是无礼的,是不符合道义,不符合正义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为了和而和,否则就像一个人失去了骨气,失去了正义,失去了道骨,这是不行的。

比如在生活当中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是以和为贵,可以去妥协,让大家变得更舒服。可是如果对方做的这件事情是错的,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坚决不能让步。所以这里告诉我们礼之用,和为贵要有一个前提,是这件事要合乎于礼,合乎于法,合乎于正道。我们要掌握好一个度,在合乎于法礼的情况下,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我们先讲义 ,义有两层意思, 首先第一层,我们经常讲正义,通常义之前会有一个正或者一个忠,忠义,情义,道义,所以义一定是符合正道的,不符合正道的不能称之为义。我们再说第二层意思,《中庸》讲:“义者宜也,尊贤为大,”适宜适度的,称为义。

信近于义,意思是我们的信一定是要正确的,是要符合正义道义,适度的。言可复也,复是践行兑现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意思是如果信近于义,我们就可以去兑现和践行,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灵魂,就是义,信要接近于义,我们才可以去践行和兑现,否则就成了愚信。我们很多人学习文化很容易学到表层,说我们要讲诚信,可是如果这件事情不对,还要去讲诚信吗?圣贤文化告诉我们,如果这件事情不符合正义,不适度不适宜,我们就不用去践行和兑,当信近于义时,才可以去践行和兑现。比如我们的朋友来找我们做一件事情,可是这件事情不符合正义的,不适度,甚至还会伤害到别人,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兑现自己的信诺,因为它偏离了道,偏离了正义,这时候是不行的。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要恭敬严谨,但给了我们一个准则,就是恭敬和严谨的同时要接近于礼。我们来讲这里的礼,是一种尊卑有序,非常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分寸,意思是我们的恭敬要有分寸,如果我们的恭敬没有分寸,就会给自己招来耻辱。内在为耻,外在为辱,意思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分寸,我们就会觉得很羞耻,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得当,感到很不好意思,羞愧难当;内在为耻,外在为辱,就会招致别人的辱骂,别人就会说我们的行为,实在有失分寸,没有礼貌。

所以如果我们的恭敬不恰当,失了分寸,不能以和为贵,我们自己的内在就会感到羞耻,外在就会招来别人的辱骂,甚至是误解和排斥。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一个行为准则,就是我们做事情要恭敬严谨,但是也不能失了分寸,如此就可以远耻辱,不会给自己招来耻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亲是指义和礼;宗是指可靠的,可以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我们的信不失于义,因为我们的恭不失于礼,所以它才非常可靠,可以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的信没有了灵魂,失去了义,如果我们的恭没有了灵魂,失去了分寸,失去了礼,这时就不能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否则就会发展成愚信,发展成恭而无礼则劳,看似恭敬,可是内在没有礼貌,没有分寸,做出来的事情终究徒劳。

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定不能失去核心的内在,信的核心内在是义,要正义,要适度;恭敬的核心内在是要懂礼节,守分寸。我们学习《论语》要内和外相结合,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尺度,比如礼之用和为贵,我们要以和为贵,但又要让事情合乎于礼;我们要守诚信,但又要合乎于正义和适度;我们要恭敬严谨,但又不能失了分寸;我们外在要彬彬有礼,内在又要配合仁爱之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 ·学而第一》讲要选录-04
《论语》里最容易让人误读的句子之“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每天学一句《论语》《学而篇》(12)
【辉光日新1321】天天读经典:礼之用和为贵;信近于义
“论语”新解 “学而第一篇”第11、12章
素说《论语》:学而篇(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