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述而篇第七㉝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若圣与则吾岂敢孔夫子说如果谈到圣和仁我怎么敢当?我是不敢担这两个字的。不自诩没有圣人会说自己是圣人的没有一个仁人会说自己是仁人的这都是不自诩的一种态度。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善良的人不会讲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到处去讲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怎么敢当呢

所以圣和仁,他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是一个至高的境界越是达到了这样境界的人本身就是谦逊的本身就知道道之博大道之高深所以不敢语圣不敢语自居

自伐者无功我们越是自我标榜自我夸奖的时候反而无功劳反而无功德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孔子总是在讲自己是圣人自己是仁人别人就会觉得这个人的修为也不过如此所以越是境界高的人越觉得自己并没有去做什么

我们去看整个述而篇孔子一直都在说其实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只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只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只是这些如此而已

所以我们看似他是一种谦虚实则不是这是一种真实的境界我们越是学习圣贤的文化越是懂得修身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性情当中越是不自伐不自我标榜不自我夸奖

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和顺的是没有任何的期盼的因为我们知道道是广博知道谦逊是为人之根本所以我们愿意更多地去帮助他人反而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

在工作当中我们愿意努力地去做好事情反而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内心是和顺的我们接下来再看重点来了孔夫子说讲到圣与仁我怎么敢当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就是不过不过是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如此而已重点在这里了圣与仁我是不敢当的我只不过是为之不厌为什么为圣为求圣求仁并且不厌倦

圣人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仁人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心中的圣人仁人唐尧舜帝文王周公孔夫子是不是在看这些人在做什么那么孔夫子就去做什么

周公定礼乐完备礼乐的制度那么孔夫子就去推行礼乐唐尧讲仁讲让孔夫子就去推行仁推行让舜帝讲孝用一生来践行孝字所以孔夫子就去推行孝道圣人做什么孔子就去做什么

我们今天学习了儒家文化同样的其实很简单我们就看圣人去做什么我们跟随着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如此而已”。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我们在生活当中往往只求果但是忘记了过程

这里告诉我们仁人和圣人他是果,那个果是求不来的我们更不能自诩,更不能自如此离道将越来越远但是我们不要果我们可以去做那个过程为之不厌的过程我们把过程做好的时候果自然而然就会呈现

孔夫子不以圣人自居不以仁人自居但是他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仅此而已可是我们后人把他称为万圣师表因为他的过程做到了结果就呈现出来了故而《中庸》讲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禄必得其寿

在生活当中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不用去求果也不用去求位当我们把过程为之不厌的时候果和位自然可以得到举个例子说我们学习想要那个学位不用去求果求那个果只会让我们痛苦

我们只需要努力精进地去学习你的学习越好学位自然而然就来了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想要什么样的职位不用去求当我们努力地为之不厌把过程做好的时候职位自然就来了

社会当中的地位也是如此的我们不用去求地位我们只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我们帮助了更多的人我们是有威信的别人是尊重我们的地位自然就出来了如此而已多么简单的事情接下来孔夫子的弟子讲了一句话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学不来做不到的我们反过来讲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学习应该做到的我们再来看整个这句话孔夫子说仁和圣我是不敢当的我只不过是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如此而已

我只是努力地做一个躬行君子去践行圣人仁人之道而从未求果这个时候公西华说了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学不来做不到的地方所以看看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如此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学习应该去做的事情

无论任何事情我们不要求果求那个位置我们只要把那个过程做好了果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我们说想要成圣成贤成为一个君子也很简单不用求不用天天想着我要成为一个圣人我要成为一个仁人我要成为一个君子我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需要

我们只需要回到当下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可以了圣人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君子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仁人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善良的人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你自然就成为一个善良之人

我们看看心中的偶像我们那个标杆他在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他所以这正是我们每个人该去学习的该去践行的如此而已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疾病这两个字通常放在一起的时候表示病比较重有一次孔夫子得了重病子路请祷”:子路开始请求祷告子曰有诸

句话有多重的含义有这回事吗有用吗为何要请祷有什么样的作用你看都是这两个字子路对曰有之”。子路说有的确实是做了这件事情所以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子路对老师的感情老师得了重病子路他肯定是很焦急的

人在焦急的情况下是不是能想到什么就会去做我先不管它有用还是没有作用我能想到的我一定努力地去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孔夫子的豁达有这件事情吗你做这个事情有用吗

子路说有的不光说有的我们这里看子路开始引用古人的经典和话语了来说明做这件事情的必要性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我们先讲一下文是祈祷之时所作的文这个文是要把这一个人一生所做的功德所做的功绩写在上面写在上面可以祈求天地神明转祸为福

说你看我的老师孔子这一生做过了多少有功德的事情多少有功绩的事情希望可以保佑他让他度过这次的疾病可以转为福

《诔》曰说诔文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祷尔于上下神祇是你的意思上为天下为地神祇天上的神称为神地上的神称为祇所以这句话完整的意思就是我向天地神明为你祈祷

子曰'丘之祷久矣孔夫子听子路如此讲说了一句话如果这样说的话我早都已经在祈祷了讲完了

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孔子说我早都在祈祷了我早都在对天地神明祈祷了为什么之前我们学习《论语》讲过一句话孔夫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你做了不合道不合德不合于天地鬼神之道的事情这是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你祈祷也是没有用的我们这里再来看对子路所讲的话如果祈祷有用的话我早都在祈祷了为何呢我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合于道合于德的合于天地的他怎么会降祸降罪于我呢

反过来讲也是一样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我做的事情是不合于德不合于道的不合于天地之规律的祈祷又有什么作用所以孔子在告诉子路你祈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就好比说我们现在总讲一句话临阵磨枪说我们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发生事情的时候我们再去祈祷我们再去向外求已经晚了不管用的

所以我们这里看到了孔夫子的坦然为何坦然是因为自己没做过亏心的事情有什么不坦然的呢?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有什么可以求的吗完全没有

现在回头再看看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当我们修行一段时间当我们学习了圣贤的文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反而我们是可以坦然面对的

因为我们自己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心中的道无愧于心中的德无愧于心中的诚我们有什么担心的话说回来你去担心不停地向外求他不会产生任何的作用

丘之祷久矣我们再来理解这句话平时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已经是在祈祷了福德是自己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我们求天地降福于我们是没有作用的如果天地之道还有偏私还会因为你的求就去降福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平时我们祈祷的方式很简单我们只要去修身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做合于道合于德的事情就是在祈祷所以孔夫子讲我早都已经在祈祷了他指的是自己的行为是端正的是自律的做的事情都是合于道的如此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不需要向外求也不需要求天地神明我们只需要求自己让自己合于天地神明之道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对天地神明是保持敬畏之心的但是并无所求我们去想一想在生活当中当我们无所求的时候你就会很坦然

想一想如果我们是有所求呢?你求天地降福是不是内心就会变得很忐忑变得很焦虑在生活当中我们总是想恳求他人为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内心就会变得很忐忑就会变得患得患失

所以要想保持一个君子之风范我们平时行的正我们合于道合于德我们永远都是坦荡的都是光明的无所畏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论语》:孔子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慧眼看课 | 董一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实录(音频)
为什么称孔夫子是“圣人”?
杨枫:你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
《论语》篇章结构的易学解释
《论语》读后感:点亮教育的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