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张第十九㉑-㉒­ ㉑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㉒­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里子贡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是月食和日食一样的。过也,人皆见之,一旦你有过错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更也,人皆仰之,如果一个君子有了错误以后,是懂得改正的,别人就会敬仰、仰慕于你

我们先看这个例子,日食和月食有什么样的特征?首先第一点,很明显人人都可以看得到。那君子的过错也是如此,一旦你有哪方面的过错,人人都可以看得见。那么日食和月食的第二个特征,它不是常有的,是很久才会出现一次的。所以一个君子他并不是多过错的,他的频率很低,要很久才会发生一次错误,有什么做的不合适的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到小人与君子的区别。

小人之过必文也,如果一个小人犯了过错,是一定会去掩饰。但是君子则不然,曾经我们学习过孔夫子所讲的话,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夫子说,我真的很幸运,如果有了过错,哪里做得不对的地方,人必知之,一定会被人知道。所以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君子的坦然,发现自己有过错马上去修改,不会像小人一样去掩饰,去掩盖自己的过错。改之为贵,人人都会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使是圣贤也有做不到的地方,也有别人认为是过错的地方,所以说有了错,过则勿惮改。不要去害怕改变,我们可以勇敢的去面对。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当一个人有了过错,别人都会看到的。看到了你的过错,重点是更也,人皆仰之。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过错,你勇于去面对勇于去担当,勇于去改变,这个时候人皆仰之,别人自然是仰慕你的。

我们学习了《论语》发现孔夫子讲的话,我犯了错误我觉得这是一种幸运。因为可以被人知道我坦然的面对自己所犯过的错误,我去改正它。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敬仰。所以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在工作当中,在朋友之间,一个同事或者领导他自己犯了错误,哪里做的是不对的,他敢于去面对并且去修正自己,我们觉得这个人很厉害。他明明那么有智慧,明明那么有德行,或者那么有才华,但是他依然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去改正,我们是敬仰这样的人的。

但同时如果有的朋友有的同事,明明犯了错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可是他不愿意去面对,并且去掩饰自己所犯的过错,这个时候我们是弃之的。我们不愿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我们想远离这样的人。所以整个这句话,就告诉给我们同样的道理。有过错的时候,不要去害怕改变,我们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不要同样的错误重复的去犯,就可以了。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卫公孙朝,公孙朝是卫国的大夫,以前诸侯的长子称为世子或者太子,诸侯的其他儿子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称之为公孙,朝,是他的名字。前面加一个卫公孙朝,是因为在那个时候,还有其他人叫公孙朝。比如说鲁国、郑国、楚国都有叫公孙朝的人,这里加上卫是加以区分。

卫国的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卫国的公孙朝问于子贡曰,问了子贡一个问题,说,孔子的知识、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呢?我们来看看公孙朝的这个疑问,不光他自己有,我们很多人也会带着这样的疑问。比如说我们会去想,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不光是对于孔子是如此,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会如此。比如说,我们遇到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就会想,他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呢?他的老师是谁呢?是谁教给他这样的智慧呢?那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看看子贡是如何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首先讲了文武之道,周文王,周武王。为什么要讲文武之道呢?因为子贡和孔夫子生活的是春秋那个时代,所以孔夫子也非常赞叹文武之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讲尧舜和文武,所以首先子贡讲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就是并没有失传,在人。为什么文武之道并没有失传呢?因为一直有人在去传承,一直有人在去践行。所以它并没有失传。言下之意,孔夫子学习的当然是文武之道。而从哪里学来的呢?在人,因为有很多人在讲文武之道,也有很多人在践行着文武之道。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有贤德的人是从周文王和周武王那里看到了大道。不贤者看到了小道。我们再讲识,什么叫识?首先是记住,记住了以后是知道了并且去照着做去践行,这叫识。我们学习了知识,要用这个识字,是我们知道了记住了并且去践行,在你知道了践行的过程当中,就是在传承。所以有贤德的人看到并且记住了文武之道当中的大道。比如说他推行的是仁政。比如说推行的是德政,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有贤德的人记住了这样的道理,并且照着去做,那自然这个道就传承了下来。不贤者识其小者,没有那么贤德的人,就会记住一些小的方法。举个例子,说文王和武王是如何治理朝政的呢?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治理民众的呢?这叫识其小者。

比如说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我们有很多人在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多人在讲传统文化,比如说我们学习的《论语》,有很多人在讲《论语》。可是每个人讲的并不相同,看到道的人就在讲道,看到方法的人就在讲方法,所以叫贤者识其大者,贤德的人是记住了重要的核心的道,照着去践行。而有的人说我没有那么贤德,但我记住了方法,记住了某些策略,我可以在生活当中应用。

但是无论是大者还是小者,都是在知和行的过程,都是在传承的过程。所以现在我们也可以讲《论语》并没有坠于地,没有失传。因为自古以来几千年都有人在学习,有无数的人留下了记载留下了文字,留下了对《论语》的理解,都可以让我们去学习和参照。有的人是贤者识其大者,有的人是不贤者识其小者。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文武之道,处处都在,哪里又没有呢?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说夫子从哪里不能学习呢?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我们听到过一句话:圣人无常师,说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他可以向万事万物去学习。

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向文武之道去学习,可以学习尧舜,可以学习孔孟,可以学习老庄。我们可以学习历史,可以学习古诗词。不光是可以学习古之圣贤的经典,再比如我们在生活当中发生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中去思考,可以去总结规律,这也是学习。比如说我们看两个人在那里交流,他交流的内容我们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这也是学习。比如说我们去看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我突然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从中有所思考,这也叫学习。

所以说夫子焉不学?夫子从哪里不能去学习呢?那我们也是如此,我们从哪里不能去学习呢?我们去观察春夏秋冬的规律,我们去观察水流,观察太阳东升西落,观察庄稼的生长,哪一样又不能去学习呢?所以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没有固定的老师。我们可以从观察的事物当中去学习,从每一本书每一个课程里去学习,去总结和体悟一些智慧,丰富我们自己,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那这里我们要重点思考,孔夫子之所以这么有学问,主要在谁呢?是因为他的家庭环境比较好吗?还是因为他的老师比较好?还是他处在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比较好呢?我们要去思考,主要的原因到底在谁?那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自己学习不好,或者学习好,我们要去思考,主要原因在谁呢?我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没有好老师吗?你会发现孔夫子到处去拜访老师,可是并没有固定的老师。

难道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少了吗?那相信孔夫子的父母给他的亦不多孔夫子三岁丧父,所以我们就要知道一切的核心主要原因都在于自己。在于我们自己想不想要去学习,想不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想不想改变自己当下的现状。如果一个很想要学习改变自己的人,你总可以找到方法。

尤其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信息如此便利,无论想获取什么样的知识,都比古人更容易也更直接。只是我们习惯了抱怨,习惯了依赖。当我们学习不好,我们认为没有老师教,我们学习不好,认为没有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没有给我更好的教育,其实都是依赖和抱怨的心理所导致的。不光是学习如此,生活当中其他的事情亦如此。

比如说一个想上进的人,你没有上进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你又能怪的了谁呢?难道去怪父母给的少吗?去怪领导不信任吗?去怪没有贵人帮助吗?我们自己是否真的有那颗想要上进的心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一切的主因在于自己。我们想要去学习,想要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你就自己精进的努力。你要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你不要去抱怨任何人,反求诸己。让自己更努力地提升,更好地做好每一件当下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第463期】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22章》子贡对“仲尼焉学”的回答有何深意?
《论语》卷19子张篇诗解2学而优仕仁必由内更过人仰道莫不有
君子之过也|《论语》没有那么难
子张篇第十九 19 . 22
《子张篇》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