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输出一百本书计划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找回我们曾经缺少的希望和勇气,一本因为名字被埋没的好书

最近事情有点多,虽然也写了几篇读书笔记,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发布,直到昨天再次翻开许久没看的这本书,再次读完之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遂写下这篇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初听这本书时候只是觉得有些搞笑,蛤蟆先生为什么要去看心理医生啊?然后在某宝上搜索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面

一只蛤蟆的剪影,封面很简洁,于是就买下了这本书。

翻开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到是《柳林风声》,如果说《小王子》是写给曾经是孩子的大人,那么《柳林风声》就是写给大人的童话,一个对人性厌倦又充满期待,绝望又仿佛见到黎明的童话;说到这里,就该说一说今天文章的主角《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它是以《柳林风声》为背景写的一本真正能够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大人的“童话”。

再次重读这本书,我的感觉和之前截然不同,因为有一段时间我的心境就像是故事里的蛤蟆先生一样,觉得无法自救,觉得只能沉沦,好在我出来了,再次看到文中的这句话,我有了新的感受

当苍鹜咨询师把蛤蟆送到门口时,蛤蟆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鹜站定,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

这段简单的对话就好像有一位仁慈且睿智的长者对一名沉沦的人说:你一定可以好起来的。

“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蛤蟆先生哭着跟心理医生说道。这句话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在某个不知名的日子里,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像一只泄气的皮球一样,觉得什么都提不起劲,觉得很无力,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有的人因此深陷泥沼之中,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所遇到的大部分痛苦都是自己一手策划的,你会不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会反问,“我有病么?自己给自己找不快乐?”但是事实确实是如此。

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自证预言”的概念,其实人生游戏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玩游戏,是我们“预言”了那个可怜的自己,这个“预言游戏”叫做“可怜又弱小的我”,很多时候,我们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但是却输掉了自己。

想一想,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个很坏的念头,然后不自觉的就让这件事朝着这个坏的方向发展,随即真正的发生这件事了,就会安慰自己说,看吧,果然发生了,之后就会很委屈,明明自己那么努力,却还是没有做好,这种委屈的样子像不像一个孩子,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儿童自我状态。

什么是儿童自我状态呢?之前我写的《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的读书笔记中同样提到了,人在童年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人认知和行为,这种状态是由我们童年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决定的,比如说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伤、恐惧”;而随着年纪增长,这些基本情绪会发展成为更复杂的情绪,当我们长大之后,再次遇到某些特定情境的时候,就会激发我们的童年行为模式,就会像我们儿时一样对这种事情做出的反应一样,心理学上称这种行为叫做“退行”。

人在幼年时期是没有安全感的,是弱小的,他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父母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但是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可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呢?蛤蟆先生也是如此,幼年时苛责的父亲,从来不对他表达爱意的母亲,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他学会了顺从,学会了取悦他人,但唯独忘了自己,这让蛤蟆先生一直没办法真正的人格独立。

从小没有得到父母认可的蛤蟆先生内心敏感又脆弱,胆小怯弱,从来不敢对外攻击,但是收到委屈就应有攻击性,如果没有对外攻击,那么就只能对内攻击了,像一些人一样,明明很喜欢,却要谦让,明明自己没有错却总是去认错,去安抚别人,这样的话情绪得不到合理的排解,就只能积累在潜意识里面,等到掩不住的时候就爆发了。

书中还提到另外一个概念叫做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及成人自我状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状态,而这个概念与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有些类似,或者说是本自超的衍生。

当人处于儿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心理学中的退行行为,行为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像自己儿时一样看待问题,那么人生必然是一个悲惨的人生。

什么是爱自己,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也不是对自己欲望的放纵,而是不在批判自己,接纳自己。

而父母状态依旧不是什么好状态,这是儿时对父母的模仿产生的,无论是儿童状态还是父母状态,都会影响人格的真正独立与健全,长此以往就无法真正的独立。

而成人自我状态则是对自己百分之百的负责,能够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完全的接纳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再自我攻击,不去讨好谁,不去无端攻击他人,同时也没有人可以让自己受伤,除非征得自己的同意。

当我们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就真正处于成人自我状态了,当同样的感觉再次来袭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用儿童状态或者父母状态这种本能行为来应对,我们就能够真正的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

书中归纳了四种人生坐标

我好,你不好:是把责任向外归因。

我不好,你好:是把责任向内归因,也就是自我攻击。

我不好,你也不好:这是矛盾型。

只有我好,你也好才是一个真正独立且自信人的选择,是一种相信自己可以主宰自己人生的态度。

当我们深陷痛苦的时候,却不去寻找使我们深陷痛苦的根源,而是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这就是命,这就是不可改变的,我接受这一切,因为一开始就做了最坏的打算,这不过是验证了预言罢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主导的悲惨游戏,你想赢这场游戏,还是结束这场游戏,赢得真正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疫情期间,我读的最好的三本书……
一个悲哀的事实:你自以为知道想要什么,实际上不过是别人期望的
读书笔记-2021-26
读后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023 | 生活流水账(1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