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字数:2363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字体: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
  朗读是一种学习方法、记忆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法。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很多文人、师者都很重视“读”一字在语文中的巨大作用。“琅琅书声”是一种美好的学习象征,也被人认为是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存在。最新颁布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也对中学的朗读教学高度关注。现代的语文教学,是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的课堂行为。而朗读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及方法,让中学语文充分发挥其有声语言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实践研究
  一、加强中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朗读对中学生来讲是一项体现个人优秀品质的、具有荣誉感的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又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文学的素养情趣、难度较大的字词的掌握程度,可以说其难度高于一些教师指向型的课堂活动。那么该怎么样进行具体操作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练习,也就是普通话和朗读技巧的练习。普通话规范字是建国以来国家为了统一文化规制而创造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在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地区,因方言较重,教师应该以最字正腔圆的语调进行朗诵,给学生正确的示范。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族风情模块,要求学生朗读古诗词,古诗词的美好体现在激发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进行教学时,笔者首先在多媒体上放映了这首词的央视朗读版,丰沛的情感喷薄而出,背景是古典的古筝合奏,让处于现代化生活中的学生们为之动容,去用心体验词中的凄凉和愿景。之后笔者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抑扬顿挫的节奏进行朗诵,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们语调和节奏的掌握。给学生们合理模仿的机会,在课上和课下进行练习。
  二、关注课堂情境创设
  笔者曾经就课堂环境的创设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发现课堂学习的效率与当时的课堂环境、讨论小组的人员配置都是有很强的关联性的。朗读在理论上来讲其规范性很强,也是在学生幼年时代锻炼其表述能力的一个有效形式,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会羞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在熟悉了相应的流程后语文课文中的朗读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有了竞争的意识在其中,学习效果就会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节奏。
  笔者在朗读课程中很注意情景的创设,例如在《童年的朋友》《皇帝的新装》中,学生在学习前对文章的时代背景很难理解,因为现代社会的孩子们不理解高尔基所生活的年代物质究竟有多贫瘠、社会统治有多黑暗,人们对友情的渴望有时是对生的渴望;也不明白百姓为什么去看国王是否穿了新衣服,因为不懂得18世纪的王权有多么的高高在上。在多媒体上呈现了一些有关历史背景的图片,教师予以口述的形式进行导读,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内心的情感。在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互相指正语气,使学习在奋进中共同提升。在课堂上设立评价小组,小组成员为上次的得胜组,采用轮换制。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进行点评,主要针对各小组的语言把握、默契程度,节奏掌握等进行评价。
  三、多元朗读的合理利用
  多元教育是现在教学中的一个闪亮之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多元教育在教学中可以使教学资源、学生、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搭配,从而是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我们的课堂有先进的媒体技术、优秀的教师和好学的学生,那么教师就像一军领袖,在教室这个领域中进行调控,将最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仅仅是放映这样一个简单的功效。在高等教育中关于教育技术的学习让我们队多媒体技术有着更高层次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辅助课堂教学,在中学的朗读教育中不妨加入这一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什么叫“朗读”。领略我国文字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在毛泽东诗词两首中,我在课前要求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课件的简单制作,找出朗读范例进行模仿,并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们很热情的利用课后时间来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实属不易。在课上时我要同学配合自己找到的音乐、小组之间连读、共读、二重读,得到的效果很好,同学们深刻的体会到了那种时代风口浪尖的人物,其内心波澜壮阔的世界。
  四、注意朗读内容的丰富性
  有一些教师认为,朗读的必要性是值得怀疑的,觉得朗读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其实按人类的记忆模式来看,朗读帮助记忆、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应该多读,不仅仅是读课内的文章,进行知识的建构,还有要阅读课外的一些选段,来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朗读能力的锻炼。笔者建议教师丰富朗读教材,给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机会。例如在苏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在七年级的道德模块进行之后,教师可以安排进一些课外选段,以打印的方式发给学生,《陈情表》就是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搭配阅读的一篇,一个是古文,一个是白话文,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告诉学生,爱与高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总 结】
  朗读的意义在于体会,让当今都市中的孩子们用心去体会生活与生命的真谛,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学而教,更多的时候,是为行而教,在学习中懂得合作,在朗读中体会生命,这些,才是值得我们用教学手段去调控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罗娟.向连俭让朗朗书声回归语文课堂——重唤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2】黄梅珍.关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12)
  【3】苏雪英.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建议【J】.中学语文:下旬,2012 (1)
  【4】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语文微课题题目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张坤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语文古诗词积累的研究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