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阅读教学中扎实推进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扎实推进朗读训练

字数:2754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2期   字体:   打印当页正文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感情,增强语感,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并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当前小学课堂的朗读指导和学生的朗读水平、习惯都不太乐观。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多是放羊式的。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盲目、随意性大;有的教师让学生的朗读流于形式,在学生读课文时,或忙于板书,或忙于考虑下一个步骤,没有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更没有进行评析和指导。课堂看似书声琅琅、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朗读训练目标要明确
  目标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细化目标,突出重点。一篇课文一般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我们可以设定第一课时的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点训练学生字字读准、句句读顺,最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才能感知课文内容,才能明白课文写了什么。第二课时,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课时可以通过重点段落、难懂句子的指导以及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读出情,读出味。如指导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语言风格来确定朗读的基调: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哪?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音和停顿?
  二、朗读训练要层次分明
  确定了朗读训练目标后,还得确定达标的标准,设计好朗读层次,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水平。
  1.循序渐进,呈现朗读过程指导的层次梯度
  指导朗读绝不可急于求成,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朗读的乐趣。俗话说,兴趣是乐学之源。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利用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位老师在上《自己去吧》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谁来读一读鸭宝宝说的话?”许多小手立刻举了起来。老师叫了一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读。这位学生还没读完,下面就有学生指出他的错误了。“老师,他没把后鼻音读出来。”“老师,他把‘您’(nín)读成了‘你’(nǐ)。”教师向那位读书的学生投去了理解、鼓励的目光,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他的朗读优点了吗?”一位男生站了起来说:“老师,他读书的声音比较响亮。”“对,这就是他的优点,值得大家学习。”那位学生听了老师对他的肯定和表扬,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老师抓住时机,让他再读一遍,并要求他读的时候发扬优点,纠正错误。他高兴地答应了。经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他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还读出了感情。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超水平发挥,达到了低年段朗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授之以渔,体现朗读方法指导的层次梯度
  我认为,找准朗读材料的盲点,以此为切入口,加强技巧指导至关重要。乡村小学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字音不准、语感不强、语调较平等问题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学生。
  (1)读出主人公的语气
  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通过人物的对话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特点。如《棉花姑娘》一文讲了棉花姑娘生病,请很多朋友帮忙,都没有治好,最后七星瓢虫帮它治好的故事。课文以对话为主,对话中多用叹号,感情色彩较浓,在朗读时要把重点放在读好对话的语气上。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读句子,看看棉花姑娘找了几个动物帮忙,体会棉花姑娘焦急的心情,接着指导学生用焦急的语气读句子,然后分角色读棉花姑娘请求动物们帮忙治病的句子,体会棉花姑娘急切的心情和其他动物的性格特点。
  (2)读准重音
  一个句子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读准重音,准确地理解句子。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就能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这句话中的“你们”“大”“绿”等词应加重读音,以显示乌龟与青蛙的不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要重读,接着指导学生朗读并评价,然后进行小结,最后提问:读了乌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以把握重音为契机,启发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就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师讲”的目的。
  (3)控制好语速与语调
  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感情的表达。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桥》一课,学生在反复研读老汉的语言、动作后对老汉的品质有所了解。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从这段话里看出老汉是怎样的人。老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启发学生通过语速、语调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其他人能从自己的感情朗读中知道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盯”、“站”两字的重读,我们了解了老汉的认真负责、沉着冷静;从“他不说话”“像一座山”的低而慢的语速中,我们为老汉的精神折服。学生用真实的情感说出自己的感悟、收获,读出文章的真谛,人物形象也丰满了。
  三、保证朗读训练时间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读出情,读出味、读出韵。可见,在阅读教学中,保证朗读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学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平时课堂的阅读,多是自由朗读,优生读完了,教师就让全体学生停止,没有顾及中下层学生,没有保证他们的读书时间。有时教师就算给时间让学生读,学生也无时间观念。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就布置学生回去有感情地自己朗读课文,课后并不检查,学生朗读得怎样,教师一无所知。学生朗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怎能读出情,读出味儿呢?只有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学生才会有感悟,有体验。
  总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学生朗读,把朗读时间交给学生,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才会提高,学生才能读出情,读出味儿。
  (责编 莫彩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潘泽远: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基本课型研究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初探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
《桥》评课稿
漯河教育网打开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