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背景,地理、经济、制度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是冯友兰,中国当代大哲学家,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为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而著的入门书,也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建议喜欢国学,哲学的朋友们收藏阅读,这本书会让你对中国文化有个系统、大纲性认识。

每个人,只要他没死,他都被包含在“人生”中,哲学,就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而人的思想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就个人来说是如此,对民族来说亦是如此。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背景

中国是大陆国家,古人对国土以外的世界基本没有了解,认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常用的两个汉语词汇,“天下”,“四海之内”。从孔子时代到上世纪末,中国思想家没有一个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论语》孔子只提过一次海,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这其由与。”,意思是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大概仲由能跟随我吧?;孟子提到海,一样简短:“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是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 了。对于海的认知,像西方国家如希腊,生活在海洋国家而周游列岛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多么不同!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你会发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多表现在山水,田园,自然风光上,如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如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地理条件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经济条件,中国是大陆国家,以农业为主。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重视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本”、“末”之分。中学时代,我们学过历史都知道,古代“重农抑商”,农业关系到生产,商业关系到交换,在能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吕氏春秋》其中有一篇文章叫“上农”,对比了从事农业劳动和商业劳动两种人的生活方式,“农”很淳朴,容易使唤。他们的孩子似的天真,所以不自私,他们的财务很复杂,不易搬动,也因此一旦国家有难,他们也不弃家而逃。另一方面,“商”很精明,诡计多,不听话,一旦国家有难,他们立马逃之夭夭,逃到其它国家。从“上农”一词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作者也是对农业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国思想的两大派道家和儒家的某些观点也是和“农”、“大自然”有联系的,其中两家都支持的一个理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源于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农”与大自然打交道,对日月运行,四时相继,大自然的一些变化特别注意。《易传》——寒来暑往,暑往则寒来;《复卦.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老子》——“反者道之动”。

社会制度

“农”靠土地为生,土地是不能移动的,这就导致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就这样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家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也可以按家族来理解,君臣按父子关系理解,朋友按兄弟关系理解。

咱们再来看“商”,商人一般是城里人,他们的活动需要他们在城市里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不是以家族利益为基础,而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像西方国家,就会出现中国家族形式的对立——城邦。可以说中国的社会制度叫家邦,西方的社会制度叫城邦。

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产物,而这些经济条件又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这种制度和理论说明是自然的,适应社会形势的,儒学自然而然成为正统哲学,这种局面一直 保持到欧美的工业化入侵,改变了中国生活的经济基础为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以及背景
中国哲学的背景
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
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个专业,这些宝藏好书你看过多少
中国哲学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