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蓝皮书发布:这五年,未成年人课外书读得不够
5月31日下午,《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发布,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和阅读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41.1%未成年犯罪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

该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蓝皮书指出,互联网使不良信息更加容易地暴露在未成年人面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接触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网站的自动推送,其中浏览网页时自动跳出的占71.4%,通过垃圾短信提供网址链接的占19.3%,朋友(同学)通过手机发送的占14.2%,通过搜索引擎主动搜索色情网站的仅占5.9%。这些不良信息的表现形式,图片占57.7%,视频占36.8%,游戏占27.1%。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产生了诸多影响。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调查显示,41.1%的未成年犯认为自己犯罪是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其中,认为受网络暴力恐怖信息影响的占65.5%,受网络淫秽色情影响的占56.4%,受网络虚假信息影响的占24.9%,受价值观扭曲信息影响的占20%。

游戏社交对儿童最大隐患是“被骗钱”

蓝皮书指出,网络游戏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59亿,网络游戏逐渐渗透到了未成年人的生活世界。关于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动因,《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学生中,人气最高的网络游戏是绝地求生、王者荣耀、我的世界、第五人格和跳一跳。
关于社交游戏给儿童带来的好处,30.2%的被访者选择“提高游戏技术”,选择“促进沟通”“增进友谊”的儿童各占25%;关于游戏社交对儿童的隐患,71%的受访者认为是“被骗钱”,29%的受访者认为是“被盗号”。
大多数受访者偶尔会在玩游戏时加陌生人为好友(79%),只有少部分受访者会经常或从不加陌生人为好友,占比分别是6.8%和14.2%;多数问卷受访者能够在玩网络游戏时注意到账号安全,分别只有11.1%和10%的受访者注意对方身份和意图;有一半的受访者从不告诉陌生好友自己的微信号或游戏账号,39%的受访者一般会告诉陌生好友自己的微信号或游戏账号,只有11%的受访者有时会告诉陌生好友自己的微信号或游戏账号。

0到8岁儿童阅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的最新六年(2013年至2018年)的数据看,我国0至8周岁、9至13周岁、14至17周岁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呈现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数据振荡不稳的特征,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上升、普及速度快,手机阅读的上升幅度最为显著,未成年人城乡阅读一直存在差距,在低幼儿童中最为明显。在新媒体背景下,未成年人阅读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加快立法以保障未成年人的阅读权利,推进阅读推广的专业化,并且加强对儿童阅读最基础的环境——家庭阅读环境的塑造。
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在这五年中的课外图书阅读量充满起伏变化,并且总体数量不高。0~8岁儿童的阅读量尤其少,与这五年来我国儿童读物欣欣向荣的发展并不相符。对比各年龄段的课外书阅读量,14~17周岁未成年人的起伏最大。

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是这五句话

蓝皮书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五句话,看看你有没有踩雷。
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孩子渴望能有管理自己时间的权利,因此会和父母因为手机使用时间的问题产生争执。矛盾的形成主要源自家长与孩子互相的不信任,家长误解孩子,孩子不接受家长的管制,且有时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隐私,随意翻看孩子的聊天记录。不少接受调研的孩子认为,父母如果没有做好榜样,自己沉迷于手机却让孩子不玩手机的话,孩子是不信任家长的管教的。孩子不信任家长的主要表现是容易撒谎、质疑父母的管教,严重的还会和父母对着干、一意孤行。因此,长辈的榜样很重要,家长最好能合理分配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多陪伴孩子。
调查显示,大部分孩子都会与父母约定好上网时间。值得注意的是,高年级如五六年级、初一初二年级的孩子更倾向于和父母约定好上网时长,而低年级如一二年级的孩子相对其他年级的孩子则比较少和父母约定上网时间。调研小组通过讨论认为,高年级的孩子认为自己有权支配自己的时间,因此会和父母做约定,低年级孩子自制力比较弱,父母不会让他们玩太久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孩子会比较少和父母做约定。
根据各个城市学生的调研,蓝皮书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内容如下。
——催促学习: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同龄比较: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娱乐限制: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直接否定:真没用/笨;
——其他: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这些都是孩子们认为家长说的最难听的话,可以看出这些话都是以否定、不尊重孩子为主。家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如果能多考虑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每次都是靠打骂、讲大道理,会更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互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触网”时间越来越早 孩子的网络生活何时无忧无虑
“低龄网民”你点睇?
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文明上网秘籍请收好!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 不能只堵不疏
胡泳 | 如何与孩子谈论网络游戏?
儿童SNS靠什么播种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