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才是个合格的教师! ——读吴非杂感

这才是个合格的教师!

——吴非

吴非老师的书我基本上都读过,感触很多,也多次引起共鸣,不止一次地想写读后感,但无论如何写不出来。这种感觉真的很奇怪。

写不出来像样的读后感,就杂感一下吧。

吴非老师的文章看似平淡,甚至有些琐屑,有时也有些偏执、极端、苛刻,但一篇篇地读下去,被深深吸引的同时,总感觉有一个强大的气场笼罩着我。我知道,那所谓的气场其实就是吴非老师不同寻常的深刻、敏锐、自省。他的这些特质让我深深折服,不谦虚地说,我也很有共鸣。

有朋友说,我的一些随笔很像吴非老师的风格,我引以为荣。

读吴非老师的书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思想者,而且是脚踏实地的思想者。他思考的问题鲜有国内外大事,几乎都是身边事、校园事。这些事我们都很熟悉,但却让它们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了。吴非老师能够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琢磨出教育的味道,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把自己摆进去,在反思中深刻地解剖自己。比如,让学生写检查这样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又有几人反思过?吴非老师一方面追问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 一方面想到自己年轻时也曾经让学生写过检查。于是,他用今天的成熟、深刻,否定自己昨天的稚嫩、浅薄。这样的自我否定、心灵忏悔在书中俯拾即是。

吴非老师不受名利的干扰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实在难能可贵告诫青年教师“不要急”,他批评急躁的青年非常直接,良药苦口,青年教师倘能用心体会这篇文章,应该大有裨益。

很多时候我们讲话讲座以及与教师们座谈交流时都会顾忌到教师的“面子”,也即吴非文章中所说的怕“伤害教师的情感”,这是传统的“美德”、有“素养”的表现,还是传统文化中不那么“美”的一面?

正因为顾忌了“面子”,所以,领导口中的错别字竟然可以“错别”几十年;教师一些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做法,竟然可以一年重复一年地做下去!

领导面对的是成年人大家或碍于面子或畏惧权威无人指出“皇帝的新衣”也就罢了,但教师是育人的,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是有影响的,总不能也就随便“罢了”吧?

吴非老师曾访问过成都武侯实验学校该校生源主要是失地农民与外来务工者子女一位副校长向他介绍说“要论升学率,我们无法和重点学校相比。但是经过我们三年的教育,孩子们懂礼貌,知道不能妨碍别人,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知道给师长让路……”。在吴非看来,这位副校长所说的一切是“真正的教育”。而在很多“精英学校”甚至大学,这门课还没有开始。

多年来吴非老师习惯提着书包进教室书包里放着全部可能用到的书和讲稿还有《新华字典》因为有不少字他虽然认识学生问他某个字的声调时,他会说:“我没把握,我查一下吧。”吴非老师认为,教师是学习者。在学习上,教师首先要郑重其事,学生才有可能养成敬重学习的好习惯。

现在的教师去教室上课时都拿什么呢现在通行的做法是要求教师上课要有教案讲稿但执行情况并不好特别是一些“熟手”,对此还颇有微词,认为自己对教学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了,还需要带教案、讲稿上课吗?

课堂教学需不需要仪式感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吴非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忧所虑、所怒所喜,与我是那样地契合。走进吴非的精神世界,常常让我弄不清是我在他的世界游走还是他在描述我内心最隐秘的那一部分。是我读吴非,还是吴非在阐释我的精神生活,二者交融在一起,让我欣喜不已。我知道,这是读书的最佳状态。

钱理群教授读了吴非的《前方是什么》不禁掩书长叹:“这才是个合格的教师!”

202112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味人生之--虚伪人生
师务求贤于弟子
阅读上的共振
三尺讲台上的杂感(五)
老师模拟讲课试讲稿
致青年教师 读书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