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谁挡了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的道?

姜大源先生在《职业教育要义》一书的第一章第十一节专门阐述了“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即学分制)。这一节的开端,姜大源先生就用文采飞扬、富有诗意、结构严谨的语句对推行学分制的“好处”作了精彩的描述:“一个开放而不封闭、多样而不单一、流畅而不凝固的新的教学制度,伴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呈现在世人面前。”“弹性学制,特别是学分制这一新的教学制度,与传统的教学制度相比,从理性的思辨角度考虑,其优点在于让学生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而教师和学校则处于应对学生决策的‘反应地位’,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学生围着教师转’的‘实然’窘境,从而凸显‘教师围着学生转’的‘应然’佳境。”随后,姜大源先生从“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教育选择方式创新”以及“能力培养过程创新”三个方面勾勒了推行学分制之后将会实现的愿景。

姜大源先生的阐述、分析和概括是以理服人的,是丝丝入扣的,读后获益匪浅。然而我在读这一节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联想到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现状。正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能不说的是,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现实”已经连“骨感”也找不到了——因为学分制已经在职业学校“灰飞烟灭”了。

读《要义》应该读出士气、读书信心、读出豪情来,我读这一节却读出了“抚今追昔”之感,实在有点对不住姜大源先生的一番苦心了。

相比较高校而言,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的起步是晚了一些,但也不算太晚。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意见》指出:“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紧接着,2001年就有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01〕3号),对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随后,各省市及一些试点学校纷纷出台了进行学分制试点的“意见”、“方案”、“办法”等。按照这样的节奏,用不了几年,学分制就可以在职业学校“开花结果”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星星之火”并没有“燎原”,而是闪烁了几下微弱的光芒就悄然熄灭了。

让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学分制是撬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支点,这么好的一项制度,为什么不在职业学校大力推行?为什么“千呼万唤”不出来?这次读《要义》,又一次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推行学分制,需要外部的政策保障和内部的措施配套。考察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得出结论:在职业教育领域,既没有外部的政策保障,也缺乏内部的措施配套。不仅如此,推行学分制,受益者是学生,与学分制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部门以及教师都要额外地增加工作量。因此,推行学分制在无形之中存在着巨大的阻力和障碍。具体地说,推行学分制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松绑、学校层面的自觉变革、学校内部管理的主动服务以及教师队伍的精彩纷呈等四个方面的条件。

1.学分制需要教育层面的政策松绑

众所周知,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是弹性学制,如若学制无弹性,依然是刚性的,那么,学分制不仅不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动力,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动力,反而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混乱,给学生带来困惑,给教学安排带来困难。然而,我仔细研读了和学分制有关的几个重要文件后发现:这几个重要文件都没有明确地对弹性学制作出相应的表述。有的文件虽然隐含有弹性学制的意思,但并没有使用弹性学制这一通用的说法。政策层面的松绑程度不够,恐怕是职业学校学分制搁浅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学分制需要学校层面的自觉变革

即使有了政策保障,学校仅仅是被动地贯彻执行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学分制这个“系统工程”自始至终是需要学校来实施的。客观地说,这个“系统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会引发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革新。相比较而言,变革后的学校秩序远不如变革前(一张总课表,执行一学期)来得稳妥、稳定。因而,学校管理者如果缺乏变革的自觉,缺乏观念的更新——一句话缺乏教育的情怀,是很难将学分制进行到底的。

3.学分制需要内部管理的主动服务

实施学分制会给教学及学生管理部门带来许多麻烦。有人说,只要有了政策保障,有了学校规定,学校管理部门只要积极应对就可以了。笔者的体会不是这样的。教学及学生管理部门应该变积极应对为主动服务。积极应对和主动服务,不是文字游戏,不是抠字眼,而是二者的确有很大的不同。积极应对可以理解为:对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严格地说,这仍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姿态。主动服务可以阐释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对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加以研究,出台相应的制度,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动服务实际上学校自觉变革的进一步落实。

4.学分制需要教师队伍的精彩纷呈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不言而喻,选课的前提是有课可选。实施学分制需要学校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丰富的课程资源毫无疑问源于教师队伍的精彩纷呈。如果缺少必要的课程资源,选来选去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几门课程,这样的选课也就意义不大了。正如“自助餐厅”需要有较多品种的菜肴供顾客选择一样。不仅如此,实施学分制还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建立竞争机制,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多数教师显然是不愿意参与这种竞争的。

联系职业教育的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推行学分制显然不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兴奋点,职业学校、职校教师、职校学生显然也不具备姜大源先生所说的“会设置学分”、“会管理学分”、“会选择学分”(至少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是这样)这几个条件。也许正因为此,姜大源先生在这一节的最后说:“从传统的刚性学制走向弹性学制,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准备、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作为一名老职教人,我能理解从“‘实然’窘境”向“‘应然’佳境”转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只是希望这一“过程”不要让人们等得太久。

2017年6月1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学交替:一个值得我校关注的话题
中职特色学分制在我校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安徽2017年秋季中职试点学分制改革
本科三年即可毕业,全国多所高校正在进行这项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