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和我的国旗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2019年10月1日,共和国七十华诞,雄伟壮丽的大阅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的第一个仪式就是升国旗。当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起来的时候,一股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国庆70年群众游行中的巨幅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今天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或大或小都有自己的国旗,我们中国的就是这面五星红旗。

一、国旗从天而降

其实我们国家从有第一面国旗至今不过才一百多年,一百多年来多次我们国家曾多次更换国旗,可以说近代以来的国旗发展史就是中国的一部近代史。

旗帜文化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不过那时候的旗帜一般多指军旗,东汉成书的《释名》一书中就有记载:“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如猛虎”。用熊、虎来做旗帜,可以看出有图腾崇拜的遗风在里面。

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喜欢在出征的时候在旗帜上打上朝代的名字,例如“汉、唐、宋、明”等。而朝廷的大将带兵出征,也喜欢在军旗上袖上自己的姓氏,使敌军或友军一看,就知道是谁的部队,例如“岳家军”。此外皇帝在举行各种仪式时,也会打上各种旗帜,这是一种礼仪用途。

但以上这些旗帜都不能代表国家,在中国古代“朕即天下”思想的影响下,皇帝就是国家的象征,加之东亚周围根本无有与中国可以匹敌的大国,在这种情况下,诏书、玉玺哪一个不好用,也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再去研究什么国旗了。所以国旗其实也是舶来品
世界上第一面国旗——丹麦国旗

今天的国旗文化起源于欧洲,他是近代欧洲国家主权不断强化之后,各国统治者将家族“纹章”与国家意识相结合的一种产物。

相传世界上第一面国旗出自丹麦,据传说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在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中陷入困境,就在这时候一面红底白色十字的旗帜突然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丹麦国王亲自挥舞这面旗帜,而丹麦军队也受此感染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

从1219年到19世纪,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有了自己的国旗。

二、逼出来的国旗


1840年举着米字旗的英国军队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潮流之中。当时列强们都有在军舰上悬挂国旗的习惯,这就使得没有国旗悬挂的中国海军(当时还叫水师)与他们来往多有不便。为了与国际接轨,清政府的官员们决定制作一面海军专有的旗帜,这就是“三角黄龙旗”。
三角黄龙旗

到这个时候,这面旗只是在海军军舰上悬挂,并不是代表国家的国旗。1868年清政府委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大清代表,率领一支代表团出访欧美诸国。在访问诸国时,各国都有国旗可用,唯大清没有国旗,每当升旗时清廷官员都觉得很尴尬,毕竟国旗得有实物,不像国歌,李鸿章中堂还能上去清唱《茉莉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蒲安臣提议用“三角黄龙旗”代替国旗,众人听了纷纷赞同,从此“三角黄龙旗”就成为了中国的非官方国旗,但清政府始终没有承认其地位。

1888年,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深感没有国旗的不便,虽然海军有“三角黄龙旗”,但李鸿章认为各国国旗与兵、商船旗有别,所以请求制定一面官方的国旗。李鸿章还认为各国国旗大多为长方形,所以希望大清的国旗也能按这个标准设计。

中国第一面国旗——黄龙旗


几经商量,最终根据在1889年根据张荫桓的建议,慈禧太后选定黄龙旗为清朝国旗。这面中国第一面官方国旗除了形状外,其他跟那面“三角黄龙旗”没多大差别。在清政府看来黄色是皇帝的御用颜色,代表了皇权。天子,本来就是真龙转世。所以,黄龙旗象征了皇帝就是国家,“朕即天下”。

清政府在国旗中蕴藏了美好的意愿,希望皇帝、清朝能跟象征国家的国旗一样,永远存续下去。但虚弱腐败的清政府自己都没有能力保证国家独立自主,一面小小的国旗又能怎么样呢。就在国旗颁布没多久,甲午战争、庚子国难、日俄战争,争相而至,清廷一辱再辱,那面代表国家、天下的黄龙旗,此时就跟大清的国歌《巩金瓯》一样可笑。国旗颁行不到三十年,武昌起义降下了龙旗。


三、城头变换大王旗


龙旗降下了,但新生的民国得有新的国旗啊。当时各省起义比较仓促,相互之间早期也都没什么联系,所以各省打出了各式各样的旗帜,这些旗帜都是在辛亥革命中鼓舞革命群众的象征,也都有着各自美好的意义,因此国旗的选择必将经历一阵激烈的讨论。

1911年12月25日,临时政府代表齐聚南京,商讨国旗事宜。武昌代表首先提议使用武昌首义使用的“铁血十八星旗”,一来可以纪念武昌首义之功,二来十八星象征汉地十八省,符合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一贯宗旨。

但是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了,因为虽然“十八星旗”是革命的象征,可以激励革命军民的斗争意志。但他不适合当前的局势,十八星是狭隘的“民族建国主义”的体现,“十八星旗”仅仅代表汉地十八个行省,那东北、新疆、西藏、蒙古地区怎么办,排除在外吗,这会使国家的领土完整受到重大威胁,新生的民国经不起这么折腾,所以“铁血十八星旗”很快被否决了。

铁血十八星旗

真正激烈的交锋在“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为此章太炎与孙中山展开辩论。

章太炎认为满清政府既然已经推翻,现在最要讲求的应该就是民族和睦,而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中国人有历来有喜“五”的传统,所以应当用五色旗。况且孙中山提议的“青天白日旗”早已被同盟会所使用,只是一个会党的旗帜,怎么能代表中国。
五色旗

而孙中山的看法恰恰相反,其实虽然1911年才爆发辛亥革命,但是孙中山对国旗的构想却很早就有了。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就由陆皓东设计了一面旗帜,即青天白日旗。以蓝色(象征青天)为底,中间为白日,四周排列十二道光芒,代表干支十二时辰,光芒尖锋象征革命锐进。

原版青天白日旗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作国旗。然而黄兴不赞成,认为此旗太丑,且与日本的旭日旗相似。为此孙中山坚持己见,当然在黄兴说旗子太丑后,孙中山做了一些修改,即加上了红色,这样“青天白日满地红”就由红蓝白三色组成。
修改后的青天白日旗

之后孙中山表示,三色旗及其含义,并不是我们中国革命党人的创造,而是世界各国革命党的发明。红色,为血之色,意即以流血来争取自由。蓝色为天之色,寓意公正,公正即平等也。白色为清洁之色,象征着人心之纯洁。简言之,三色,即自由、平等、博爱,又可称为三大主义,欧美各国革命党,许多都是以三色旗为旗帜的。尽管孙中山说的很好,但仍未能说服同志们。同盟会将各提议搁置不定。但在此后几年的革命活动中,孙中山的“青天白日满地旗”使用得最多,深入人心。

因此面对章太炎的主张,孙中山据理力争,表示不能接受五色旗。反对理由有三:一,五色旗是清朝海军一、二品大官的专用旗,现在既然推翻了满清,却沿用他的旗帜,不是很可笑吗;二,用五色来代表五大民族也不准确,凭啥满族就是黄色,此外你章太炎口口声声说五族平等,但是这五色旗可是按照上下次序来划分的,这不还是有阶级吗;三,革命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用了这么多年,每次起义都使用,早已深入人心。
法国三色旗

最后孙中山甚至表示如果不选“青天白日满地红”,自己就不当这个临时大总统了。面对这种情况,临时参议院经过激烈讨论,还是认为“青天白日旗”早已为同盟会使用,再来代表国家着实不可。但是又要顾及孙中山的面子,所以决定暂时以五色旗为国旗,等日后国内局势稳定了再行商议。对此结果孙中山也只能默认。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不久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也搬到了北京,国内局势暂时稳定,国旗的选择又提上了日程。商量来商量去,参议院最终还是觉得“五色旗”比较妥当,当然他们最后做了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五色旗”为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至此民国初年的国旗之争告一段落,五色旗通行全国。

1915年袁世凯打算改行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因此特意更改国旗,不过只是改变国旗式样,颜色还是沿用五色,当然由于袁世凯没来得及称帝,这面旗帜并没有通行全国,也没有被外国所接受。

中华帝国国旗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又用回了五色旗。“五色旗”的寓意是很美好的,只是国家处在多事之秋,而北洋军阀也无力阻止国家的分裂,在列强的催动下外蒙闹独立,新疆闹独立,西藏闹独立,连东北都要闹独立,五色旗下,五族难合。

另一方面,孙中山自“二次革命”之后,坚定打出“青天白日旗”,其后无论是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还是“护法运动”,都以此为国旗。虽然孙中山没有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铺行全国,但是在他去世之后,国民革命军北伐,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928年11月2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以“青天白日旗”为民国国旗,12月29日“东北易帜”,从此“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通行全国。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象征“自由、平等、博爱”,只是软弱腐朽的国民政府一个也做不到。在经历了四大家族的疯狂吸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摇摇欲坠的国民政府再也无法立足了,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门头的“青天白日旗”被扯下,宣告他的历史结束了。

占领总统府

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青天白日旗”在全国下降的同时,新生的中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国旗。为此1949年7月,新政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国旗。当时国旗委员会对国旗设下四大要求:甲、中国特色(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乙、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丙、形式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丁、色彩以赤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此后一个月委员会就收到了海内外应征国旗图案3012幅(有资料说2992幅),当时委员会经过反复商讨,认为所有国旗草案可分为四大类。

部分国旗草案一览


第一类:为镰刀锤子交叉并加五角星,此类也是所有种类中最多的。不过评审专家觉得这种国旗有模仿苏联的痕迹。

第二类:有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的,或不加五角星的。不过专家觉得这种类型的太复杂了,而且不美观。

第三类:以两色或三色之横条或竖条组成旗之本身,而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刀锤子或五角星或嘉禾齿轮的。这类就更不用说了,又像美国又像苏联,不能用。

如此说来能用的就只有第四类了。

第四类:设计旗面三分之二为红色,三分之一为白、蓝、黄各色,或加黄色长条一道或两道,而再加以红色或黄色的五角星,且五角星的位置亦各不相同。

最后委员会精选了38份草案提交上去。

1949年9月23日,政协就国旗方案展开商讨,会中毛泽东和大多数代表起初都赞成一颗星一条横杠的4号图案,认为一条横杠象征黄河很有中国特色,但张治中表示反对,并向毛泽东表达了他反对的原因,张治中认为一条横杠有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而且容易使人联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

五星红旗最初的草案


当晚,彭光涵向周恩来推荐了“复字32号”图案,认为这幅“一个大星星,四个小星星”的旗帜很好,周恩来看了表示满意。两天以后陈嘉庚也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建议,表示国旗不一定非有本国特色,政权特征比地理特征更为重要。而“复字32号”中一颗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认为说的有道理,因此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转而赞同“复字32号”图案,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赞同,由此“复字32号”图案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也就是今天的五星红旗。

其实“复字32号”图案在一开始还差点被淘汰,好在在田汉(国歌作词者)主张下才又被推荐上去,并且删除了原来大星星中的镰刀锤子图案。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亲自按下电钮升起了这面鲜红的旗帜,至今五星红旗已迎风飘扬了70个年头。


参考资料:

1.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张永
2.近现代中国国旗考略·丁伯送
3.民国的国都、国旗与国歌·刘晓宁
4.五星红旗诞生记·孟昭庚
5.中国近代国旗小史·刘作忠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星红旗之前的中国国旗史
你知道吗?中国国旗变迁史
中国国旗及国歌简史
一小国没国旗,在国旗上写8个汉字:“大清国属高丽国旗”
中国国旗:清末用黄龙旗,民国用三色和五色旗,唯有最后这面最好
1949年国旗选拔:张治中一番话,却让毛主席拍板仅5票的五星红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