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弱国无外交:二战时期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悲催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文/杨清筠

亲爱的读者盆友们,大家好~~两周没见筠蛋,泥萌发现了吗。。必须对各位说一声抱歉,筠蛋陷入到论文的深坑里实在爬不出来了……连我自己都差点记不清上次讲到哪了,泥萌还记得吗?(文末有上期链接~)

上次在希特勒强硬的威胁下,凡尔赛和约上规定必须维持的奥地利独立和其他条款一样被德国扯得稀烂——凡尔赛和约,快不要提这纸可怜的和约了,曾经它让德国人难过得喘不过气来,如今却变成了英法被德国撤掉的倒数第二块遮羞布。那么还有最后一块是什么呢?

《洛迦诺公约》签署

那就是1925年签订的曾暂时维护欧洲稳定的《洛迦诺公约》。我们来看看《洛迦诺公约》有哪些内容:德法与德比之间的领土维持现状,不违反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法、德、比三国保证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英国意大利充当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法国同波兰、捷克签订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如缔约一方遭到来自别国的侵略时,彼此立即给予支援与协助。

如今,第一条中的莱茵非军事区已经被德国堂而皇之地派去了武装力量,第二条内容中的意大利早就和希特勒穿上一条裤子,而英国则是比以前更加不爱惹事。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第三条是怎么被希特勒强势碾压,把英法最后一块遮羞布扯下来的。这一段故事,就是教科书上重点的热点的考点的知识点——慕尼黑阴谋

奥地利的问题已然被元首解决,接下来轮到的是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名字很长的国家,前身可以溯源到古老的波西米亚王国,1918年建国的它,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一战的产物,但是这个新型建立的国家却因为没有历史的一脉相承所以包含了难以解决的民族问题。20世纪初的欧洲,矛盾冲突最剧烈的除了国际关系,应该就是民族问题了,捷克斯洛伐克起初就是由几个不同的民族组成,有着一百万匈牙利人、五十万露西尼亚人以及三百多万苏台德日耳曼人,这部分日耳曼人显然变成了希特勒挑事的借口,他们的祖国不应该是捷克斯洛伐克,而应该是德国,在柏林的暗中资助下,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苏台德德国人党,其领导人完全听命于希特勒,负责在这些日耳曼人中间散布纳粹的主张、挑拨他们和捷政府的关系,尽管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政策并不苛刻、甚至对日耳曼人是相当温和的,但是贪心不足,希特勒是这样,被他利用了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在国际上,希特勒扮演的是一个担忧“儿行在外”的老母亲般的角色,可怜巴巴地请求捷克斯洛伐克对苏台德这些身在异乡的日耳曼人稍微好一点,这副样子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把英法感动得纷纷帮助希特勒为同胞伸张正义,给捷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按希特勒的意思来。而在国际背后,希特勒早已制定好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苏台德只是借口,真正的意图是整个国家,只不过最初他还对这么露骨的企图加以掩饰,但到了后来,因为捷克斯洛伐克对德国的野心昭昭有所戒备而实行军事动员,把希特勒气得暴跳如雷,便很快坦率地对身边人说,让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消失,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

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这个王国的颜色为红、白两色。白色代表神圣和纯洁;红色象征勇敢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蓝色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颜色。

希特勒敢这么嚣张地让一个国家消失,不是没有底气的,被希特勒命名为“绿色方案”的突袭计划基本成熟,这底气来自德军早已暗流涌动布置在边境的军队,此外,更是来自长期以来对他又烦又怕的英法,这两位看起来好像失去了骨头的大国之前的表现,让元首敢把赌局再扩大一倍而胜券在握。有多少人看出来希特勒是一只根本喂不熟的饿狼呢,或者说,哪怕看出来了,只要还没咬人,就可以假装不是。

1938年夏天,英国的《泰晤士报》在发表了一系列建议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允许民族自治、甚至“脱离国家”的社论后,张伯伦首相正式派遣英国方面的“调解人”到捷克斯洛伐克解决和德国的苏台德危机,说是调解,实际上就是软硬兼施让捷克同意希特勒的无理要求,捷克政府并不需要英国来这么一位不速之客,但是张伯伦强迫他们接受,并且要对外宣称是捷克邀请调解人来的。这种流氓行为实在是不忍直视,可是的的确确发生在二战之前的欧洲。

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压力越来越大,提的要求也越来越不可忍受,几乎每个国家都忧心忡忡,不知希特勒在苏台德最后的底线在哪里,他贪得无厌的狮子大开口会不会有一天真正酿成战争。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讲话,这场讲话简直就是全欧洲的审判书,如果希特勒宣布对捷克斯洛伐克用武的话,世界将会再次卷入一场大战——虽然实际上希特勒早就准备好10月份进攻捷克,虽然实际上世界大战很快就要来临。然而元首并没有发表什么过分的话,他只要求捷克对苏台德所谓“公平的待遇”。

希特勒这篇讲话完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出好戏了——整个欧洲都像在被元首牵着鼻子走一样,法国内阁无休止地开会,根据《洛迦诺公约》他们有义务援助捷克斯洛伐克抵御德国人的入侵,但是究竟履行义务还是原地装死,开会开到麻木都没讨论出结果,焦头烂额的法国抱住救命稻草一样找英国拿主意,而英国善良好心的张伯伦首相,决定凭一己之力挽救和平。当时以至深夜,年已古稀的张伯伦老爷爷低声下气地表示愿意亲自去见希特勒,那位德国的元首一点也没有给老爷爷行方便,丝毫不客气地将见面地点选在了路途最遥远的贝希特斯加登,就是当初欺负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的地方。

张伯伦

9月15日,可怜的张伯伦首相第一次乘飞机,飞了整整七个小时、又倒了几趟汽车才颠簸到希特勒指定的会见地点,本该迎接客人,而趾高气昂的德国元首连院子都没出,大概张伯伦连一路风尘都未落定,希特勒便单刀直入地告诉对方,英国必须支持德国要求苏台德地区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割让给出来的主张——张伯伦就这样一路狼狈地开始了一场倒霉的谈判。

不过,今天我们看起来觉得张伯伦很狼狈,他自己似乎并没有那么想,因为英国首相此次的出行,目的根本不是警告德国不能再嚣张下去,而是纯粹为了探听一下对方的口风,只要希特勒答应不动刀子,英国可以继续装睡,那他的谈判就是成功的,至于怎么折腾捷克斯洛伐克他并不在乎。这场谈判的内容基本没有干货,整个贯穿的就是希特勒嚣张的咆哮和张伯伦慈祥的面庞,张伯伦最大的收获,就是费尽心机抠出来希特勒对于“满足条件后不动武”的保证,这对他来说就够了,他带着这份小心翼翼的收获与法国人商量对策,这次没有冗长的会议、焦虑的心情,英法小伙伴很快一拍即合,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守护和平——是的,这代价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而这场一拍即合的会议,捷克人根本没资格参加。

所以,当英法把讨论结果交给当事人的时候,遭到了捷方政府严肃的拒绝,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希特勒要的不是苏台德,而是整个捷克乃至欧洲。但是,在希特勒面前乖巧得像小狗一样的英法,此时突然硬气起来,他们冷冷地告诉捷克,如果不答应,德国人打进去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帮你们的。走投无路的捷克总统贝奈斯将最后的希望转向东边的苏联,但是苏联人耐心地给他指出来,曾经签过的援助条约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法国先出兵。说实话,苏联心底里并不愿意出手援助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何况,英法做梦都想看到社会主义和法西斯同归于尽的场景,他们在一旁袖手旁观,苏联这时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站出来的。

爱德华·贝奈斯(Edvard Beneš,1884年5月28日——1948年9月3日),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家,出生于捷克皮尔森附近。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建立人之一,曾任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总理和总统。

捷克斯洛伐克,就像一叶绝望的孤舟,它清楚地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消失在希特勒大计划的汪洋中,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历史给它最后一个标签叫做“慕尼黑阴谋”。

上一期:奥地利最成功的地方:让全世界认为贝多芬是奥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国人

作者留言:感谢读者盆友们的聆听!慕尼黑阴谋的故事太长我们一次讲不完,主要因为音频有时间限制,不分开两次筠蛋就念不完了……欲知后事……我们下期再见!!

杨清筠:时拾史事唯一正经科班出身历史系萌妹,可搓圆可揉捏,擅长卖萌打滚,文风多变,考据严谨。调戏之前请经过小编允许。

筠蛋打滚求红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慕尼黑阴谋
通往慕尼黑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因为大国不能担负相应责任
世界历史大事件(12)和平的悲剧——慕尼黑协定
坚韧不拔的戴高乐(12)
看懂希特勒如何拿捏张伯伦,你就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信西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