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存贤:忠谨周慎的披榛故将 | 左传拾趣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题目中的"披榛"是破去丛生的草木之意,就如同人们常说的披荆斩棘,往往用来形容创业艰难。这哥儿们名头并不响亮,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创业老人,从二十啷当的菁葱骚年起就效命河东李家,此后40年如一日,以其忠谨周慎为干佬儿李克用尽忠尽孝。而且这哥儿们也对得起"披榛"两字,受任沁州刺史后,愣是将一个被迫逃入山里的州城辛辛苦苦重建起来。在忽听得城外乱纷纷之际,这哥儿们一句"吾受任于此,死固其所耳",瞬间稳住了人心。当李存勖拉着他的手说"披榛故人,零落待尽"时,这哥儿们又是何其激动,竟至夙夜不懈,尽瘁任上。他就是李克用的十太保李存贤。

五代时期,认干佬儿蔚然成风,这主要是为了在乱世之中抱团取暖。但是大家毕竟彼此都不熟,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为了更好地抱团取暖,索性认个干佬儿,放下芥蒂,团结起来,一门心思地在乱世之中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河东李克用的事业能够做得那么大,与他善于认干儿子是绝对分不开的。而且,他的干儿子们还拥有一个名垂青史的品牌——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中的大牌,笔者已经基本为读者大大们呈现过了,今天,笔者想介绍一个不起眼的十太保李存贤。别看这哥儿们在后世毫无存在感,完全被历史的尘沙淹没,但在其生前,绝对是河东李氏集团中亦文亦武的一代英杰,是为其政权荣辱兴衰殚精竭虑的披榛故将。

乱世干父子 中原好儿郎
李存贤,字子良,生于公元860年,卒于公元924年,这哥儿们虽然在十三太保这个历史名牌中没有耀眼光环,但却幸运地保留了完整的生卒年月,足见历史不想让他成为一颗注定会被永远埋没的流星。
李存贤原本姓王,名贤,是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氏,与蔡州军阀秦宗权是亲老乡。可惜,"少有材力"的他没机会去和秦宗权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因为秦宗权在蔡州大杀四方之时,许州也很乱。李存贤和自己的老乡秦宗权又不熟,自然没机会加入他的吃人大军,而是转投席卷天下的黄巢大军,希望跟着黄大王逆天改命。
然而,黄大王变成了黄皇帝,让古都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也是他事业由盛转衰之际,各路曾经观望、畏惧的军阀见黄皇帝进了长安,没有和他们共分奶酪的意思,而是本着老秦人"额滴,额滴,都是额滴"原则,想要天下通吃。这下,军阀们怒了,在李克用的榜样作用下,开始露出獠牙向黄皇帝咬去。
黄巢将长安杀得一地鸡毛后,被迫退出关中,转战中原,企图重新开辟第二战场。可惜,黄巢大军在陈州(今河南淮阳)遇上赵犨这头犟牛,被绊住了脚步。这下,流动战变成了阵地战,黄巢舍长用短,焉能不败?最终,黄巢被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打得星流云散,手下将领死得死,逃得逃,降得降,昔日席卷天下的黄皇帝彻底变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的亡皇帝。
王贤正当青春年少,虽然卿本佳人已然从贼,但关键时刻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王贤见识了鸦儿军的摧锋折锐,知道李克用非是池中之物,决定投降李克用,成为河东军中一名马前卒。
李克用的干儿子很多,远不止十三太保,但从黄巢阵营中投过来的,确实不多。这主要是黄巢军上下都认定李克用是他们的生死大敌,因此,他们宁可投降有香火情的朱温也不愿投降李克用。好不容易有个棒小伙愿意投降李克用,李克用还是很看重的。此后,李克用就带着王贤同学转战四方。
公元892年,李存贤积功升为副兵马使,出典义儿军。这证明李克用对这个来自黄巢阵营的降将已非常信任,敢于将自己的嫡系铁军义儿军都交给他指挥了。不仅如此,李克用还大开家门,收只比自己小四岁的王贤为义子,赐名李存贤。乱世里在乎的只是父子关系,而不是父子岁数,这是那些大开家门广收义子的军阀大族的基本准则,读者大大一定会懂的,千万别计较。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进了李家门的李存贤在此后的十多年间,竟然在史书上不名一文,好像被李家人放进了保险箱藏起来了一般。

笔者也不知道,李存贤在他人生的黄金岁月里都做了些什么,不过在那段朱温与李克用激情PK的岁月之中,李存贤想闲也闲不住,一定是率领义儿军东奔西走、南征北战,为了在朱强李弱的不利局面下保住李家的根本玩命折腾,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主政一方 将隐居的州城变回来
经过二十来年的战场洗礼,李存贤不仅成为沙场老鸟,而且饱经战火的他也深知"太平"二字的份量,在其军转民、民转军的频繁角色变换中,一俟安定下来,就会努力搞好地方建设,给深陷战乱泥潭的百姓多一分休养生息的机会。
公元906年,在后梁大将丁会因不满朱温篡唐而倒戈河东之后,小个子猛将李嗣昭接盘了战略要地上党(今山西长治),成为昭义军节度使。这虽不能扭转朱强李弱的大格局,但却让朱温对河东的封锁出现了致命的漏洞。尤其是在朱温加快篡位步伐之际,泽、潞二州的易手,不是明摆着上门打脸吗?暴怒的朱温立刻派大将李思安率兵十万杀向昭义军。
能攻善守的李嗣昭面对强敌,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太原求救。李克用命令大将周德威驰援上党。李存贤也随军出征,不过,他没有参与随后的夹墙大战,就在交口扎营驻防。
两年后的908年,李存贤受命担任代理蔚州(今河北蔚县)刺史,负责抵御吐谷浑。据说,李存贤当上蔚州刺史还有一段小插曲。
李存贤从小喜欢角抵,也就是后世的相扑(不过,中国的相扑可没有像日本人那样搞成两个肉山的碰撞)。刚巧单挑哥李天下(李存勖)也是角抵发烧友,还没当上晋王之前,李存勖就爱在举行宴会时与姐(妹)夫王郁抵上一回。寄人篱下的王郁哪敢与李存勖死抵(当然,死抵也未必能胜,单挑哥的武力值还是蛮高的),因此,王郁屡抵屡败,这让李存勖对自己的角抵功夫变得迷之自信起来。
李存勖当上晋王后,听说一向不显山不露水的李存贤也是个中高手,忍不住要和李存贤抵一回,又怕李存贤不肯尽力,就对他说:"今天咱们不是空手相抵,而是带彩头的,如果兄弟你胜了,我赏你一州!"这个赌注有点刺激,久在军中的李存贤也老大不小的了,早就想主政一方,尝尝为民父母的滋味,这下也不藏私,放手一抵,结果胜出。李存勖倒也干脆,当场任命李存贤为蔚州刺史。
说起吐谷浑,这个鲜卑别部简直是属于小强级别的,从汉末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到唐代被军神李靖完爆,在立国四百多年后彻底亡国。不想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了五代时期,一些吐谷浑部族仍然时不时地出来刷下存在感。面对活跃在蔚州一带十分难缠的吐小强,李存贤恩威并用,重点打击那些善于打游击的刺头儿,对那些恭顺的部族则遴选其中可用之材编入军伍,这使得一大批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精壮吐谷浑人加入了公务员队伍,无形中削弱了好事群体的力量(后来,吐谷浑残部并入辽国,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最后坚持到底的则发展成了今天的土族)。
公元909年,李存贤又代理了沁州(今山西沁源)刺史。不过,这个刺史有点名不符实,为什么呢?因为别人当刺史好歹有个中心州城可以发号施令、征税料民,李存贤主政的沁州,居然连个像样的州城也没有。
本来,沁州是有像样的州城的,可是因这里总是打仗,不仅有乱兵劫掠,而且还有贼匪横行,俗话说"匪来如梳,兵来如篦",沁州有了兵匪两在祸害,愣是把个好端端的州城折腾得不成样子,当地官民为求自保,只得施展移形换影大法,在老州城南面五十里的山区据险立栅,挂上沁州治所的牌子勉强办公。试想一下,这样一个草台班子在当地有何威望,自保都困难,还如何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
更可气的是,这种有州无城的局面居然溜溜儿地维持了十多年,已成为困扰沁州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了。沁州境内森林广布、河道纵横、山青水秀,发展经济的条件其实是很优越的,如今却让一个疲软的州府给耽误了。这还了得,李大刺史可不是来吃干饭守成的,而是来干事创业的,面对此情此景,必须挖掉州府不作为的穷根,彻底改变沁州的面貌。
李存贤说做就做,他下车伊始,就找好了建筑工程师,开始设计州城蓝图。然后,他召集当地官绅士庶,开始热情洋溢地动员:"父老乡亲们,咱沁州是个好地方,土肥水美,但是这些年沁州百姓却让战乱祸害苦了。今天,大王派我来到沁州,就是想带领大家把沁州城重建起来,把当地的经济搞上去,我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说到这儿,这个年近半百的刺史对着百姓一揖到地。
沁州百姓是非常淳朴的,他们被刺史的一番表白感动了。于是,大家手拉手肩并肩,重新回到已长满杂草荆棘的老州城所在地,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划辟荆棘,平整土地,大兴基建,重立城防、街市、官廨、民舍,最终一座坚固雄伟的州城出现在三晋大地之上。四方之民看到沁州的勃勃生机,纷纷扶老携幼来到沁州定居。有了百姓,李存贤又扛起锄头,劝课农桑,带着大家一起奔小康。终于,在山西第一大河沁河的滋养下,当地百姓嚼着后世名闻天下的沁州黄小米,重又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
李存勖对自己干兄弟的工作业绩非常满意,下令嘉奖,不仅将他的"代理"二字去掉了,还加授检校司空。

后来,梁军乘着李存贤一心搞生产闯入山西扫荡。他们听说沁州发展得不错,又有东西可抢了,就专门派出一支部队攻至沁州城下。可惜,这支原本想像多年前一样扫荡沁州发笔横财的梁军,却在沁州坚城下撞了个头破血流。谁说沁州有州无城的,眼前那如同变出来的高大城楼是啥,难道是我眼花了吗?无奈的梁军主将只能望城兴叹,灰溜溜地退走了。

抱必死之志 守离乱之城
将一个花团锦绣的沁州交给李家后,李存贤又变回了周游天南地北的流官,才在公元914年担任武州(今河北宣化)刺史、山北团练使,为被刘守光祸祸的卢龙军做点儿贡献,就又在第二年初被派往慈州(今河北吉县)任父母官。李存贤真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不过,就在当年七月,李大刺史遇上了后来和段凝组团害死刘鄩的尹皓的攻击。尹皓觉得李存贤刚到任没几天,人生地不熟的,自己可以在他身上讨个便宜,顺带也给李存勖添添堵。哪知道,这厮运气不好,遇上的李大刺史是专治欺生的主儿。听说敌军来攻,李存贤二话不说亲自上城督军拒战,在此后的一个月里,任凭尹皓将一百招儿的攻城大法反复演练,慈州城兀自岿然不动。尹皓担心时间久了,李存勖的援兵杀到,只好无奈退兵。
也就在这一年,令李存勖颇为忌惮的魏博节帅杨师厚病逝,失去雄主的魏博军投降了李存勖,朱李之争的天平开始向李家倾斜。此后,李存贤继续兢兢业业地发展经济,守好封疆。
公元920年,朱温的干儿子、冀王朱友谦担心梁末帝对自己不利,几经犹豫之后,终于在河中(今山西永济)举起了反旗。朱友谦不是朱家那些富贵温柔乡里长大的皇二代,这家伙是乱世中既拼命又拼爹混出来的猛人,自有手段,而且还有一大票听话的小弟,这样的人投降李存勖产生的连带效应是惊人的(这家伙曾经的小弟康延孝后来投靠李存勖,说出了后梁军的虚实,促使李存勖改变策略直取汴梁,提前要了夙敌的小命)。对此,朱友贞真的上火了,忙命正与李存勖周旋得不相上下的刘鄩转攻朱友谦,一下子打乱了后梁军的战略部署。
李存勖当然不允许自己新收的小弟出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了,如果朱友谦让刘鄩干灭火了,以后谁还敢弃梁归晋啊?为此,公元921年,李存勖派手下头号大将李存审带兵救援,李存贤也与老哥儿们合兵一处,全力救援和守护河中。
之后,李存贤协助李存审击破刘鄩。朱友贞也因为此次事件变得愈发昏乱和猜刻,不再信任智计百出的老将刘鄩,下令毒杀了这位令敌人胆寒的后梁大将。这让李存勖对付起后梁来变得愈发得心应手。
不过,后梁毕竟雄据中原多年,也不是一阵风就可以吹倒的,即便优势不再,也仍会时不时地抽冷子打个防守反击。公元922年,梁将段凝率军五万杀至临晋(今山西临猗)。看着城外乌泱泱的敌军,城里的百姓变得不那么淡定了,有不少人提出,不如归降后梁,至少可以保住小命,要不万一临晋不守,敌军恼羞成怒,自己岂不成了刀下冤魂?
此时,有人来见驻兵于此的李存贤,忽悠他道:"城外梁军如此势大,是想抓您去汴梁请功吧?"多年来走南闯北的李存贤可不是吓大的,他对来人哂然一笑道:"我奉命镇守河中之地,守城是我的公事,如果不幸死在此地,那是我的本分,是理所应当的,有啥好怕的?!"一席话,说得来人脸色红得跟个猴屁股似的。
城中军民听说李存贤如此淡定从容、视死如归,顿时觉得城外的敌人好像变得如沙子般渺小了,也不再慌乱了,纷纷拿起守城武器登上城楼开始"藐"杀敌人。段凝本就是来碰运气的,可不想却碰到了钢板上,只好吆喝一声退走了。淡定哥李存贤再次因功加授检校司徒。

河中有黄河上最著名的蒲津渡口,是连接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李存贤守住此地,进可攻退可守,使得李强朱弱的局面愈发明显。

披榛故人无惧契丹猖狂
公元923年,经过多年血战的李存勖终于忍不住登上了帝位。李存勖对老兄弟李存贤还是很念旧的,授其为右武卫上将军,并于当年十一月,在洛阳接见了李存贤。兄弟二人相见,虽然君臣有别,但也是很唠了一番离愁别绪。
第二年三月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入京城。镇守幽州的李存审病重,请求回京见皇帝加兄弟的李存勖最后一面,同时,也请求李存勖安排人接掌自己的帅印。虽然李存审功高盖主,李存勖这几年对其渐生戒心,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于李存审的最后要求,李存勖不得不照准。
收到李存审奏书的当天,李存勖正在举行内宴,参加宴会的不是他的亲兄弟,就是干兄弟。想着当年父亲在时满满一屋子的干哥儿们,现在只剩寥寥几人,李存勖这位戏痴皇帝不禁悲从中来道:"我的披榛故人,已经零落殆尽了,所剩下的只有存审、存贤几个人咯。没想到存审居然病重难愈,幽州是国家的北大门,我将托付何人呢?"坐在殿上的李存贤闻言,同样眼含热泪,难以自持。
感伤已毕,李存勖再次将目光转向自己的老铁们。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头发胡须皆白的李存贤身上,斩钉截铁地道:"北门之事,无易于卿!"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李存贤怎好拒绝,只得慨然应命。当即,李存勖任命李存贤为特进、检校太保,卢龙军节度使。
这年五月,李存贤进入幽州履新。听说卢龙军易帅,嚣张得日甚一日的契丹人跃马扬鞭,兵至幽州城下,企图给李存贤一个下马威。
望着城外连天的烽火,维稳劳模李存贤坦然自若,一面给洛阳报警,一面召集将士从容迎战。一连数战,卢龙军打得契丹人难以寸进,不得不感叹,走了存审,来了存贤,搞定太难!
然而,就在幽州局势日趋稳定的关键时刻,一向忠谨周慎的李存贤因契丹强寇的步步紧逼,昼夜操持,食少事繁,以致于积劳成疾,竟然卒于任上,享年六十五岁。消息传入京城,李存勖不觉心神摇动,又一个披榛故人离他而去了,能不动容吗?李存勖下诏追赠其为太傅。
就这样,忠谨周慎的李存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因为出身黄巢义军,他在李家的地位曾经有些尴尬,但是,他用自己亦武亦文、安邦济民的一生实现了对李家的忠诚与奉献,也用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山河宁定的渴望与守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间势力的倾向,往往能决定天下的归属
后唐明宗李嗣源简介 开创明宗之治的五代明君
五代:他11岁当刺史,前期就是翻版的李世民,后期却无比昏聩
李存勖:我爹不敢管的事,我来管;我爹不敢打的仗,我来打
国学共读 | 帜降唐,讨伐黄巢
黄氏寻根溯源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