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怡薰同沐录之六陈书桐

怡薰同沐录之六陈书桐

说起陈书桐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说提起他的网名“八股档”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估计会勾起不知多少人的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

与陈书桐成为朋友时间不长,也就两三年,基本上跟他在网上爆红的时间差不多。这期间也就见过两三面,更多的时间属于“网友”,都是夜猫子,经常一聊就天都快亮了。有一次去上海出差,我二人总算是有了见面的机会,结果一聊就没收住,等想起看表来都过了十二点了。他愁眉苦脸的说回不去宿舍了。于是我便很大方的收留了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大老爷们儿。他也算对得起我,早上起来我一看,所有我的东西都还在。


扮刘秀也跟个人似的。


陈书桐是山东人,根据我的估计家里条件应该不是太好,不然也不能学这行子买卖,也不会年纪轻轻的就往温州跑,久占瓯江好几年。当然,这也成了他在网上爆红的资本之一。因为在当下的京剧环境中,南派京剧早就成了过眼云烟。即便还有一些遗存,也基本没有被大多数京剧爱好者所了解和重视。数年前我做的南派京剧特别节目《海纳百川》,播出了之后仅我个人就听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是:“真好玩,从来没见过这样唱京剧的。”一是:“这叫什么玩意儿?京剧哪有这样的?”不管观众的态度是褒是贬,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大多数爱好者并不熟悉南派京剧。而陈书桐是亲身经历并还在经历这种风格的演出的,他所撰写的一系列微博使很多人开始了解南派京剧的演出模式和风貌。从而开始关注他。

当然,这只是他成为网络知名人士的原因之一。还有两个方面,就不怎么上板了。一个是他经常发一些自己的自拍照,那真是姚黄魏紫各领风骚。例如只戴一口黑满盖住自己并不伟岸的身体做出打鼓的姿势,美其名曰“击鼓骂曹”,看了我只想说——你够瘦的。还有他各种扮相的集锦。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基本涵盖了京剧的所有行当。不过这也符合南派京剧的要求。据孙国良先生说,当年水路班曾有这样的风俗,不管唱什么戏挂头牌的演员都是主演。如果唱《失空斩》,头牌演员就扮诸葛亮,如果唱《玉堂春》,头牌演员就得扮苏三。这样观众才能认可你是头牌,如果换其他应工的演员是要被哄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陈书桐应该说是个角儿坯子。可惜就是生错了年代。那真是“扮老旦罗福山在世,扮青衣芙蓉草重生”。


好人家儿的闺女有这么骚气的么?


他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骂街。看着不是这里事的就想说两句,词儿还比较损,这就难免会有人褒贬了。后来我说他:“谁都知道不是这里事,就你说出来了。说出来也就算了,你还那么损。都是指着这个吃饭的,人家能不恨你么?”虽然也没少吃亏挨瘪,他倒陶陶然自得其乐。撞墙是难免的,疼也是必然的。明知道疼还往上撞那就需要勇气了。

我认识陈书桐的时候他正在戏校上学。估计是见贤而思齐,想有能和其他同行一并发展的机会。实话说,像他这样闲云野鹤惯了的太乙散金仙能在戏校混出来是很不容易的。这并不是说两方面孰对孰错的问题,而是观念和模式的冲突。结果他这几年学上的磕磕绊绊,自己不太舒服,在老师那儿也不得烟儿抽,能毕业已经是祖上的阴功坟地的风水父母的德行了。

话说回来,温州的戏不好唱,应该说这种纯市场化的演出形式是很不好适应的。曾经听松岩先生说过他在温州的经历,戏班老板派他演头本《马如龙走国》,他说他没见过这戏。老板说:“你找我儿子给你排排吧。”老板的儿子是大衣箱,只不过简单的给他说了说梁子,连词是什么都没说。松先生就听了个囫囵个儿。他问:“那二本是什么啊?”“二本儿明天再说吧。”这对于目前在大剧院普遍适应了说排加响排,响排加彩排,一出熟戏也得排一礼拜的演员来说无疑是无妄之灾。这且不言,再说那种生活环境。陈书桐原来经常在微博里发他在那里的生活状况,那真是“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鞒。”“白日受饥饿,夜晚被风吹。”能住在庙里都跟过年似的。一到开饭的时候,一群人不论岁数大小围着桶舀饭。这种生活对于很多在大剧团的演员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曾经听到有的演员说:“我们去XX演出,那剧场太次了,连空调都没有。”还有的说:“下乡演出我才不去呢,太苦,受不了。”这幸亏是有国有院团养着,要不然估计不用搁旧社会,在新社会他也会因为痱子感染身归那世的。下乡演出怎么了?谭鑫培还跑过帘外呢,现在六七十岁的老艺术家哪个没下过乡,你怎么那么金贵呢?你演出的价值估计都不够空调费的电钱。

跑题了,一不留神就骂闲街,关键我还不认识人家,我检讨。接着说陈书桐。这货有点歪才,前一阵子鼓捣一个《三堂会审伽利略》。居然还到北京某科技界活动的晚会来演。他演伽利略,扮相跟林冲他老丈人似的,颇有些酒色过度的感觉。伽利略要真长他这样,估计不用等判决就英年早逝了。戏编的倒是挺有意思,连弹流水一顿招呼。就是我一直没明白,给那个审判官纱帽上贴个白十字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的以为纱帽裂了打个补丁呢。


看这个形象,盖张纸就可以火化了。


“不疯魔,不成活”。陈书桐确实是真爱京剧,但是作为专业演员,尤其是不在体制内的专业演员。光拼着一腔热血洒落金阶是不行的。毕竟还得生存,据听说他最近时来运转,用老北京话说——“一泡就蹲狗屎上了”。他现在准备到北京来发展,这对我来说是好事,以后再唱连弹的《甘露寺》就不愁没人搭戏了。

首赞 +1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传记 马连良
京剧的知性之旅
老沈聊戏:赵燕侠的退休风波
“一道汤”和“风搅雪”
52位“京剧之星”上演52台大戏 闪耀梨园一整年
【钩沉】马谭张裘赵五大头牌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