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婆城夏氏族规人物遗闻点滴(补注)

婆城夏氏族规人物遗闻点滴(补注)

夏氏为婆邑旺族之一,在县城建有祠堂【1】。位于婆城西街(今县粮食局旁)的夏氏宗祠,四周高楼矗立,矮小而古老的木建筑祠堂,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在夏氏祠堂的过厅墙壁上镶嵌有两幅章主官示文字木刻牌匾。牌匾形制较大,成正方形,每幅边长约2米,木刻文字,小楷书法,工整精美,具有较高的宗祠历史文化和文物价值。夏氏祠堂是县城中保留的最后几座祠堂之一,今属县房管局公产,2010年7月县房管局对其加固维修,章主官示牌匾亦属施工被拆之物。七月十日笔者知道祠堂加固维修时,章主官示文字木刻牌匾的第二幅已损毁,仅剩部分木刻残片,令人遗憾。七月十二日,在县房管局老张、工程夏年斌施工和工人的帮助支持下,章主官示木刻牌匾的第一幅得以完整保留。夏氏宗祠章主官示文字木刻牌匾为墙壁式牌匾,与祠堂过厅融为一体,应属建祠之时所刻立。章主官示牌匾,记录了清朝官府颁发夏氏族规家法的批示和族规家法内容。官府批示,由时任四川布政使铜政钱法总理、按察使驿传事务统辖董兴撰文,由威远正堂县令文告颁布遵行。族规家法中,有关于族长族正房长推举、家法罚具置用、族内和睦、祭祖、丧葬、婚姻迎娶送嫁、继嗣昭穆、子弟教读、勤俭持家、不准通匪习邪教等十一条,内容丰富。笔者和同事对章主官示牌匾拍照录文后,将它移送县文物管理所保存,希望通过它展现婆城悠久的宗祠历史文化。

婆城夏氏宗祠建于清中期。在威远县山王镇象鼻村3组,有恩进士夏彦俊墓。该墓保存完好,竖有墓碑2通,石刻碑文3篇,记录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据碑文记载:夏彦俊(1751-1812),字煦,生于清乾隆辛未年(1751、乾隆十六年),病殁于清嘉庆壬申年(1812、嘉庆十七年),墓碑立于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年),碑文称夏彦俊是恩进士。恩进士不是进士,而是恩贡生的别称,简称恩贡。恩贡是遇朝廷大典(如皇帝登基改元)之年的贡生。夏彦俊可能是乾隆末期的贡生,也很可能是嘉庆元年的贡生,但在嘉庆《威远县志》中无记载,应属漏记【2】。清朝科举制度规定,经府州县院主持的童试考试合格录取的生员称为庠生(秀才),甲等庠生为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受名额限制要十年以上的廪生才有可能挨次升为岁贡。由此可推知,夏彦俊在乾隆中后期李南晖知县署政威远时就可能是廪生。但在乾隆《威远县志》中,只记载了夏彦俊胞弟夏彦以捐资新充监生身份参与了县志的编篡工作。由夏彦俊四个胞弟赠撰的《伯兄煦公大人行》碑文中,有“蒸尝固宗盟,建祠在婆日”的文字记载。时任威远县训导的江安举人贾开第,以明代杨慎《南津黄君俊卿墓铭》为模板,题撰《煦翁夏君墓铭》,碑文中有“婆日儒宗”的赞誉之词。由夏彦俊三个儿子祭撰的《皇清例授恩进士严君夏公讳彦俊字煦老大人行述》碑文中,记录了夏彦俊八岁丧母,年少读书卓然,二十六岁丧父,青年时就“内勤家务、外牧园、上勤国事、下总族情”,四十七岁时迁居甘家坡(今甘家寺)开田园置产业,“修祠立主,垂训固宗”的勤奋而辉煌的人生。从这些碑文记载中可知,婆城西街夏氏宗祠应该是夏彦俊主持修建(或重建)的,应建于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距今已200余年。而章主官示木刻牌匾文字记载中提到的呈报人夏谦言【3】是谁?还有待查考夏氏族谱后确认。

婆邑夏氏是客家人,在《煦翁夏君墓铭》中记录了夏氏先祖是会稽(浙江绍兴)人氏。据威远中学校退休教师夏如鸿介绍:此支夏氏入川始祖一通公,于清初入川定居在两母山麓,其墓尚在,其辈分字派口诀为“一朝成彦士,振秉如舜年;忠良传世长,德裕显仪光”【4】。夏如鸿老师是恩进士夏彦俊胞弟彦伟公之后,其分支是幺房,定居于铺子湾一带。在嘉庆《威远县志》捐刊名录中,记有夏彦伟的名字。据夏老师回忆,婆城西街夏氏宗祠里,曾悬挂有李南晖知县题写的《镜□(塘)芙蓉》木刻牌匾【5】。在此还要提及的是,清同治年间,威远合德堂书店店主夏慈恕,又名夏甸芳,别号栖原,因会稽是夏姓的郡望,又别号会稽栖原氏,他在威远县清风砦砦顶青峰寺,整理刻印出版李南晖的《活命慈舟》、《活兽慈舟》两部医学和兽医学著作。两书在川南一带流传广、影响大,夏慈恕为此做出了较大贡献。从夏慈恕别号会稽栖原氏看,他也可能是婆邑夏氏一通公之后,但是何分支,有无余脉,均有待查考婆邑夏氏族谱后辨认。

笔者仅从威远姓氏宗祠历史文化调研角度,将婆城夏氏宗祠章主官示木刻牌匾文字、恩进士夏彦俊墓三篇碑文一并附录于后,供存史和爱好者研究参考指正。

威远县政协陈廷德

年八月撰文

一八年八月补注

注:

【1】严陵(婆城)夏氏,郡望会稽,始祖夏景芳明初由江西迁湖南衡阳,十一世孙夏一通于康熙丁亥(1707)迁来威远,置业新乡观音滩。严陵夏氏祠堂位于县城西街,由夏彦俊建于嘉庆壬戌(1802)。严陵夏氏,三次修谱。初修谱未刻,由夏彦俊等纂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今已失传,有序文等载次修谱。次修谱即《严陵夏氏重修族谱》,由夏谦言、夏尚涛等接力纂修,刻于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质量高,有残本流传。三修谱即《严陵夏氏续修族谱》,由夏秉伦等纂修石印于民国十年(1921)。湖南衡阳夏氏,于清乾隆中期纂修有《楚衡夏氏族谱》。

【2】夏彦俊(1751-1812),字煦,号静山,夏成国长子,贡生。从《严陵夏氏重修族谱》收录的《行述弁言》一文落款看,夏彦俊应是乾隆后期的恩贡生。其父夏成国亦为威邑监生。

【3】夏谦言,族名士珩,字谦言,号农山,别号子明,夏彦仲四子,邑庠生,加捐训导、保举分县钦加六品衔,有传载《严陵夏氏续修族谱》。

【4】严陵夏氏字辈。乾隆夏彦俊等纂修《严陵夏氏族谱》稿本时,由于《楚衡夏氏旧谱》不存,班行字辈口诀在“一朝成彦士”以下遗忘,而另拟“振秉如舜年”等十五字替代。同治夏尚涛等接力纂修《严陵夏氏重修族谱》时,尚涛年近古稀,“赁舟珠江”前往大竹,往返两千里,寻得《楚衡夏氏族谱》,找回班行字辈口诀,一是入谱,即《楚衡班行旧编》“景继文永源,添代惟尧曰,一朝成彦士,尚思绍明德。”和《楚衡班行新编》“忠良传世长,守法显家常,道远益昌茂,后裔应余光。”,二是用楚衡班行字辈统谱,即用“尚思绍明德”替代“振秉如舜年”。民国夏秉伦等纂修《严陵夏氏续修族谱》时,既收录楚衡班行字辈口诀,又以“振秉如舜年”统谱,大部分弃用“尚思绍明德”。

    【5】镜塘,位于威远古城内,今已不存。镜塘夜月为清中期威远古八景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柱宗祠:宗祠宏丽、族规森严
文学看台2673 | 王映婵:马宫渔港、金町湾、浪清、普照寺、长沙炮台
入祠登堂看姓氏家风
家谱的体例(四)
书法《为家乡宗祠写的牌匾》两幅
墩头黄祠堂——定海黄氏家族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