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本教新手读书的书,太难得了!
userphoto

2022.10.26 广东

关注

你好,我是鱼堂主,一位职业读书人。

之前有同学私信我,说我把书解读的很好,也想像我一样把书读透,问我有没有读书课学习一下。

作为一个职业读书人,当然有一点自己的读书心得,我平时也没少分享读书方法论,之前还整理了一份《好好读书》的电子书,差不多有6万字,都是跟读书相关的干货。

             

公众号回复“电子书”,就可以领取一份,没领取的同学,赶快拿回去收藏学习一下。

除了这些零散的读书干货,堂主最近还在写一门新课,一个更加成体系,更有深度的读书课,不过目前不对外公开卖,只对星球内部同学开放学习。

未来也会出版成书,真正站在新手读书的角度,写的一本读书方法论,真的太难得了!

这门读书课,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看完以后,你能自己去读书了。

从读书误区开始讲,这门选书、怎么读书、怎么记笔记、怎么把书变成文章、怎么读懂理解、怎么记住、如何使用等等,都有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今天就拿出其中的一讲,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分享一下新手读书的4个误区,我看到不少人都吃过这些亏。

想学习完整版读书课的同学, 可以参加堂主的【升级圈】在哪里可以免费学习堂主的《读书私房课》《人生系统思维课》都是干货满满。

今天放出一波新人优惠券,原价299元,今天领取优惠券可以便宜100元。

下面是正文:

这个读书

我经常分享的一个读书方法,其实就 4 个字“长期且持续”,有效的阅读基本上离不开两个条件“目的和投入”,这个是基本规律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另外可以努力的地方,就是尽量避免踩空,少走弯路,降低成长阻力。

而最终的努力方向,就是构建一套完整的读系统,读书的流程,笔记的方式,信息的处理,理解内化输出,让每个人行为都有参考方向。

今天我们就主要讲弯路和采坑的地方,主要有这么 4 个。

01

以为写笔记就是摘抄和复制

说到笔记,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抄什么,书中有哪些知识要记下来。

经常多年测试,这个方法除了抄的时候开心之外,什么效果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以为这种笔记方式,不需要费脑子就可以完成,只有体力的行为,没有经过大脑加工,对抄写的知识点无感,只是觉得很厉害内容。

这里要提醒一点,读书只能主动的,主动的投入注意力,主动的去思考理解,书中内容才被你读到脑子里。

只是单纯的重复,你可以感觉熟悉了,但跟长期记忆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还会有很大的负面效果。

这个负面效果才是最害人的,会有什么负面效果呢?

原因很直接,你在抄的时候会有一种熟系感,然后大脑就以为你知道了,就不会在启动认知去真正的理解,这些内容了。

生活中有大量类似的事,看一篇文章,看一个开头,感觉很熟悉,大脑就下了一个判断,不就讲得是“某某”理论吗?我早就知道了,不需要再学习了。

另一个常见的认知,就是我复制粘贴了,等以后在慢慢看,这不是又变成收藏家了。

很多人收藏了几百条笔记,却从未真正打开学习过,不信你看看你的收藏夹,里面已经堆放了多少知识点了。

更好的方法应该是什么样呢?

不一定要你写多好的笔记,只需要做到一点就行,就是用自己话重新表达一遍就可以了,这里追求的就是要跟文不一样。

哪怕是这种简单的知识加工,都好过无效的笔记,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改变你的学习效果。

慢慢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刻意记,居然也记住了,只是会消耗一点脑力就可以了。

02

以为读书就是要记住才算没白读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理念,也是被很多读书博主影响的一个观念。

首先,就没有人能读完就记住,就算记住,跟你想象的也不一样,他们不是记住了知识点,而是只记一个大致的脉络。

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类似这样的结构,每个点只需要记一点信息就够了。

如果你还想,读完就记住一本书,这种幻想早点放弃。

最重要的是,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单纯用它来做机械性的记忆,纯粹是一种浪费,你知道知识在哪里,和记住知识效果差不多,但是付出的脑力差别很大,比起记忆,真正用功的地方,应该是理解和内化。

应该如何用理解的方式去读书呢?

尽量寻找知识的框架和位置。这个时候,应该多注意理解以下三点:

第一,能不能理解这个知识的含义。

第二,这个知识能用在哪里,对我来说,现在有用,还是未来有用。

第三,这个知识跟其它知识有什么关系,属于哪个类型的知识。

基本上思考到这个程度就够用了,对于其他的知识,你只需要了解关键点,以后在搜索的时候能查到就行了。

这里的重点,始终是围绕着“读书是为了启发思考”而展开的。

一切阅读、学习,最终都要归结到思考里面,才是真正有效的做法。

03

读书不需要整本都看完

过去的时候,因为对书本的某些崇拜,总觉得一本如果不看完,好像自己错了一样,或者觉得自己浪费了书。

后来读书多了,发现这些都是非常低效的行为。

我们并不需要所有的知识,一本书里面的知识,也并不是我们都需要的。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需要,直奔目标而去,看完就拉倒,解决问题是第一位。

但是,我们解读书,又要求大家从头看到尾,这个矛盾吗?

一点不矛盾,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头看到尾。

1,从零开始接触一个领域,找一本好教材,从头看到尾,这个是必要过程。

2,这本书非常好,都是自己需要的知识,少看一点都是吃亏的。

所以,应该如何下判断,就是根据知识需要去判断,需要的知识就看,不需要的可以先不看,就这么简单。

这里的核心,还是效率问题,同样是看书,你看自己需要的内容,就会有目标感,读起来效果最好,从头到尾都看,其实是没有目标的体现。

如果你是想通过这个方法,去训练自己的行动力,这个又是另一个目标了,跟读书本身关系不大。

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根据问题去读书,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还好。

担心错过什么内容,这个也是毫无必要的,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就应该做好基本了解,大概知道本书主要讲哪些内容,是在了解之后,有目标的去阅读,而不是随机的少阅读。

打散作者的结构,以自己的框架、逻辑线为主,这样,才能从作者的行文之中,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04

读书要画思维导图吗?

这个问题,我专门写文章说过,不是不行的问题,而是你读书的目的问题。

如果你只是是过一下知识,那你就可以画思维导图,如果你是真的想学到东西,不建议停留在思维导图层面。

因为很多思维导图,都是只是把一本书的章节,一篇文章的小标题,通过结构画出来而已。

说白了,就是把书本目录,做得更加细致一点,这样有什么用?

这样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看上去有成果了,但是并没有费什么脑子就可以做到,不费脑子就可以做到的事,不就是体力活,用体力活读书,恰恰是最无效的行为。

这样画思维导图,除了让自己心里开心点,对学习知识没有任何效果。

不用思维导图,应该如何去读书呢?

1,多用知识点,打破书本局限。

我倡导主题阅读,就是选一个主题,作为研究课题,然后把相关的书都找来读。

通过阅读,把不同书本的知识串联起来,对待同样的问题,都有哪些解释和解决方法。

你把这些书的观点,都摆在一起,很自然就能分出好坏,开始读书的时候,没有区分能力,让知识观点自己比较,是最直接的方法。

最终把看到的知识,共同的观点方法,和不同的差异点,分别能用在什么地方,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判断,这才是有效学习。

2,不用太在意书本结构,而是去探寻作者背后的逻辑脉络。

有些书表达的观点很简单,但是作者使用的案例和表达的结构很乱,读起来很辛苦,自己整理后反而好理解了。

简单说,读书可以建立自己的逻辑,不一定非要跟作者走,本书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作者是如何思考出来的,他们背后有什么逻辑,跟其他知识有什么关系,等等。

把这些弄清楚,至于你是用什么笔记去记,这个其实不重要。

最后,学习是反人性的,也没有捷径,一切试图绕过障碍、不费脑子的做法,只是在麻痹自己,给自己以幻觉。

作者简介:鱼堂主,《智识升级》作者,职业读书人,日更 1000 天,阅读 1000 本书,一个认真陪你读书的人,带你看更多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这样的方式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锻炼逻辑!
怎样有效读好一本书?
如何阅读让书长在脑袋里
几个建议,提高你的读书效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
衡中班主任:告诉孩子四件事,高考一跃成黑马!——爱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