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杀一人,救5人,到底是不是正义

堂主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就是著名的思想实验系列文章,希望给你带来一点思辨的乐趣。

怎么才能变聪明?

1,拥有更高的见识。

看更多书,见更多人,做更多事。

2,多用大脑思考。

除了平时多思考,思想实验可能是,最具有思辨性的方式了。

今天的实验文章,就是思想实验系列:

电车难题,杀一人,救5人到底是不是正义?

你接受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吗?

看书多了你会发现,奇葩说大部分议题,都是几百年来反复被争论的话题,而且很多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有的只是不同价值观的选择。

因为没有明确的正确答案,所以才具有很强的争议性,而话题就来自不同观点的对抗。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趁机又可以收割一波注意力。

01

救一人,牺牲5人值得吗?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是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拯救大兵瑞恩》,也是经典的奥斯卡影片。

瑞恩是二战期间的美国伞兵,被困在了敌人后方,更不幸的是,他家的三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难,家中的老母亲将无依无靠。

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知道这个情况后,毅然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

然而,敌方领域危险重重,救援队一路上随时面临死亡威胁。他们非常怀疑,为了去搭救一个人,到底值不值得让八个人冒险,?

电影引发的争议随着影片的下线慢慢的平息,但是有个与之类似道德难题,已经在学术界争论了半个世纪,甚至也许还会永远争论下去。

其中就有著名的““电车难题””。

什么是电车难题?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你有能力救下他们,但要面临一个道德困境:

你可以启动扳道器,让电车转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在那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被疯子绑在轨道上。

这时你该怎么选?(如图所示)

02

思考这个困境会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在网上做过调查,他发现有超过90%的人会支持你,去拉动扳道器,牺牲一个人救下五个人。

有意思的是,其他学者改变了一下,这个思想实验的游戏规则。

还是一辆刹车失灵的电车,朝着绑在铁轨上的五个人急驰而去。

你现在站在铁轨上方的一座天桥上,你发现救这五个人,唯一的办法是把一个重物放到铁轨上面,逼停电车。

正好你旁边站着一个陌生的胖子,他的份量足够阻挡电车,但一定会要了他的命。

现在请用最短的时间再做一个决定:要不要把“胖子”推下去呢?

为了救那五个人,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

这一次只有10%的人认为,应该把胖子推下去,至于铁轨上面那五个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03

难题背后有两种思潮

本来是基本一样的剧情,都是一辆失控的电车引发的困境:

要不要牺牲一个人,去救另五个人。只是剧情决策环境改变了一点点,可是答案却截然相反。

为什么人们的直觉反应完全不同?我们的道德直觉,到底在遵循什么样的基本逻辑?

这个难题背后有两种思潮:

1,功利主义追求效用最大化。

2,尽量避免伤害原则。

一位科学家如果想要测试色彩的特性,可以做实验,保持各种条件不变,只改变颜色这一个变量,反复实验也许就找到答案了。

哲学家认为,研究道德观念也可以用实验的方法。

于是,他们修改电车情景中的某些变量,设计了很多思想实验,测试人的直觉反应,从中寻找差别来归纳道德法则。

04

4个不同的实验版本

下面又一次改变了实验规则,不在是你控制开关,而是别人在控制,你会怎么建议他?

改变实验版本1:

这个实验的描述电车场景,是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比方说把“假设你站在铁轨的旁边,你该怎么办”。

换成“假设小明站在铁轨旁边,他该怎么办”,实验参与者的反应就有点不一样了。

改变实验版本2:

这种是修改描述顺序,同样是那两个场景,如果先介绍胖子场景,后介绍岔道场景,顺序一变,同意把列车转向岔道的人变少了。

改变实验版本3:

也有的研究者把岔道改成转盘,按下按钮不是把列车转向岔道,而是把轨道上的五个人通过转盘转走,但是一个胖子会被转到轨道上来挡住列车。

人们的直觉就有较大的分歧了,更多的人认为不应该转动转盘。

改变实验版本4:

假设那个胖子还在天桥上,但是你站到了桥下,你一按按钮,桥会塌下来挡住列车,当然胖子还是死路一条。很多人认为不应该把胖子推下去,但让桥塌下来却可以接受……等等。

05

道德直觉运作的两个潜规则

根据对“有轨电车难题”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道德直觉运作过程的两个潜规则:

第一个规则:接触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对直接造成其他人身体伤害,从心理学角度会触发人类的大脑神经线路的本能排斥。

就好像邻家的小孩上不起学了,会让我们情不自禁施以援手;

但是非洲国家的饥饿问题,我们一般不会同样心痛。

在“电车难题”中,当你想到要动手去推一个人时,就触发了“接触原理”,所以你会犹豫。

第二个规则:意愿原理。

当你启动扳道器,让电车转换轨道时,你可以预见到那个行人会死亡,但是这不是你的主观目的,你的主观目的是救下另外那五个人;

但是当你推下身边的胖子时,道德直觉判定,你的意愿就是把他推下去,置他于死地,他的死包括在你的行动意愿中了。

道德直觉在电光火石之间区分了这两种情况,然后判定一种可以接受,另外一种绝不可以接受。

一辆疯狂的电车和一个虚构的“胖子”之死构成了一道哲学谜题。

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为之着迷,没有人能为电车难题找到唯一正确答案。

但是“电车难题”思想试验中诞生了众多思想观点,比如说:功利主义、权利理论、道德直觉主义、双效原则、自然人性理论和神经科学理论等等。

电车难题最大意义,就是它带给了我们思想试验的训练方法。

在浩渺的自然和复杂的社会面前,人的智慧如同暗夜里的一点烛火,确实渺小得可笑。

面对世界的不可知,思想试验是我们最好的一个思维锻炼工具。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遭遇到下图一样的道德困境时,我们会庆幸幸好有了电车难题,帮助人们提前演练了道德思维的能力,这比仅仅拥有直觉更为重要。

电车难题背后隐藏的是人们效用至上的心理指标。

包括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看他有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这个贡献的价值有多大?

思考题:你会为了救人而杀死那个胖子吗?

作者:终南海 鱼堂主 来源:鱼堂主爱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尚在“电车实验”中的选择和心理变态者一样,那么人工智能呢?
电车难题到底难在哪里?
电车难题: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文末福利)
拷问人性的电车难题
你会选择用1个人的命去换5个人的命吗?著名的电车难题
思想 | 电车难题新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