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读书50天,会带来什么改变?

大家好,我是堂主,一个每天带你起来行动成长的人!

昨天分享了一些行动理念,最近读书会刚好看完《人生算法》,再来分享一波,真正开始行动50天,会带来什么改变?

作为一个行动社群,分享行动方法只能算是懂行动,用自己的影响力,真正带一批人去做事,才是堂主想要做的事。

我始终坚信,只有真的去行动,才能把想做的事,做成。

我们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这个谁都能做到,来看看真正在做事的人的变化吧!

深饴

1、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名字,还不看内容,就会感觉,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但是,打开才知道,哎,被书名耽误的书,差点让我错过一本好书。

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

些给我们带来大麻烦的问题,并非源于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源于我们误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

证伪比证实更有价值。

2、你改变了什么?

对事情的态度慢慢改变了,以前以为,做个决策其实就是一时兴起?

或者说看了很多,经验论,但是,现在,能够把自己抽离出来,跳到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如果现在不做,以后会不会后悔?

不是看现在的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因为能力都是培养出来的。

虽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是,起码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3、你收获了什么?

闭环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也想要放弃,毕竟人都是懒惰的,但是,卷起裤腿下地干活,形成闭环才能有后面的反馈。

也知道了,在你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会报以支持的态度,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不停的重复别人觉得没有意义的最小环节,就像是每天写日记,别人觉得如何又如何呢?

自己的算法还得自己搭建,最小可重复原则才是你的优势体现的基石吖。

4、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遇到的问题恐怕就是,现在还不能够很好整合实力、运气和资源。不知道是时机未到还是不得其法?

5、你这段参加读书会的新感受?

新的感受就是随着读的书慢慢多起来,会和以前联系在一起,然后能够用事实经历来斧正书里的观点吖。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堆砌知识,而是,融会贯通~

书末尾的一句话给我了很大的感触,“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能力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这句话,我会反复研读的。

其实,也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在“知识吸毒”,一味扩张认知半径,但是能力半径和知识半径动也不动,成天天幻想呀,要不得要不得。

骄傲的少年

一、你学到了什么?

人生算法九段

1、闭环——完成认知闭环(感知、认知、决策、行动)。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切换——掌控大脑的两种模式: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驾驶模式;

3、内控——做一个夹心饼干,不做惊弓之鸟; 

4、重启——在关键时刻,启动重启装置,把所有的事实当做已知条件,重新配置资源,积极计算,找到答案;

5、增长——能力+增长;

6、内核——找到可复制的最小内核:简单并且有构建系统的潜力;

7、复利——延迟满足、持续学习;

8、愿景——设计人生导航系统;

9、涌现——在自己身上发挥群体智慧。

期望衍生出两种权利——时间权和概率权。

时间权可以理解为,你能不能掌握时间带给你的价值。如果你对未来预期很高,你就能忍受当下的不确定性,延迟满足,掌握时间权。


概率权看的是你能不能计算出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同时可以承担它失败的风险。

真理只不过是某个阶段正确而已。在学习知识时,应努力做一名探险者,大胆假设,积极求证,主动证伪,不流于表面,满足于概念。

二、你改变了什么?

1、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这个观念通过这本书慢慢有了改观,之前正好相反,在认知阶段一直坚守自己的立场,而在决策的时候不够坚决。

灰度认知就是保持开放性,不要先入为主,避开大脑那些怪癖,还要忍受不确定性,去除意识形态。

事实上,讨论就是一个对事物形成认知的过程,灰度认知需要人们全面评估各种选项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认知阶段无需非黑即白,不要把讨论方案变成坚守立场的攻防战。

不要把时间和资源浪费在非黑即白的争吵上,而是对每个选项进行灰度值的确认。灰度认知的底层是概率思维。

黑白决策就是,就是要敢于在迷雾中做决定,按下按钮,并承担后果。

2、运气很难改变,但是运气的运气可以改变

我们几乎会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提升个人能力上,至于运气,得之我幸,遇不上也没有什么好失落的,因为运气只能“听天由命”。


我们无法改变运气,但是可以改变运气的运气。通过威廉姆斯在优势区击球的案例,可以为我们做事带来新的启发,不妨把一件事情分为两部分,配置层和执行层,在配置层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排兵布阵,把握运气的运气;在执行层面,全力以赴执行任务。

3、防爆思维和安全边际

无论在那个方面,都不要让自己“爆”掉!

在承重能力(能力半径)为10吨的时候,就该把5吨设置为车辆的重量上限(行动半径)。适当留有“安全边际”,不必“全盘托出”,要为人生提供一道保障。

三、你收获了什么?

1、兼顾直觉和理性

仅凭直觉做事不可取,不掺杂直觉极度理性往往也很难做到。分清情况,兼顾直觉和理性。

卡尼曼的给直觉装上围栏,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广泛,与其泛泛地评判一件事情,不如建立几个关键的评判维度,给不同的维度赋予权重、计算结果,让混沌不清的问题变得清晰起来。

吉仁泽的简捷启发式,又像是特事特办,化繁为简,找出问题关键,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阿尔法围棋的决策模式:先直觉再计算,更适用于生活中的场景,先用直接思维选定范围,用理性思维逐个分析,从而提升决策质量。

2、不要贪婪,用半径算法找准人生定位

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缩小行动半径。在一件事情上做大规模,打造自己的强能力。

3、算法和心法

在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层面,兼顾算法和心法。不仅要发展自己解决“可计算问题”的能力,找到自己可重复的“算法”;还要发展自己解决“不可计算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心法”。

四、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在堂主提出多写感受和案例、少讲大道理和理论等,作业问题之后,写作业有一点卡壳,也一直在琢磨这两个问题。

其实问题出在边界的把控上,感受把握不好就是长篇大论地自说自话,沉浸在自我的感情抒发当中,而忘了是要为了某个论点去摆事实,把自己的长篇大论精简、概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而论点就是理论,太过掺杂个人感情的就是讲大道理。

最近也积攒了一些遗留作业,拖延一旦开始就会在心里产生负担,而且影响做事质量。回归“不拖不欠”的状态,把问题提上日程,解决掉。

五、你这段时间参加读书会的新感受?

书不可“貌相”,一开始看到这本书渐变式的封面,有一些影响我对里面的内容的好感。但是这段时间看下来,这本书可以放在身边时不时地“回炉”,通过这本书学习的知识,相信会对日常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这就是读书最重要的意义。

Amy

一、你学到了什么?

人生算法这本书到昨天就完全已经看完了,那你说要问我学到了什么?可能让我一下子有点答不上来,因为看书不一定说大部分内容能记得,能记得就只有其中的几个比较有感触的小点。

就像堂主说的“读书是为了引发思考,而不是为了记住”。

作者老喻花了10年时间探索实现财富与幸福所应掌握的“通用底层能力”,“人生算法”的操作系统,包含了“九段心法”和“十八关挑战”两大核心板块,进行了详细的诠释,每个关键点都写得比较通俗易懂,总体来说是一本还不错的书。

我印象比较深的点可能就是九段人生算法里面的“闭环”、“内核”、“愿景”和“涌现”这几部分。

二、你改变了什么?

每一次看完一本书,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自己的认知系统,刷新了自己的大脑原有的知识体系,对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更新。

改变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学到了一些新东西。

三、你收获了什么?

1、闭环——闭环是为了形成一个反馈系统,给自己的未来按下启动按钮。

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建立最小化闭环,坚持“先完成再完美”,先小范围尝试去做,边做边完善,不要妄想一次到位,一次尝试就能做成功。

先去做了再说,在脑中想千遍,不如去实际做一遍来得有效。我们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被自己的“完美主义”拖累了。

尝试才有可能成功,不去做怎么知道行不行呢?这些话也是告诉我自己的。

因为我想做自媒体,却又迟迟没动笔,总觉得自己的思考深度不够,害怕写的东西太烂而不敢动笔写,这就是犯了“完美主义”。

其实有什么好怕的?前期写的差很正常,这样才有进步空间呀!哪能就一步到位写出爆款呢?对自己还是要有清晰的认知。做了再说,不要怕,怕是成不了事的。

2、愿景——设计人生导航系统

成功的人需要1%的愿景和99%的行动,而这1%的愿景必不可少。愿景有两大要素组成,即核心理念和未来蓝图。核心理念就是你要努力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蓝图就是你要努力做成什么样的事。

想清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成什么样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方向和目标,足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即使在人生道路上偶尔走错了路,目标和愿景会像北极星一样指引方向,最终抵达我们想要去的目的地。

3、不要打折卖掉概率权和时间权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多时候不在于能力,而在于眼界。

期望是概率论里的重要概念,可以把期望理解为你对未来的预期。

时间权可以理解为,你能不能掌握时间带给你的价值。

概率权跟时间有点类似,它看的是你能不能计算出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同时可以承担它失败的风险。

人总是喜欢确定性的收益,不喜欢那些不确定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要过于看重短期的利益,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去看它的长期价值。如果一件事,短期来看没有效益,但是长期有非常大的价值,那这个事就值得我们去做。

我们要学会对时间权和概率权的把握,轻易的就把这卖掉我们的时间权和概率权,一旦我们放弃时间权和概率权,那我们成功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四、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期读书会我感觉还算是比较轻松的,没有遇到过太多的问题,没有太多难懂的知识点,不像之前看的书,有时候还会出现有些知识点看不懂的情况,看书加作业的时间比起以前也快多了,这是我喜闻乐见的。

不过我也知道,看有难度的书才能真正帮助自己成长,因为想要成长肯定要做有难度的事情,都是顺风顺水,没有难度,没有挑战,又如何进步呢?

最大的问题是想达到书中作者的层次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坚持做下去,暂时想到的是写作。

五、你这段时间参加读书会的新感受?

我觉得看这个科学成长主题的书是我参加三期读书会以来最轻松的一次,因为感觉看的书没有太多难度,比起之前看“心智成长”、“经济学”方面要容易多了。

可能书里涉及的某些理念有接触过,只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看起来相对容易些吧。

至少这期读书会我的作业完成情况相对之前好太多了,大多数时候都是跟上了进度的,个别时候没跟上也会尽量补上作业。

目前读书会进程已过半,没想到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已经坚持了50天了。每天看几十页书写下思考,每天坚持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能坚持下来确实也不容易。

突然想到一句鸡汤“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不多”,事实也是如此,三分钟热度的人很多,真正能长期坚持做事的人不多。

参加了三期读书会,前面读书完成度都比较差,断断续续的跟上读书会进度,也算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思维比起以前活跃多了,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可能进步不是太明显,但我是真的觉得自己有所成长了。

同时也看到同期同学进步很大,写的作业短小精悍,分享的点也越来越好,而我总是长篇大论写一大堆,还不懂筛检(笑),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我是真的进步了呀!

我想这本书告一段落了,马上开始看新书了,我希望自己依然保持现在的看书节奏,跟上读书会的进度。

橙子:

一、你学到了什么?

不管人生多么紧迫,你都有权利按下自己的暂停键。

你的自由意志恰恰存在于你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的每一次探索和挣扎,存在于你永不放弃的概率权。

有的人一直在等待机会,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其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而很多事业有成的人也是在局势还不甚清晰情况下就开始行动。

等到局势清晰了,也已经有人占领地盘了,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的那就不再是机遇了。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了是机遇,失败了是风险。

熵增原理和墨菲定律让世间一切主动的努力都如此艰难。有个愿景,会让自己好受很多。反正都是受罪,干脆把自己搞得高大一点儿。

如果你对未来预期很高,你就能忍受当下的不确定性,延迟满足,这样你就掌握了时间权。相反,要是对未来没有抱很高的期望,你当然希望尽快兑现,你就在无形中打折甩卖了时间权。

人的情绪起落是与他对事实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对事实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动感情。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真相并不是一回事。现有的知识只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它永远是存在局限的,是暂时的。

二、你改变了什么?

人生不是折腾就能改善生活的,而是在折腾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才有可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瞎折腾是没有意义的,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精进,汲取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可以承认以前的自己是傻瓜,但不要一直当傻瓜,人总要学聪明。

很多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自然有自然的规律,我们遵循规律办事,才更有效率。

比如我们遵循生物钟,既能保持好的睡眠质量,也能保持更好的精力。人生也是有规律可寻的,这个规律就是人生算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才更有可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之前听人说什么要把自己打造成系统,我总想人怎么能是系统呢?系统让我感觉冷冰冰的。

看了这本书,我想,那个人想表达的其实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能成为系统或机器,但我们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让强大的系统或者说是我们的人生算法发挥作用,帮助我们实现富足自由的人生。

三、你收获了什么?

以前总觉得人生很苦,即使现在很努力,能让生活有点改善,那也只是让生活不那么苦,感觉就是和甜不搭边。先苦后甜似乎在我看来都是奢侈。

人生算法是个新鲜的概念,看内容感觉和所谓的人生真谛相似,就是你找到了然后生活就有更多的希望改善,还有那种如梦初醒的觉悟。

四、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本书算是看完了,封上书,自己想不起来什么,有些第一次见的概念:灰度认知、黑白决策、时间权、概率权等,比较陌生,还需要以后复习才能有更多的感受。

看书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这真是一本好书,感觉和之前的两本不是一个层次的。有时候又会对一些内容无感。

五、你这段时间参加读书会的新感受?

总体感觉还行,这期的书目前来看,难度不算大。自己大体能跟上,有时还需要补作业。

读最后一本书的同时,也要经历跨年,回望参加的几期,每天读一点点,不用太多的时间,自己竟也跟着读了半年多了。

习惯在一天天的持续行动中养成,看书跨年也是值得期待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笔记|《老喻的人生算法课》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算法?再读《人生算法》
灰度认知与黑白决策:《人生算法,用概率思维做好决策》2.9读书笔记
老喻的人生算法精读(上)
给迷茫的你一个明确的人生算法
打造自己的人生算法,成为人生赢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