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么教育?学会对话摒弃听话,重塑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么教育这个话题,一直是我们现在这批70后、80后的父母常常会觉得有点困扰的地方,就是我们常常想要跟孩子多亲近一点,多了解他们一点。

可是你却发现有的孩子要么就不跟父母沟通,要么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只是玩自己的手机,要么就是常常跟父母拌嘴或者是不想正面的告诉父母心里边真正的想法,所以很多父母亲都会因此而苦恼:“我都不懂孩子在想什么,怎么说孩子也不听我的。”

所以今天我就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么教育这个话题跟大家随便聊聊。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从何而来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现在好像已经成了许多家长与老师的默认,面对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其实也是有很多争论的,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孩子们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方面荷尔蒙的发展,还有心理方面人格的独立,所以学校的老师、家中的父母常常会感觉到非常非常的棘手,这也大概是我这些年在家庭教育实践期间看到、听到很多的父母与老师会遇到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现在青春期的孩子会叛逆啊?以前我们成长的年代,为啥没有这个说法啊?我个人看法是因为整个时代已经变化了。

咱们过去的年代呢,一直是主张孩子必须听话懂事的,我想全世界只要是华人血统都是这样的。

过去的年代,听话的意思就是爸爸妈妈会经常跟孩子说;“你要听话”“你要做个懂事的乖孩子”“争什么争,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

因为过去的年代是资讯比较缺乏,权威都还没有解构,同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在这个环境里面长大的,可是因为这10年来我们整个时代世界变得太快了,所以很多的资讯被解构了。

资讯解构有几个含义,第1个就是,知识就已经不再是在父母、老师的手里了;第2个就是,优质廉价的网络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孩子们只要想知道,他就能够通过上网查询得到,老师、父母原有权威的力量就被大大削弱了;那第3个是,既然这个权威被解构了,那么我们传递知识的方式也自然改变了。

所以父母在家里面教导孩子,过去都是我说你照做,但是现在呢,你说的语气稍微差点孩子根本听不下去了,转身就走或者嗤之以鼻。

刚才我提到很多父母感叹说:“我们不知道孩子要想什么?其实我们明明很想跟孩子亲近一些。”,在这里我想问各位父母一句,“我们是真的想从内心了解孩子吗?”,我看未必,这个稍后我细细道来。

听话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家庭教育


过去听话的年代,我们只是告诉孩子:你要听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听话的小孩他可能是出息不大的,就是没有那么多成就的。

美国10多年前曾经就在美国知名大学念书的亚洲学生做了一个跟踪研究,类似哈佛大学、布朗大学这样一流的大学,亚洲的学生大概都是前三名,这10年以来亚洲的学生都还是前三名,但是这样的亚洲学霸毕业后相比其他非学霸学生,他的薪水却是后三名。

这个研究结果最后表明亚洲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明显创造力、互动表达低于欧美学生的平均水平,而这个年代工作岗位上很重视的是创造力、互动性,这两个要素刚刚好就是听话的小孩子最没有的。

第1个创造力,因为听话的小孩他从小就不敢,他就只敢在这个地方你说了我才做,你不说的我不敢做,所以他就失去了创造力。

那第2个就是互动性,互动就是我跟你对话讨论,能够跟你互相了解的这样的能力,那么听话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出两种方向,第1个就是乖乖崽,我只敢做你说的,内心比较多的害怕,那第2个就是叛逆,我虽然有创意,可是我学不会跟你互动。

可是爸爸妈妈们这里会有一个困惑,这困惑是:以前我们都这样走过来,那为什么孩子现在不行?

因为环境不一样,这个整个环境完全完全的跟我们过去了解的面貌不一样,就拿电脑举例,我的小时候没有电脑,我大学时候用的电脑没有固态硬盘,然后要上网还得要拨号上网,那我们用的那个系统还没有windows,后来我毕业了开始才有了windows95。

各位想想现在都进化到windows10.1了,所以如果你用过去的电脑肯定是拖不动现在的10.1的网络系统的。

那么现在父母的内在软体就是你的思维观念,如果还守在过去的旧年代,很可能也拖不动现在资讯飞速运转的大轮,所以你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出问题。

那么孩子一回家为什么一直躲在房间里面他去玩电脑沉迷于网络或者玩手机,那是因为家里面没有对话只有听话,于是孩子就遁入了电脑或手机的世界里面。

我们来看看爸爸妈妈回到家里面跟孩子讲的话最多的是什么?

"快点快点,赶快去冲凉,功课写了没?""不要拖拖拉拉,讲都讲不听!""是不是该复习英语了?",这都是听话的言语。

我们这些70后、80后爸爸妈妈从小没有懂得什么叫对话,其实这不怪我们,因为我们没有被教过,而现在时代变了,所以当我们此刻要真的想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父母亲都还在用听话的模式言语去教训孩子,或者说答案,苦口婆心讲道理,或者我们只是讨好他。

这是我们的一贯的对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方法,因为我们也是从我们的父母亲那边学会这一套,非常容易,从小耳濡目染,直接拷贝就行。

我觉得最悲伤的是这样的:青春期孩子没法与父母沟通后,我们往往就会把这个责任归咎于孩子叛逆,同时父母亲就会常常自责,因为我们很多的父母其实是很认真的,当他教导小孩有些时候遇到了挫折,孩子跑到房间里面关着不出来,爸爸妈妈就对他生气了,甚至有些时候受不了打了他。

我们也知道现在的教养不能打孩子,因为童年打了他,他的心灵长大后就会有创伤。国外有个专门的童年创伤家庭指数—ACE指数(童年期负面不良经历)就是阐述童年创伤与负面经验会对成年时期的身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当我们知道原来打小孩都有童年创伤,那父母知道了这些资讯,父母不知道怎么做,父母就会难过,他就自责,你看他要爱孩子,还没来得及爱孩子,父母就伤了自己了。

所以我经常跟想学对话技术的父母说,你们首先要学会接纳欣赏自己,不能因为孩子的问题老是责备自己,大人的情绪稳定了才能很好地跟孩子做对话。

我们想一下,孩子们在家里面,爸爸妈妈只是跟他说道理命令,那么小孩子就会觉得家里没有人是关心他的,他就会玩手机上网,举个我身边朋友的例子,我的朋友大伟跟我说:“为什么我女儿才5岁,她现在都迷上手机,都不怎么跟我谈话?”

按理说,5岁的孩子这个时候话是最多了,很喜欢围着父母说话。大伟还说小孩情绪很暴躁,情绪不太好,孩子到超市看到喜欢的东西想买就赖走不走,如果大人不肯,就会当众在地上打滚哭闹。

我知道其实5岁的孩子通常情绪不好都是父母的影响,爸爸妈妈如果长期骂小孩、常常说道理,跟孩子一讲话就是给答案、命令,小孩常常会情绪不好。

于是我的朋友大伟就跟我说了,“那怎么办?”

我说:“那多半都是你在家庭里面跟孩子没有对话。”

他说:“有啊,我常跟他对话”

我说:"那你说一个最近跟他对话的内容是什么?",没想到我这个朋友想了很久想不出来。

我说:“那你昨天有没有跟他对话?”

他想了一会回答道:“有啊,我正在玩手机,她走过来跟我说爸爸我要玩手机。”

我说:“那你跟她说什么?”

他说:“我跟她说不行。”

我说:“那你女儿什么反应?”

他说:“女儿转过身去不讲话。”

我说:“你完蛋了!”

他说:“为什么?”

我说:“你家小朋友5岁都已经不跟你讲话了,这代表什么呢?这代表家里人都已经不跟她沟通了。”

我接着说:“因为大人都在跟她讲道理、教训她,那么你的孩子怎么会想跟你沟通,你的小孩长大后迟早会沉迷手机或游戏,因为她可以通过网络跟朋友沟通不孤单,第二你的女孩将来可能会早恋。“

他说:“为什么?”

我说:“家里面没有温暖啊,外面有人追她,不就给出去了。”

这是不是很可怕啊?因为爸爸妈妈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沟通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把亲子沟通带出来的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就是爸爸妈妈要学会好奇来与孩子对话,但是我们通常都不管孩子问题的成因,我们只想要去管孩子问题怎么解决。

很多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家孩子厌学后在家的故事,我跟他对话几次后,孩子就开始不难过、沮丧了,4个月后,他自己主动要求上学了并且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来。所以很多家长都跑来问我是怎么安慰跟鼓励孩子的,用了什么方法解决孩子厌学的。

可是他们都忽略了,我从来没有跟一个孩子说:“你要振作,你要相信你自己!虽然在家你也要规划好时间,好好在家学习。“,这些话对孩子一点作用都没有,可这就是很多父母亲和老师常常喜欢说的。

聊到这地方,我就想到一个典故,曾经有个名人叫摩拉・纳斯鲁丁,他是一个智者,有一天门徒来问他,“为什么你家的门都推不开啊?”,纳斯鲁丁说:“门上有没有写字啊”,门徒说有,纳斯鲁丁问到:“那写什么”,门徒回答:“拉!”,纳斯鲁丁反问“那你为什么一直推啊?”。

我们现在的父母亲或者老师用的方法都是一个过去的旧方法,没办法改变孩子还是一直老用,我们还一直抱怨,所以我建议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用新方法,这个新方法就是我下面提到的好奇对话。

用对话陪伴青春期的孩子


美国有一个作家、同时也是教育家、新闻记者,他通过调查发现,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个问题,大人就只是跟他讲道理、或者处罚他,也就是理性的回应孩子,根本对问题的解决没有用的。

所以他提了一个非理性的回应概念,其中提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叫做给孩子温暖的回应,那这个温暖的回应他称作乒乓球式的对话。

也就是说当孩子提了一个问题,我邀请所有的父母亲,在面对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训练一个东西,跟孩子们用乒乓球的对话,如何运用好这种对话技巧呢?

首先不要给答案。为什么不要给答案,因为你根本没有了解孩子的问题,你就光想着要给他答案,比如,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很迷茫,突然有天过来问你:“妈妈,人为什么要读书?”,你该如何回答呢?你是不是就急着要给孩子答案了?

人为什么要读书?你以前有想过这个问题吗?假设你作为这个孩子问你的父母,父母通常的回答就是:“那你不读书你要干嘛?读书才能够有出息,才能够成功”,我们设想,当然大人这样回应你的时候,你有觉得能得到你想要的吗?是不是还是一样沮丧?

现在孩子也一样,他想问你这个问题,我们大人都不管问题的成因了,因为你没有真正想要了解孩子。

很多父母亲都问我要怎么说、怎么做才能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怎样才能解决掉孩子的叛逆行为。你不妨就刚才的例子,自己反思一下,当孩子问这个问题时,我真的有想了解过他的内心吗?

如果你没了解,你就马上给他一个答案,你只是想解决问题,孩子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背后一定是有一些成因的,可是问题来了,我们的爸爸妈妈老是不懂得怎么跟他对话。

很多爸爸妈妈看到这里也许会问:“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想什么我不知道啊,孩子从来也不和爸爸妈妈交流谈心。”,你又真的想知道吗?还是你只是想让他照你的意思走啊?所以我们要真的好奇他,你才可以跟他对话。

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遇到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你去跟好朋友抱怨:“哎,我孩子老不听话,回到家就一直上网玩游戏。”,你想一想,通常好朋友都这么给你安慰:“是呀,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都叛逆,我的孩子也是啦,总是玩手机不学习。”

这种安慰其实对你没有帮助,仅仅是安慰而已,或者有的好朋友直接给你答案:“那你就这样做,你就那样做,你把可以电脑关起来,你不要让他玩电脑,要跟孩子约定用电脑时间。”

这种给你答案其实对你也没帮助,好朋友是想给你答案但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他没有了解你孩子真正遇到的困难,所以那该怎么办?用乒乓球式好奇的对话。

再举个例子,我的儿子厌学后问我:“我可以不上学吗?”,我回答孩子就是用的乒乓球式好奇的对话,给他好奇,不给答案、不说道理,然后不指责,同时不问他为什么?

因为为什么有负面的意涵,爸爸妈妈通常会说:“你为什么讲不听?”“你为什么总是拖拖拉拉?”,所以这个为什么本身没有问题,可是现在的孩子听到了心里面会有一种被质疑指责的感觉。

因为孩子可能会有个不好的感觉,所以我希望大人跟孩子对话别用为什么?我一般把它换成:怎么啦?还好吗?发生什么事了?我很好奇……来取代为什么。

我当时跟孩子的对话是这样的,我给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下:

首先我蹲下去,看着孩子的眼睛,叫孩子的名字:“钟铭啊,你不想上学啊?”

儿子点点头:“嗯。”

然后我停顿了10秒钟后,开始好奇孩子

“钟铭啊,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这个问题呢?”

儿子回应我:“前几天才想的。”

接着我问他:“发生什么事了,你会这么想的啊?”

儿子回应我:“我已经在家快1个月了,我……”

我说:“你在担心什么呢?是不是没有去上学担心学习落下了啊?”

儿子点点头。

我说:“爸爸如果答应了你不去上学,你又准备做什么呢?”

儿子回答:“我不知道……”

我说:“如果你不去上学,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有难过吗?有焦虑吗?”

儿子回答:“有点难过。”

我说:“其他跟你一样大的孩子现在都每天去上学,而你现在不想上学,并且也难过,那你是怎么看自己的啊?”

儿子哭了:“我觉得我自己很笨、很糟糕。”

聊到这里,我才发现我们原来的教育不是让一个孩子变得有力量,我们的教育是让一个孩子觉得自己糟糕,教育怎么会这样?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了解孩子的内心,假设孩子的刚才这个问题,如果是问你的话:“我不想上学,但是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并且我现在也很难过,我该怎么办?”,你能帮他吗?你能够帮助他变好吗?你通常就告诉他:“你要振作啊,不要老是玩手机打游戏啊,少看电视啊。”,很多大人都是这样回应的,但是对孩子没有用。

那我是怎么接着引导孩子的呢?我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跟孩子说:

“钟铭啊,你不上学在家也有快1个月了吧,说真的,爸爸心里还是有些担心跟焦虑的,因为爸爸从小就被教导,像你这么大的年龄,不仅应该认真读书,而且还要努力把成绩搞好。爸爸这么说,你心里会不舒服吧?”

儿子回答:“不会。”

我说:“钟铭啊,那你想不想多读点书啊,哪怕在家里没上学?”

儿子回答:“我想,但是我又怕做不到。”

我说:“钟铭啊,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会担心做不到呢?”

儿子回答:“我容易分心,我有时候忍不住会去玩手机。”

在这里,我并没有就儿子玩手机的事情去深入探讨,我接着正向好奇引导:

“钟铭啊,爸爸问你,你想不想在家多读点书?”

儿子回答:“想,可是我担心做不到。”

我说:“钟铭啊,我只问你要不要?我并没有问你是否做得到?”

儿子回答:“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我说:“钟铭啊,你是不是怕自己做不到,所以你才不想上学的啊?”

儿子又点点头。

我说:“你一直想要但是又做不到,会让你很难过吗?

儿子回答:“对”

我说:”如果爸爸有个方法来帮助你,慢慢的往前进步,你会想在家多读点书吗?“

儿子回答:“想”

我说:“你想啊,钟铭啊,你一直这么难过,你怎么还可以这么上进,不想放弃啊?”

儿子回答:“因为我还是想哪天可以去上学。”

我说:“钟铭啊,爸爸很好奇,你刚刚说不想上学,怎么爸爸才说几句话,你就想了?

儿子回答:“因为我之前觉得妈妈给我报的那些补习班都没有用。”

我说:“爸爸陪你,好吗?”

儿子回答:“好啊”

各位爸爸妈妈,从这个案例应该看到孩子分心是个非理性行为,分心这里面有一个稍微复杂的成因,小时候孩子如果爸爸妈妈都叫他要听话、要认真、要专注,可是我们没有跟他对话,他就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真的心静下来。

我们设想我们的脑袋里面多少这样的声音:“你要认真、你要努力、你不能再这样拖拖拉拉”,这都是大人给你的声音,它就成为你脑袋里面让你不能安心的一个声音。

这地方虽然说起来有点复杂,但是你一旦展开自己的好奇心,开始练习乒乓球式的好奇对话,刚开始大部分父母能好奇1个,2个,当父母亲只要与孩子对话达到10个好奇以上,你渐渐的就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大人以前从来没有把好奇成为孩子的素养,我们都马上拿答案、道理作为评价,“这个东西不能这样,这东西不可以,那么这样子,长久以来孩子们也失去了好奇心,他就慢慢没有创意了。

但是我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想堕落,问题是爸爸妈妈只是告诉他道理,“你要加油,你要努力,你要听话。”,孩子其实是很沮丧的,如果越小的孩子你就能与他对话,那么他就有非常好的发展。

我这里有个感概,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很重要的一点,如果父母不改变孩子很难改变,父母暂时改不了可以慢慢来。

也许你会从刚才那段对话,父亲答应愿意陪伴孩子或者是教孩子的话,孩子的心就跟着进来了,父亲多陪伴孩子是很重要的,但是并不一定要亲自教孩子的。

很多的大人问我:“我孩子初中厌学了,在家学习是不是那我一定要教他?”,不用的,其实孩子有觉知,他就能够专注了,能够自己负责了。大部分父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教孩子,而且有些时候父母亲也不会教,就觉得越教越烦,反而让自己越来越糟糕。

结束语: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如何教育问题,父母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沟通方法,摒弃原有的听话模式,用乒乓球式好奇的对话多与孩子沟通,逐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互动性。

父母经常运用好奇的对话能够带来孩子的觉知,孩子的觉知带来他内心的力量增长,支持孩子健康发展,父母可以不用亲自教他,我们父母只要花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高质量的陪伴。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高情商的孩子更易成功,如何培养?5招告诉你!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不肯长大的父母|精选
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到底是谁在叛逆
孩子啊,我们拿什么去拯救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