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刘三姐》诞生记

袁成亮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刘三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这部影片将优美抒情的音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漓江的山色水影和谐地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呢?本文试就所接触资料就此作一披露,以卿读者。



1959年,由季康作词、雷振邦作曲、王家亿导演的电影《五朵金花》在全国公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影片中男女对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对唱在《五朵金花》在影片中份量并不重,但由于它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使作曲家雷振邦萌生了全部采用对歌形式来创作一部电影的想法。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还有词作者乔羽。当时乔羽正在广西采风,对当地极为普遍的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尤以当地的彩调剧《刘三姐》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广西是传说中“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性情豪放洒脱、敢于蔑视权贵、直言仗义的刘三姐是老百姓所尊崇的偶像,其中尤以柳州地区最为明显,刘三姐的牌坊、塑像在那里随处可见,各种民间文艺形式中也都有刘三姐的身影。其中彩调剧因其形式活泼,表演洒脱奔放,唱舞曼妙风趣,非常适合塑造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形象。乔羽来到广西时正值当地为打造“刘三姐”这个文化品牌在全自治区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刘三姐》汇演。各个剧种、各个剧团、各式各腔的“刘三姐”在舞台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令乔羽大饱眼福,并由此萌发了用对歌艺术形式来表现刘三姐的创作构想。柳州市文化局对此也十分感兴趣,双方并达成了初步合作的意向。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正当乔羽与柳州方面就舞台剧《刘三姐》进行合作协商时,长春电影制片厂领导在报上看到乔羽在广西采风及广西刘三姐大汇演的报道后,对刘三姐上银幕一事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询问导演苏里:“我们想将刘三姐搬上银幕,你愿不愿意到广西和乔羽一起做刘三姐剧目?”苏里当时正在执导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一时没法脱身去广西,便写信给乔羽问这个戏值不值得拍成电影。很快苏里便收到了乔羽的回信,乔羽在信中称:“将刘三姐搬上银幕,这件事简直太值得了。”并邀苏里亲自来广西看看地方戏刘三姐。

几个月后,苏里拍完手中的戏后来到广西就拍摄一事进行“调研”,乔羽将自已关于拍摄刘三姐的思路向苏里作了介绍,并带苏里在各处看戏。但苏里看了戏后觉得有些失望,觉得这些戏很像旧剧“花旦戏”,还有什么尿壶、媒婆这类的设置,如果按原戏拍的话,气魄不大,而且唱词也很一般。他觉得如果用对歌形式将《刘三姐》拍成电影的话,必须得花大力气,动大手术才。作为一部音乐故事片,片中的音乐如何是个关键。苏里和乔羽从柳州回来后,立即邀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加盟《刘三姐》的创作。

“什么水面打跟头?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哎,鸭子水面打跟头,大船水面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乔羽有着极其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为一部古装民歌影片创作剧本恰好是发挥他才能的绝好机会。他为《刘三姐》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既讲究韵律又明白畅晓,朗朗上口。当时乔习与苏里住上下楼。乔写完一章就传下来一章,苏里便将其改分镜头剧本,速度相当快,配合也极为默契,两人仅用了12天时间就把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完成了,并且通过了上面的审查。

剧本完成了,这下要看雷振邦的戏了,雷振邦拿着乔羽和苏里合作的剧本南下广西,广泛搜集当地壮族民歌曲调,并根据影片需要,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创作出一首首与歌词,与人物身份、情感十分贴切的,富于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优美旋律。后来电影《刘三姐》一炮走红,雷振邦可谓立了大功。


剧本及音乐完成后,1960年夏天,苏里便带着《刘三姐》摄制组来到了风影秀丽的漓江之畔。柳州是刘三姐的故乡,此次拍电影自然也少不了柳州方面的帮忙。根据广西方面的要求,电影中的刘三姐扮演者必须是广西人,柳州方面为此还特别推荐了一个演员。但苏里却嫌这个演员嘴唇厚了些,上镜不好看。他认为,电影要拍得吸引人,刘三姐的形象至关重要,一定要找一个漂亮秀气的女孩子来演。结果,苏里只给这个女演员试了一个镜头便停机继续寻找刘三姐。当他听说广西剧团里有个学生长得很好看,便派人将这个女孩接来试镜。这个女孩名叫黄婉秋,当时还是桂林戏剧学校的一名学生。尽管女孩那姣好的面容,甜美的歌声打动了苏里,可惜的是她只有十七岁,对于刘三姐来说,年龄显得太小。苏里便让她扮演《刘三姐》中舟妹。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刘三姐还是没有中意的人选,无奈之下,苏里便根据广西方面的推荐选了四个人试镜,拍了样片后到北京文化部电影局送审。

文化部电影局领导以及几位艺术家在看了样片后对这四名刘三姐饰演候选人都不满意,认为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都和角色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倒是戏剧家、时任艺术局局长的田汉慧对扮演舟妹的演员很是看好。他对导演苏里说:“我看,那个扮演舟妹的演员不错,是不是考虑让她演刘三姐?”田汉慧的话立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黄婉秋便由舟妹变成了刘三姐。

演员找到了,苏里便开始投入紧张的拍摄,不曾想影片开拍不久,苏里便被开水烫伤。他在谈及当时情形时说:“我那天天一亮就起来跑到厨房里拿了一个凉馒头吃起来,就在上台阶的时候,前面两个剧务担着两个木桶的水爬坡,我跟在后面,没想到那个木桶忽然爆裂开,里面刚烧开的水一下子就全部向我泼了过来。后来大家看到我被烫伤得如此严重都吓哭了,赶紧送到桂林医院。”尽管伤的不轻,但他心里却掂记着影片的拍摄。伤未好,他便出院继续拍电影。当时两条腿被打上石膏不能动,上身赤着膊身上一层层脱皮,他便躺在担架上指挥,最多一天拍摄了七十多个镜头,就是那个400多人的对歌场面,电影拍完了大家送给他一个绰号“拼命三郎”。

刘三姐是黄婉秋拍的第一部电影。怎样把刘三姐的聪明、智慧、大胆、泼辣的性格,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对于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小演员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黄婉秋是学戏剧的,演时动作很容易夸张,而且她原来演的舞台戏讲究的是笑不露齿,这与刘三姐的“粗放”有很大距离。开始时黄婉秋很不适应。导演苏里就耐心地一点点地教,逐场逐段地讲。他对黄婉秋说:“刘三姐是一个山野女子的形象,虽然很粗,但不失温柔。拍电影是要讲生活化的。”有时达不到要求,苏里也不生气,实在憋不住说了句气话,随后又马上向黄婉秋道歉。正是在苏里的耐心指导下,黄婉秋很快进入了角色。为了使刘三姐的形象更完美,苏导要求当时最好的女配音演员张桂兰为她配对白,傅锦华和蔡秀英配唱段。傅锦华是广西著名彩调表演艺术家,原本是电影《刘三姐》主演第一人选。尽管她最终没能在电影中出演她心仪已久的刘三姐,但她却毫无怨言地帮助黄婉秋演好这个角色。

看过《刘三姐》的观众对片中那优美的景色一定会记忆犹新。当初,苏里带着一帮人来到桂林漓江时就被她那优美的景色吸引了。多年以后,当他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初我们选外景为什么选中了桂林漓江,我们看到了漓江的水简直惊呆了,不可想象怎么会有如此清澈见底的江,还有那山都是一座座独立存在的清秀得很。不像北方是群山绵延的样子。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上演刘三姐动人的故事。”摄影郭镇铤和尹志在拍摄中充分把握影片“以情动人、情景交融”的创作基调,充分运用漓江的有利环境,精心选择每一个镜位,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角度把“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婀娜多姿,鬼斧神工,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拍得美不胜收,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1961年,经过全剧人员的共同努力,电影《刘三姐》终于拍摄完成了,影片送审也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同年,影片在全国公映,引起轰动,被称为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电影《刘三姐》不仅征服了国内观众,在港、澳及东南亚世界华人圈内也引起了震动,并被誉为“山歌片王”,在新加坡《刘三姐》曾经创造了连续两次各上映120天的电影放映纪录,马亚西亚还将这部影片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1963年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刘三姐一举夺得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美工奖和最佳男配角奖等四项大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刘三姐》拍摄的台前幕后
“刘三姐”:现实中嫁给了“阿牛哥”,恩爱50年,幸福美满
永远的《刘三姐》和只拍过三部电影的黄婉秋
独家视频︱黄婉秋,广西刘三姐,从少女到77岁,美丽一辈子,对爱情也忠贞不渝
“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今晨去世,享年80岁!“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
“刘三姐”黄婉秋病逝:丈夫何有才的心最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