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篇 在逆境中崛起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第一章 苦难的童年  

1919年8月9日,在风景如画的浙江湖州西边水城门旁的一座老宅里传出一阵婴儿呱呱坠地的啼哭声,“是个男孩子!”宅子的主人喜不自禁地叫道。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闻名海内外的金鱼画家,人称“金鱼王”的凌虚,那位宅子的主人就是凌虚的父亲凌汉堂。望着襁袍中的儿子,父亲的眼里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自已的儿子能象他的祖父那样甚至超过祖父成为一个大生意人。其实,父亲的这种期待并非没有来由。


  凌虚的祖父凌正卿是当铺的一个老板,父亲受过中等水平的文化教育,在兄妹中排行老三,是个本份老实的一介书生。当祖父还健在时,父亲凭着祖父的庇护,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祖父离开人世时,尽管父亲已有18岁,但由于不善理财,家产归由大伯和二伯掌管。平日衣食不愁的父亲几乎在一夜之间意识到了“自强”二字的份量,他毅然离开家乡到杭州惠迪商业银行当了一名练习生(学徒),开始了自已的事业。父亲到杭州后不久,便与湖州一位账房先生的女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夫妻恩爱,日子过得倒也平和,尤其是儿子的到来更为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乐趣。凌虚五岁那年,在事业上已有起色的父亲便将妻儿接到了杭州。在杭州的那一段日子是凌虚童年生活中最为欢乐的时光。父亲爱好艺术,也收藏了一些名人扇画,母亲吴海贞接受过一些教育,也算是个文化人。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凌虚对艺术自然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自小就喜欢到处涂鸦。有一次,父母带着只有五岁的凌虚及妹妹到西湖游玩。在风景如画的西湖旁,凌虚被那碧绿的湖水、漂亮的游船深深地吸引了。一步一景,他怎么也看不够。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他才在父母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生平第一次见到的人间仙境。回到家里,凌虚便迫不急待地拿出纸笔涂抹起来。看到纸上那栩栩如生的船只和行人,父亲不禁大为惊讶“这孩子有艺术天赋!”。自此以后,父亲便有意识地培养和挖堀儿子在艺术上的潜力,他收藏的二十余件扇面画自然也成为凌虚临摹对象。每每回忆起父亲的教诲,凌虚总是不无感慨地说:“我的父亲虽不是画家,也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有较为丰富的艺术细胞,仔细考究起来,我的艺术因子与父亲的遗传该是有密切关系的。”

  正当凌虚象一只雏鹰在艺术天堂里跃跃欲试时,一场不幸降临到了这个温馨的家庭。凌虚七岁那年,父亲不幸染上了肺病。父亲病倒,全家顿时断了生活来源。为了节约费用,父亲不得不拖着病体带着壮志未酬的悲哀举家搬回了湖州老家。就在回到老家的第二年,年仅三十岁的父亲就撒手西去了。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看着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母亲从早到晚哭哭啼啼,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父亲去世时,家中已是一贫如洗,为了能使孤儿寡母生计有一个着落,外祖父整日奔进忙出地与伯父们磋商复磋商。而母亲领着凌虚和弟妹一家跪到在有钱人家的脚下,只为求得一口为父亲下葬的棺材!父亲的离去给凌虚带来的心灵创伤是永远也无法弥合的。自打父亲去世后,原先热闹的门庭一下子变得异常落寞,昔日的小伙伴们也不愿来找他玩了,这使凌虚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人情的暖冷、世态的炎凉使原本性格活泼的他也逐渐变得孤独而要强。转眼间到了大年三十,当邻家的小孩开始着上新装嬉戏打闹时,母亲只能将一双新做的布鞋悄悄地放在了凌虚的床前。第一天一早,当母亲看到儿子脚上依旧是那双破旧不甚堪的布鞋时,不由得一声长叹:“这孩子,唉!”其实,母亲心里很清楚:新年对于没有父亲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儿啊,你长大后一定要争气,要好好做人,否则对不起你地下的父亲!”母亲这句话连同为父求棺那一幕深深地印在凌虚那幼小的心灵里,成为他日后与生命抗争的一种动力。

  父亲去世后,全家仅靠伯父及外祖父那一点微薄的资助已难以维持生计。迫不得已,母亲便将8岁的凌虚送到外祖母家寄养。外祖父是一家大地主家的账房先生,读过私塾,平日也喜欢收藏名人字画。这种家庭文化氛围很适宜喜诗爱画的凌虚。湖州北街有家铅照店,门口挂着梅兰芳及电影明星的照片。这些漂亮的头像令凌虚很是着迷。他常常爬在窗户上看画师如何作人物肖像画,一看就是半天。看多了,他自已也禁不住跃跃欲试。他央求母亲去文具店给他买回九宫格和铅粉,凭着记忆将看到的肖像画照从脑海中临摹下来,倒也八九不离十。不久,凌虚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村里一些长辈们也拄着拐杖来请他画像了。这令他那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得到了稍稍的安慰。

  或许是过早饱尝人世间世态炎凉的缘故,凌虚对大自然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情感。他一有空就跑到学校旁边的池塘边静静地看着塘里追逐嬉戏,自由逍遥的鱼儿。有时还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根小棍在地上画起来。有一次,不会游泳的他甚至跳入水中学鱼之沉浮,差一点丢了卿卿小命。在外祖父家隔壁县商会的庭院里养着十来缸金鱼,凌虚几乎天天去看,一边观察、一边写生。喜文好诗的外祖父、外祖母对这个瘦小的小外甥也疼爱有加,教他识字,背诵唐诗。父亲在世时的那种快乐在外祖父这里又得以延续。

  正当凌虚在外祖父这里静静地享受童年的乐趣时,一个恶耗从老家传来了:家中老宅及全家赖以生存的一点财产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吐噬殆尽。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仅13岁的凌虚不得不辍学回家,并经人介绍到离家150里外的浙江路仲丝行学生意。虽说是学生意,其实也是替老板打工。尽管他学的很努力,但没多久便因人小力乏被老板辞退。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回家后不久,凌虚不幸又患了伤寒症。这一病就是3年,幸亏母亲、外婆的悉心照料,方才捡得一命。望着体弱多病、瘦若棒材的孩子,母亲决定让凌虚去学医,一来保证将来能有一口饭吃,二来对于儿子身体恢复也有一些帮助。这样,在费了一番周折后,凌虚拜在了一位名叫宋鞠舫的中医门下。宋中医为人善良正直,家里有很多藏书。在学医期间,凌虚除了阅读《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等到中医书外,还在宋中医设立的私塾里补习文化课,学习《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古文佳作。宋中医不仅医术好,而且学识渊博。在他的教诲下,凌虚文字功底也日渐深厚。他写的一篇名为《理法论》的命题作文还被宋中医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讲解。文章的大意是:做人应当懂得道理,人与人之间只有讲道理才能把事做好;如果不讲理,就要产生是非、发生矛盾,矛盾发展到严重程度,就应当由法律来治理。但愿人人讲道理,不要发展到要靠法律解决的地步。此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凌虚理论思维的开始,并由此开始养成注重原则、为事求真的性格特征。

  光阴如箭,转眼间,凌虚在宋中医那里已度过了三个年头,也该到“毕业”时候了。为了使儿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母亲又花钱托人将凌虚送到杭州一位颇有名气的冯姓中医处“深造”。在此之前,冯中医手下已有两位徒弟了,一位是曾与凌虚同在宋中医那里学习的湖州同学,另一位是来自绍兴的许姓乡医。这位老兄当时已三十有余,拜冯中医为师只不过是为了“镀镀金”以赚取求医者的信任罢了。凌虚原本是怀着崇敬和十二分的期待来到冯的门下的,然而没多久,他便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原来冯中医并非是靠着自已的本事,而是是凭着他那在当地声名显赫的父亲“出道”的。他打着父亲的旗号敛聚了不少财产,其父去世后不久,他便拥有了自备汽车和洋房。斯人既无才又无德。当时来他这儿看病的有许多来自乡下,家境甚是贫寒。对于这些“榨不出油水”的病人,冯中医总是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哀叹说:“不行了,要死了,快回去吧,看也看不好的。”任凭病人家属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每每看到这情景,凌虚心里总是一阵发恨。一天上午,一个衣衫褴褛的病人被人用门板抬了进来,冯医生照例又是一声叹息:“不行了,快抬回去吧。”病人母亲在苦苦哀求没有结果后,无奈地陪着那位可怜的儿子一路哭哭啼啼地回去了。看着这一幕,凌虚的心颤抖了,一种强烈的同情心使他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了。当天下午,他趁冯医生出诊的机会与那位绍兴师兄根据病人留下的地址在一家茶店里找到了那位昏迷不醒的茶店学徒工,当即为其开了一副药方,并告诉其母:只待大便一通,热度一退就会好的。随后在病人家属千恩万谢中离开了茶铺。那一晚凌虚睡得特别香。第二天中午,不知内情的病人家属专程赶到冯医生家谢恩,一见到冯医生就说:“多亏您派了两位徒弟到我家救了我儿子一命,真是大好人哪!”站在一旁的凌虚见状大惊,心想冯医生这下肯定饶不了他和师兄。果然,听了这位母亲的话后,这位“好人”用怪异的目光盯着凌虚和师兄,脸上泛着僵硬的苦笑。待病人走后,冯医生毫不留情地叫他俩滚蛋。尽管凌虚心中早对冯有厌恶之情,曾多次想离开他,但一想到家中好不容易将自已送到这儿来,回去怎好向母亲交待,他实在不愿再伤母亲的心。无奈之中,他便托人到冯处讲情,这才免于被驱之命。倒是那位绍兴师兄无此顾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冯宅。

  就在此事发生后不久,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随后又传来了日本人进攻上海的消息。胆小如鼠、整日惊魂不定冯医生遂留下凌虚与一位门房在城内给他看房子,自已则带着老婆孩子逃到50里开外的大山去避难。冯医生走后,日本飞机也频频光临杭州城。城内房子经常在一刹那间变成断垣残壁,人更是随时都能变成血肉模糊的尸体。平时热闹的马路上也人影全无,冷冷清清。是年秋,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此时的杭州城内早已是十室九空。凌虚和门房觉得这样呆下去也不是办法,弄不好连自已的小命也得搭上。于是他俩连夜赶了四、五十里路来到冯医生那儿。冯医生见到他俩很是恼火,要他们立即回去看门。其时,日军炮火离杭州也只有七、八里路了。冯医生在山里也不敢呆了,决定逃往上海外国租界避难。母亲得知此消息后,为了凌虚的安全,也为了使儿子能继续随冯医生学医,便派人去求冯医生把凌虚也一起带到上海去。说了好半天,冯医生才勉强答应下来,并称:带到上海可以,但一到上海,我就不管了。“不管就不管吧,只要能到上海总比留在家里安全吧。”就这样,凌虚同门房一起赶到杭州火车站与刚乘汽车过来的师傅一道踏上了晚上8点开往宁波的火车,这也是抗战爆发后杭州开到宁波的最后一班火车。为了防止日机的轰炸,火车里的灯全部熄灭,车厢里一片黑暗。火车尚未到余姚,便听到一阵阵轰响,车身也随之剧烈地摇晃起来,乘客们都以为是火车遭到敌机的轰炸,车厢里顿时乱成一片。后来才知道,那阵轰响来自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向浙东进攻而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的毁灭性爆破。火车到余姚已是晚上9点多钟的光景了,凌虚和门房下车便与师傅一起匆匆赶到曹娥江边,准备乘小摆渡船到宁波去。曹娥江虽不阔,但水流却很急。由于渡船少,凌虚好不容易登上了一只小船,但不曾想到,由于争上船的人很多,致使小船失去平衡,翻入水中,乘客们象一只只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凌虚与门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上了另一只开往宁波的小船。在宁波呆了一天,次日晚上,他们又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轮船。在逃难中失了面子的“贵族”们一旦到了轮船上便又显示出他们的“尊贵”来了。冯中医夫妇及儿子女儿保姆依次入住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四等舱,而凌虚与门房则在一间堆放海产满是鱼腥味的五等舱里打开随身带的铺盖就地“入梦”,他实在是太劳累了,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味道不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1)
中国人的亲戚关系大全!
男子做DNA检测,发现外公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五代同堂称呼大全 大家不用愁怎么称呼了
少年儿童传统礼仪您知多少会做多少?第二章家庭礼仪第一节亲属称谓与五伦┃山伯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