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雷州乡贤吴正卿

      说明:百度百科上已有“吴正卿(元代南宁军知军事(雷州乡贤))”词条,本文为该词条的解释说明内容,请各位互相参看。本文偏向于纠正吴氏上族的族谱错误记载。

       查雷州府志记载可知,明代雷州府县学始设乡贤祠,最先奉祀入乡贤祠有五位乡贤:宋吴国鉴、纪应炎、元陈杞、王景贤、吴正卿。此五位乡贤各有贤能,风行草从,德厚流光,泽及明清两代的学子。本文根据史料,仅考证其中一位乡贤吴正卿。

在明清两代的《雷州府志》中,都有《吴正卿传》,在《遂溪县志》中亦有传,还有散见于《廉州府志》、《广东通志》、《元诗选》等史料中的《吴正卿传》。这些史料中,以《雷州府志》、《元诗选》中的《吴正卿传》最为详细,而两份传记大同小异,差异不大,因此本文就以“万历《雷州府志》卷之十七.乡贤志”中的《吴正卿传》为基础,辅予其他史料,进行考证。

    《雷州府志》载:“吴正卿字素臣,遂溪人,由化州路学录赴湖广丁巳乡试,后期(后期:迟误期限)授平湖书院山长,历仕至南宁知军。《元诗选》癸集载:“正卿字素臣,号太素,遂溪人,化州路学录,赴延祐丁巳湖广乡试,后期授平湖书院山长,历仕至南宁军知军致仕。”吴正卿字素臣,号太素,雷州路遂溪人,由化州路保举推荐参加元延祐丁巳年(1317年)湖广乡试。在《元诗选》癸集中,存有他写的两首诗歌《丁巳赴湖广乡试晓发城月驿待友人周景沂不至诗以督之》、《山村即事》,其中《丁巳赴湖广乡试晓发城月驿待友人周景沂不至诗以督之》应是吴正卿赴湖广乡试时,写给友人周景沂的。元代初年取消科举,后为便于选举人才,于延祐初年复科,四年后吴正卿由化州路保举参加了延祐丁巳年的乡试,因迟误了期限而只被授予平湖书院山长职务。平湖书院是雷州著名的书院,始建于宋,原名莱泉书院,元初改名平湖书院,清改为浚元书院,今在雷州西湖公园内。元时科举只有两级:乡试和会试。乡试由地方保举有德有才的人才参加,吴正卿即是由化州路保举去参加延祐丁巳乡试,即使迟误了期限(最大可能是因路途遥远而迟误),因他是地方保举的人才,朝廷惜才依然授予其“平湖书院山长”职务。

南宁知军,全称为“南宁军知军事”。《元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下州:达鲁花赤、知州并从五品,同知正七品,判官正八品,兼捕盗之事。”“诸军,唯边远之地有之,各统属县,其秩如下州,其设官置吏亦如之。”由此可知“军”是元时的边远地方行政区名称。按元制,南宁军相当于下等州的级别;南宁知军为从五品官,相当于下等州的知州。吴氏族谱记载吴正卿被封为中宪大夫(四品散官),符合朝廷“退休升一品”的惯例。

乾隆《琼州府志》卷七儋州表:南宁军至元十五年属琼州路,隶湖广中书行省,仍领三县。又道光《琼州府志》载(引载于《元史地理志》):南宁军至元十五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领县三:宜伦、昌化、感恩。由此可知南宁军不是广西南宁,而是元时位于海南岛的地方行政区,管辖三县,范围为今儋州、昌江、东方一带。族谱误记南宁军为广西南宁府

《雷州府志》载:所至绝干谒,民有遗思。俸入事亲有余则周党里之急,家无余羡。”《广东通志》卷三十九.名宦志:“吴正卿,字素臣,遂溪人。元统间为合浦县尹,邑以邻近乡井,每多私谒,卿一概杜绝。至所得薪俸必先以奉亲,余悉捐以周族党,囊无长物。海北宪臣交章荐之,仕至南宁知军,既去民有遗思。”上述文字记载了吴正卿的德行,他在担任合浦县尹时,因任职地址距离家乡雷州路遂溪县近,乡人经常找他办事,吴正卿一身正气,一概回绝。他的薪俸除了奉养亲属,其他的全部捐献帮助乡亲,自己囊无长物。他每次离任,百姓都对他念念不完。他的德行评价,在其他方志中,亦有记载。崇祯《廉州府志》卷九.名宦志:(合浦县尹吴正卿)既去,民有余思。万历《琼州府志》卷九:(南宁知军)吴正卿,遂溪人,在官绝私谒,去民思之。吴正卿当官的地方都距离遂溪不远,乡人私谒,求办事肯定多,在元代腐败的官场,他能保持清廉,做到“所至绝干谒”,实在不易。

《雷州府志》载元统间为合浦、临桂尹,海北、广西两院交荐其剡略曰:人才国家之元气,风纪之耳目,必元气充而耳目明,斯国家隆而风纪振,正卿宜擢。”又万历《雷州府志》卷十四记载“乡举,元统间,吴正卿”。元统年为1333-1335年,只有三年时间。由此可知,在这三年间,吴正卿完成三件事:中举、任合浦县尹、任临桂县尹。元代共有十六次科举考试,其中在元统间的科举考试只有一次,即“元七考:元统元年(1333年)三月,廷试进士,一百人及第。同同李齐分别为左右榜状元。刘伯温余阙等赐进士及第。”那么根据《元史》选举一推断,属于“元七考”的乡举考试应在元统元年的前一年(1332年)八月份,也即是吴正卿是1332年中的乡举,族谱误记吴正卿于丁巳(1317年)乡试时中举。

根据元统间为合浦、临桂尹”可知,公元1332年吴正卿中举,从而在1333年被任命为合浦。崇祯《廉州府志》卷七秩官志(二十三页):(合浦县县尹)吴正卿,元统间任,有传。又,嘉庆《临桂县志》卷二十三秩官(四页):(元县尹)吴正卿,后至元间任。即是后至元年,吴正卿担任临桂县尹。后至元五年,临桂阳桥毁于火灾,朝廷打算选“廉且能”者主持重建,当时吴正卿是选择对象之一。在《粤西文载》卷三十四,与吴正卿同时代的广西官员巴图尔丹(又名伯笃鲁丁)写的《阳桥记》,记载了此事“至元五年冬十二月,(阳桥)遭火延毁,时天沍寒,老者、弱者、伛偻而提携者皆病于厉揭,盖国中之市,当渉者众,往往争先,有垫溺之忧。宪司大夫患之,责于连帅,帅择属官之廉且能者经营之,于是监郡教化推官唐棣、录事长官也先下尼、临桂县尹吴正卿咸在是选。”此段内容证明,在后至元五年(1339)十二月,吴正卿还在临桂县尹任上,他最快是在后至元六年被提拔为南宁知军。族谱误记吴正卿逝世于后至元三年(1337年)。

《雷州府志》记载居风宪秩满,封其父朝进如其官,时年八十一。”此句记载了吴正卿考察期满后,国家按规定提拔了他,并按规定赠官给他的父亲吴朝进,那时吴朝进已经八十一岁。《元诗选》又记载“以临桂尹赠其父为海康尹”,即是吴正卿在临桂县尹任上时,朝廷赠官“海康尹”给他的父亲吴朝进。按照元朝“赠官”的规定,吴正卿在任县尹时,品级不符合为其父“赠官”的规定,他应是在临桂县尹上被提拔后,品级提高,将要赴任南宁知军时,朝廷按规定赠官给他父亲。族谱误记吴正卿父亲为吴发进。

朝廷赠官“海康尹”给他的父亲吴朝进,吴朝进时年八十一岁,由此推知,吴正卿此时大约六十岁左右。又《琼州府志》载吴正卿后至元间任南宁知军,可以推知吴正卿只能是后至元六年(也就是后至元年最后一年,即1340年)被提拔为南宁知军,此时他的父亲吴朝进八十一岁,那么可以推知吴朝进生于1259年(1340-81),即宋理宗开庆年(己未年),同时推吴正卿出生年份不是族谱记载的宋理宗淳祐癸卯年(1243年)理由是他不可能比父亲吴朝进出生更《元诗选》又记载吴朝进“寿八十五而卒”,那么可以推知吴朝进生卒年份为宋理宗开庆年(己未年,1259年)~元惠宗至正四年(甲申年,1344年)。

《雷州府志》记载:里人贺以诗云:“未晓官贵文章贵,不独亲荣闾里荣。青史旧书吴太守,素臣新传左丘明。”这首诗应该是祝贺吴正卿获得提拔,将要到任南宁知军。根据下文“正卿致政时已得聋疾”推断,吴正卿被提拔时应该已经有耳聋的症状,所以邻里才将他与失明的左丘明相提并论。

《雷州府志》记载:正卿致政时已得聋疾,副使卢嗣宗以宾礼延至郡学,咨以利病置灰盘中,从容手书与语竟日,名重当时”此段文字描述了吴正卿退休的情况。在《元诗选》的《吴正卿传》中,是这样描述:素臣寿七十五,致仕时已重听,宪副使卢嗣宗知其名,安车迎以宾礼,延至郡庠,咨以利病,从容以灰置盆中,手书与之语竟日,其见重于时也如此。

吴正卿致仕(致政,即退休)时已经耳聋。有人认为他退休年龄是七十五岁。《元诗选》中的《吴正卿传》,有人这样断句:“素臣寿七十五致仕,时已重听......”即是认为吴正卿七十五岁退休。但是,根据史实,他不会是七十五岁退休。《元史》选举四:“凡官员致仕:至元二十八年,省议:“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应致仕。今到选官员,多有年已七十或七十之上者,合令依例致仕。”大德七年,省臣言:“内外官员年至七十者,三品以下,于应授品级,加散官一等,令致仕。”据此,按照元代的官方规定,元代官员应在“七十”致仕。

又由前文可知,吴正卿从临桂尹被提拔到南宁知军时,年龄六十左右,那么他任职到七十五岁时,他的任期将长达十年左右。按照元选举制中的“考课”(考核)规定,三年一次对官员进行五事考核:“凡选举守令:至元八年,诏以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役均五事备者,为上选。九年,以五事备者为上选,升一等。四事备者,减一资。三事有成者为中选,依常例迁转。四事不备者,添一资。五事俱不举者,黜降一等。二十三年,诏:“劝课农桑,克勤奉职者,以次升奖。其怠于事者,笞罢之。”经过考核后,要么升,要么降,要么平调,即吴正卿不可能任南宁知军十年左右。

何况,吴正卿还可按丁忧、病退等规定,提前退休。

综上,在《元诗选》的《吴正卿传》中,应该这样断句:“素臣寿七十五,致仕时已重听”即吴正卿寿命为七十五岁,他退休时已经耳聋。

“正卿致政时已得聋疾,副使卢嗣宗以宾礼延至郡学,咨以利病置灰盘中,从容手书与语竟日,名重当时”:吴正卿退休后,副使卢嗣宗将他请到郡学,在灰盘中写字请教各种问题,吴正卿从容手书对答到天晚,由此名重当时。

    后记:族谱记载吴正卿世系为:吴超(又名:吴孟魁,为宋代时因苏妃事件从南雄南迁的97户33姓中的一人)——吴教礼(又名吴礼,字天福)——吴允孚(吴氏上族开基祖)——吴览——吴昊——吴日就——吴心得——吴发进(方志记载为吴朝进)——吴正卿。吴正卿为湛江地区的吴氏上族的第七世祖(一世祖是吴允孚),后裔主要有南柳吴氏上族(今霞山区南柳村及周边十几条村等)、文章吴氏上族(今雷州)、源水吴氏上族(今遂溪黄略镇)。


  附:《雷州府志》之《吴正卿传》

     吴正卿字素臣,遂溪人,由化州路学录赴湖广丁巳乡试,后期授平湖书院山长,历仕至南宁知军。所至绝干谒,民有遗思。俸入事亲有余则周党里之急,家无余羡。元统间为合浦、临桂尹,海北、广西两院交荐其剡略曰:人才国家之元气,风纪之耳目,必元气充而耳目明,斯国家隆而风纪振,正卿宜擢。居风宪秩满,封其父朝进如其官,时年八十一。里人贺以诗云:“未晓官贵文章贵,不独亲荣闾里荣。青史旧书吴太守,素臣新传左丘明。”正卿致政时已得聋疾,副使卢嗣宗以宾礼延至郡学,咨以利病置灰盘中,从容手书与语竟日,名重当时。

译文:吴正卿,字素臣,遂溪人,由化州路保举参加湖广丁巳年的乡试,因迟误考期只被任命为平湖书院的山长,后来担任多个官职直至南宁军的知军事。不管到哪个地方任职,他都拒绝拉关系,攀附权贵,他离任后,百姓对他念念不忘。他的收入除了供养亲人外,多余的都拿去周济亲朋邻居,所以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元统年间,他担任合浦、临桂二县的县尹,海北和广西两院都在推荐他的推荐书上说:“人才是国家的元气,是风教纲纪的耳朵和眼睛。必须元气充沛、耳目清明,这个国家才兴隆且风纪振作,所以应提拔正卿。”考察期满后,朝廷按规定提拔了他,并同时封了他的父亲吴朝进,那时吴朝进已经八十一岁。乡亲们用诗歌祝贺他:未晓官贵文章贵,不独亲荣闾里荣。青史旧书吴太守,素臣新传左丘明。正卿退休时,已经耳聋,副使卢嗣宗当他是贵宾,请他到郡里的学校,向他请教各种弊端和利益,他在放满草木灰的盘中从容书写对答到天黑,在当时有很高的名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籍: 雷州府志
雷州抒怀
《雷州博馆》
沁园春·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外三首)
雷州地名历史
湛江传统三雷地区府、县城隍信仰现状走访记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