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十七世纪西方哲学之三:地域特征与思想体系

十七世纪西方哲学之三:地域特征与思想体系

  

两个区域:一是英伦三岛;一是西欧大陆。  
两个系统:一是英国的经验主义;一是大陆的唯理主义。

  
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感觉经验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认识基础,后者则以先验的理念模式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因此经验主义尤其是产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经验主义,其唯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而唯理主义,出于它们的先验性质,所以它们即使并不完全否认经验的作用,也容易走到二元化的结局中去。  
经验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自有它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而唯理主义系统内部也绝非铁板一块。经验主义发展到贝克莱,已经和唯理主义眉来眼去,秋波传情;唯理主义在斯宾诺莎身上则另有特殊表现。斯宾诺莎虽然也极度重视几何学的作用,却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  
需要说明的是,17世纪的英国哲学固然同大陆哲学有这样的区别,但从其本质上看,无论经验主义也好,唯理主义也好,它们毫无例外都是新兴的成熟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哲学。它们在反对和批判中世纪哲学,在保卫和守护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启迪和总结资本主义思想文明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的分歧,或许只是证明了它们各自的认识局限性,或者从积极方面考虑,只是证明了双方的认识论的特色。它们是以不同色彩绘制出的统一的图案。它们之间的区别,充其量,只是色彩之别。  
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们各自诞生区域的民族文化特色。英国人的务实精神和自由主义风格,大体上就是17世纪经验主义哲学的主调。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的专制传统又促使大陆哲学形成更其抽象与更富于思辨性的理论风格。就总体论之,英国哲学务实明快,长于归纳;大陆哲学抽象深刻,长于演绎。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终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借鉴,相互促进,直至走向新的历史天地。  
但双方的争论绝非没有意义。争论也并非都在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二者之间进行。事实上,批判笛卡尔最为痛切的人物不是英国哲学家而是伽桑狄。  
伽桑狄并非英人血统,而是真正的笛卡尔的法国同胞。自然,苗卡尔的思辨方式和培根所采用的方式差别很大,矛盾也很大;而莱布尼茨对洛克的批评,又岂止哲学问题而已。莱布尼茨与牛顿的矛盾甚至比他与洛克的矛盾还要更激烈也更大。然而,真理岂怕批评。世界的进步尤其是思想的进步若没有真正的批判与驳诘,那么,要想走向成熟都不可能。金在沙中,不淘不得。时代的争议常常如狂风骤雨,然而唯有能够经受住这风雨考验的哲学,才能真正显示出自己的历史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和医生
【好书推荐】】好人完人的哲学大家——《大卫.休谟传》精华分享
康德是否解决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问题?
波普尔及其证伪主义思想
熊光清: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