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薄囊蕨纲—蕨目(四)

薄囊蕨纲—蕨目(四)

18.条蕨科

条蕨科,附生或土生,小型或中型,匍匐或半攀援。根状茎长而分枝,横走或少为直立的半灌木状,坚硬而挺健,有网状中柱,下面生出坚硬的细长气生根。遍体密被覆瓦状的红棕色厚鳞片;鳞片长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而易脱落,基部圆钝,以腹部盾状着生,贴伏或顶端多少松开,边缘常有长睫毛。叶足螺旋排列于根状茎上,远生或密集,往往高达数厘米,与叶柄连接处有关节;叶通常为一形,单叶,疏生,有时簇生,有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时为波状,叶缘有软骨质狭边。叶脉明显,主脉凸起,侧脉分离,单一或二叉,平展或略斜展,密而平行。叶草质、纸质或革质,干后黄褐色,无毛或通常有棕色节状细毛和疏生小鳞片。

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位于小脉的近基部,成单行排列于主脉的两侧,有时紧靠主脉,有时稍离主脉;囊群盖大,肾形或圆肾形,以缺刻着生,红棕色,膜质或纸质,宿存;孢子囊为水龙骨型,长柄由3列细胞组成,环带由1214个增厚细胞组成。孢子细小,两侧对称,椭圆形,周壁表面具颗粒状纹饰或大小和疏密不同的刺状纹饰,外壁表面光滑。

仅下列1属,产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山地。

19.瘤足蕨科

瘤足蕨科为陆生中形蕨类植物。是一个很自然的单属的科,但在分类系统上是孤立的。在许多方面与紫萁科有共同之点。

陆生中形蕨类植物。根状茎短粗直立,圆柱状,辐射对称式,不具鳞片或真正的毛。叶簇生顶端,二型,叶柄长,基部膨大,三角形,呈托叶状,腹部扁平,背面中部隆起,两侧面各有1-2个或成一纵列的几个疣状凸起的气囊体,有时上升至叶柄或叶轴,叶柄基部以上或为三角形(下面为龙骨形)或为四方形(下面圆形),幼时通体有粘质腺状密绒毛复被,但不久脱落,极少残存,两侧有边,上升达叶轴,基部横切面有一个V字形的维管束,两侧反向张开,或者分裂为三个维管束;叶片一回羽状或羽状深裂达叶轴,顶部羽裂合生,或具一顶生分裂羽片;羽片多对,分离或合生,有时基部上延,披针形或多少为镰刀形,全缘或至少顶部有锯齿。叶脉分离,从中肋两侧达于叶边或锯齿,单脉或分叉,通常两面明显。叶为草质或厚纸质,少为革质,光滑,在许多种类的基部下方,有一个明显的疣状气囊体。能育叶直立于植株的中央,具较长的柄,通常为三角形,羽片强度收缩成线形,一般宽2-3毫米。孢子囊羣为近叶边生,位于分叉叶脉的加厚小脉上,幼时分离,成熟后汇合成片,满复羽片下面,幼时为特化的干膜质的反卷叶边所复盖,但以后被成熟的孢子囊羣推开;孢子囊为水龙骨型但有完整而斜生的环带,由20-24个加厚细胞组成,具长而粗的柄,由5-6纵列的细胞组成;孢子每囊68个,四面型,具四个凸出的棱角,光滑透明。

20.水龙骨科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为陆生种类,有部分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高从15公分到25公分左右。根茎绵延状,而叶子通常呈现单一或三叉状,繁衍用的孢子密生于叶背。一般来说,本科植物多生于陆地上、常依附树木和岩石生长。自白垩纪及渐新世、中新世起出现孢子的化石。

水龙骨科为陆生或附生蕨类植物。根状茎横走,被阔鳞片。网状中柱。叶同型或二型;叶柄与根状茎有关节相连;单叶,全缘或羽状半裂至一回羽状分裂;网状脉。

水龙骨科叶柄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

少为土生。根状茎长而横走,有网状中柱,通常有厚壁组织,被鳞片;鳞片盾状着生,通常具粗筛孔,全缘或有锯齿,少具刚毛或柔毛。叶一型或二型,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单叶,全缘,或分裂,或羽状,草质或纸质,无毛或被星状毛。叶脉网状,少为分离的,网眼内通常有分叉的内藏小脉,小脉顶端具水囊。孢子囊群通常为圆形或近圆形,或为椭圆形,或为线形,或有时布满能育叶片下面一部或全部,无盖而有隔丝。孢子囊具长柄,有12-18个增厚的细胞构成的纵行环带。孢子椭圆形,单裂缝,两侧对称。

水龙骨科约有40余属,广布于全世界,但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5属,现有272种,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21.凤尾蕨科

凤尾蕨科(Pteridaceae),蕨目的一个科。其下有5亚科、531211种蕨类植物。其中种属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法可能会产生一定差异。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干旱地区。

陆生大型或中型蕨类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有管状中柱(如栗蕨属),或短而直立或斜升,有网状中柱(如凤尾蕨属),密被狭长而质厚的鳞片,鳞片以基部着生。叶一型,少为二型或近二型,疏生(如栗蕨属)或簇生(如凤尾蕨属),有柄;柄通常为禾秆色,间为栗红色或褐色,光滑,罕被刚毛或鳞片;叶片长圆形或卵状三角形,罕为五角形,一回羽状或二至三回羽裂,或罕为掌状,偶为单叶或三叉,从不细裂,草质、纸质或革质,光滑,罕被毛。叶脉分离或罕为网状,网眼内不具内藏小脉;在凤尾蕨属的少数种在表皮层下具有脉状异型细胞。孢子囊群线形,沿叶缘生于连接小脉顶端的一条边脉上,有由反折变质的叶边所形成的线形、膜质的宿存假盖,不具内盖,除叶边顶端或缺刻外,连续不断;孢子为四面型,或罕为两面型(如栗蕨属),透明,表面通常粗糙或有疣状突起。

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尤以热带美洲为多。

下属亚科:

书带蕨亚科(Vittarioideae)

珠蕨亚科(Cryptogrammoideae)

水蕨亚科(Ceratopteridoideae)

碎米蕨亚科(Cheilanthoideae)

凤尾蕨亚科(Pteridoideae)

22.莎草蕨科

莎草蕨科,蕨目(Filicales)的一科,俗称攀缘蕨科,6属约160种。一般认为该科比较原始,因其特征是孢子囊大,单生,有由厚壁细胞组成的环带围绕顶端。孢子囊通常著生在特殊的小叶(羽片)上,无囊群盖。地下的根状茎簇生或匍匐生长。

陆生直立小型植物。根状茎短而匍匐,有时上升,有毛。叶簇生或近生;叶柄与叶片很不分明,单叶或常为1-多次二歧分枝,或为假掌状簇生于叶柄顶端;裂片为狭线形,仅有一条中脉,能育小裂片或簇生叶顶。或以羽状位于裂片的顶部。孢子囊形体同海金沙科,无柄。1-2行排列于中脉两侧。孢子两面形。原叶体为丝状。

23.金星蕨科

金星蕨科(学名:Thelypteridaceae)为蕨目支序之下一个链束植物地生蕨的科,包括物种约900种。叶为单一或一回羽状复叶,下羽片多少较短。每个小列片有羽状小脉,相邻两组小脉会相连,且从结合点再长出一条连接叶缘缺刻的脉,是所谓小毛蕨脉型,全世界仅金星蕨科鳞片长毛。孢子囊堆为圆形或线形,大多没有盖膜。地生蕨,叶为单一或一回羽状复叶,下羽片多少较短。每个小列片有羽状小脉,相邻两组小脉会相连,且从结合点再长出一条连接叶缘缺刻的脉,是所谓小毛蕨脉型,全世界仅金星蕨科鳞片长毛。孢子囊堆为圆形或线形,大多没有盖膜。

陆生植物。根状茎粗壮,具放射状对称的网状中柱,分枝或不分枝,直立、斜升或细长而横走,顶端被鳞片;鳞片基生,披针形,罕为卵形,棕色,质厚,筛孔狭长,背面往往有灰白色短刚毛或边缘有睫毛。叶簇生,近生或远生,柄细,禾秆色,不以关节着生,基部横断面有两条海马状的维管束,向上逐渐靠合呈U形,通常基部有鳞片,向上多少有与根状茎上同样的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罕有多细胞的长毛或顶端呈星状分枝的毛。叶一型,罕近二型,多为长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少为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通常二回羽裂,少有三至四回羽裂,罕为一回羽状,各回羽片基部对称,羽轴上面或凹陷成一纵沟,但不与叶轴上的沟互通,或圆形隆起,照例密生灰白色针状毛,羽片基部着生处下面常有一膨大的疣状气囊体。

叶草质或纸质,罕为革质,干后绿色或褐绿色,两面(特别是叶轴、羽轴和主脉上面)照例被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极少光滑无毛;羽片下面往往饰有橙色或橙红色、有柄或无柄的球形或棒形腺体,偶有沿叶轴和羽轴下面被小鳞片。孢子囊群或为圆形、长圆形或粗短线形,背生于叶脉,有盖或无盖;盖圆肾形,以深缺刻着生,大都多少有毛,宿存或隐没于囊群中,早落;或不集生成群而沿网脉散生,无盖。孢子囊水龙骨型,有长柄,在囊体的顶部薄壁细胞处或囊柄顶部常有多种类型的毛或腺毛。孢子两面型,罕为四面型,表面有瘤状、刺状、颗粒状纹饰或往往有翅状周壁。原叶体绿色,心形或伸长的心形,常有阔翅,对称,往往具毛或有柄的腺体。染色体基数从2736(缺28)。

广布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少数产温带,尤以亚洲为多。约20余属,属(部分)近1000种,多生于低海拔地区。极少热带产种类达海拔4500米。中国有18属,现知约365种,主产长江以南各省低山区,尤以华南及西南亚热带为多,其中有些属起源于我国或以我国西南为分布中心。

本科植物一些植物的叶可消炎止血。用于烧伤、烫伤、吐血、痢疾。亦有些可作为观赏植物。

24.书带蕨科

书带蕨科,附生植物。根状茎横走,密被具黄褐色绒毛的须根和鳞片;鳞片粗筛孔状,透明,基部着生;叶近生。叶一型,单叶,禾草状;叶柄较短,无关节;叶片线形至长带形,通常宽不足1厘米,具中肋,侧脉羽状,单一,在近叶缘处顶端彼此连接,形成狭长的网眼,无内藏小脉,或仅具中脉而无侧脉。叶草质或革质,较厚,表皮有骨针状细胞。孢子囊形成汇生囊群,线形,表面生或生于沟槽中,无囊群盖,具隔丝。孢子椭圆形,或圆钝三角形,单裂缝或三裂缝,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常具小疣状纹饰或纹饰模糊,淡黄色,透明。

4属约5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有3属,约15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蕨类植物分科检索表 - L.JL 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江南星蕨
北京地区野生蕨类植物彩色图鉴(上)
骨碎补种类图片大全
槲蕨
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特征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