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新康德主义之三:柯亨

新康德主义之三:柯亨

  

世纪之交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使朗格的学说急需全面修正。以柯亨为主要代表的马堡学派的理论特色,正是利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材料来解释和改造康德哲学,论证其新康德主义观点。

赫尔曼.柯亨(1842-1918)出生于德国安哈尔特邦的柯斯维希,早年就读于布莱斯劳犹太神学院和布莱斯劳大学,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186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柏林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1870年转向康德哲学的研究。1873年经朗格推荐取得马堡大学讲师资格。

1875年朗格去世,柯亨遂于1876年接替朗格的教授席位,在从纯粹概念的角度解释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批判唯心主义体系——它在当时赢得了一批支持者,从而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马堡学派。该学派把认识论和方法论视为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并把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归结为先验逻辑问题。

除柯亨外,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有那托尔普(1854-1924)、沃伦德尔(1860-1928)、李伯特(1878-1948)、卡西尔(1874-1945)等。他们的研究视角和哲学观点虽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接受了柯亨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卡西尔后来移居美国,哲学观点逐渐远离新康德主义,对他的思想将在下卷介绍。1912年,柯亨辞去大学教职并迁居柏林,在一所犹太神学院讲授哲学。19184 4 日在柏林逝世。

他的主要著作同他的哲学活动一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重新解释康德学说,包括《康德的经验学说》(1871)、《康德伦理学的根据》(1877)、《康德美学的根据》(1889)、《纯粹理性批判注释》(1907),第二部分阐述他自己的批判唯心主义体系,包括《无穷小方法的原理及其历史》(1833)、《纯粹认识的逻辑》(1902)、《纯粹意志的伦理学》(1904)、《纯粹情感的美学》(1912)以及《哲学体系中的宗教思想》(1915)。

1.先验方法

康德在解决知识问题时明显地表现出先验心理和先验逻辑两种倾向。朗格等早期新康德主义者发展了前一种倾向,因而强调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植根于认识主体的心理——生理结构。柯亨反对心理主义倾向,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揭示人的意识结构,不是研究认识的起源,而是阐明认识何以可能并进而揭示知识的逻辑结构。他认为,各门科学彼此间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必有共同的逻辑结构(正是它使得知识具有统一性),哲学的任务就是探究这种逻辑结构,因而哲学乃是纯粹认识的逻辑——它是无穷尽地探索真理的独特方法,即先验方法。  

在柯亨看来,先验方法的思想才是康德哲学的中心思想和向前推进的、创造性的力量;康德学说中的各种观点只有作为这种方法的纯粹表现才有意义,否则就应抛弃。  先验方法包含两点要求:

第一,要踏踏实实地追溯到各种实际存在的、有历史为证的科学、伦理学、艺术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实,亦即确定一切创造文化的活动;

第二,在此基础上指明其可能性的根据,提炼出纯粹的规律。

哲学以创造文化的活动为唯一目的,它要在这种活动的纯规律根据中来认识和论证这种活动。文明创造活动本身并不能保证自己具有规律性,必须依赖先验的逻辑规律,但这些规律又以科学事实为根据。

这就是说,先验方法固然超乎文化创造活动之上,但这种超越并不是从外面把规律强加给创造活动,而是只能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去探索创造活动本身的规律,所以它有着严格的客观性质。

2.对康德哲学的修正

柯亨认为,康德认识论的一个重大弱点是没有正确阐明感觉、直观的作用以及它们与思维的关系。在柯亨看来,思维高于一切、决定一切、在逻辑上先于一切。所以他否定感觉是知识的源泉和思维的先导,认为感觉由五种感官获得,彼此并不一致,无法保证可靠性;感觉只能及于一定范围,诸如电、磁以及许许多多运动都处于感觉的能力之外,但现代物理学却力求论证电磁场的实在性。因此,感觉并不能给认识提供基础,更不能提供关于实在世界的知识。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粹的感觉,我们谈论感觉时,实际上指的是知觉;但纯粹的知觉也不存在。正如赫尔姆霍茨所证明的那样,任何知觉都必有思维参与其中,没有思维,任何知觉都无法发生。例如,若不借助思维,就无法知觉到房子,因为房子是个复杂的整体,包含着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只有思维才能提供这些联系,从而形成作为整体的房子的知觉。既然知觉依赖于思维,那就更不能承认感觉具有认识意义和价值了。在认识中,感觉只能作为一种问题符号,只提出问题,只有思维才能作出回答。所以不是感觉被给予思维,成为思维的先导;而是思维为感觉提供可认识的因素。同理,没有思维就没有直观,直观并不是独立于思维、异于思维的东西,而只能是由思维所规定的,它本身就是思维。  
与此相联系,柯亨否认存在于思维之外,作为向人的感官提供刺激的" 自在之物"。不过,他没有像费希特等人那样完全拒斥自在之物,而是把它改造成了与经验的规范和准则相一致的、被思维所决定的东西,成了一个限界概念,它表明人为自己的认识设定的一种目标、界限。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变化、创造的过程,我们的所有知识都是未完成的残篇,自在之物就是我们认识不断前进的无限遥远、总是待确定而非固定存在的目标,它表明,在我们完全认识事物本身方面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3.批判的唯心主义

柯亨认为,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固然永远存在着,但它对科学认识来说毫无意义:星辰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天文学这门学科中。所以认识的对象只能是由数学和数学的自然科学所阐述的对象即" 科学的实在" ,这种实在不是一成不变的完成了的东西,而是不断地、无止境地产生和发展着的东西,它同自然科学一样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在牛顿的流数术和莱布尼兹的微分学基础上,柯亨提出了一种无穷小原理,并用此原理来论证实在既不是在感觉中也不是在直观中被给予的,而是由纯粹思维创造的。他从同一个微分方程可以描述许许多多物理过程出发,认为一切作为自然科学对象的事物都可以归结为某种数学方程式,而无穷小则是一切数的基础,因此实际上也就是自然对象的基础,它从时间、空间以及其它一切性质方面决定对象。物理学家所说的力、以太、原子、电子、质量等等只是一种假设,一种用来创造经验的统一、创造知识的对象的工具。  

无穷小的演算方法突出地显示了数学思维的特性:拒斥感觉和直观,并承认和重视纯粹思维。柯亨认为,数既不是物,也不是关于物的抽象概念,而是纯粹思维借以建立某一体系的成分、环节。每一数都是相对于整个体系(数列)以及体系中的其它成分、环节而获得其意义。因此数的实在性只是方法论上的;一切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概念也同样如此,即它们的意义都不是反映了某一对象及其性质,而是作为某一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成分、环节。他还认为,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对精神科学也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数学是一切学科的范例和本质。因此,一切科学知识都是纯粹思维的创造。

柯亨指出,实在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对这种思维的考察则是逻辑的任务;逻辑乃是他的哲学体系的基础。依据无穷小原理,他提出了一种自认为有别于传统逻辑(包括康德逻辑)的新型逻辑。柯亨认为,逻辑从思维开始;既然实在以及关于实在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是思维的产物,亦即,思维是本原的思维,因此,逻辑是本原的逻辑,是纯粹认识的逻辑。纯粹思维利用无穷小的演算创造科学认识的对象或科学理论时,必须依据内在于思维自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逻辑范畴和规律,后者既是事物的实在性的标准,也是科学原理的真理性的标准。

康德把知性范畴理解成先验的、绝对的,并认为他提出的范畴是完备的。柯亨不同意康德的这种看法,认为一定的范畴只适用于一定的理论体系,随着理论体系的改变,其中的范畴也要改变。康德的范畴主要只涉及知识的形式,柯亨则认为知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4.伦理的社会主义

出身于犹太家庭的柯亨,在政治上反对歧视犹太人,同情社会主义运动。但他错误地把康德同马克思调和起来,提出了" 伦理的社会主义" 理论。他认为,作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基础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只注意了经济问题,忽视了道德原则对社会的影响。在他看来,只有道德原则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则;所以,社会主义的基础不应是经济的唯物主义,而应是伦理的唯心主义(即康德的唯心主义伦理学)。

他认为,伦理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康德称之为" 绝对命令" 的道德原则:你应当这样行动,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对你自己和别人,都要把人当作目的,而决不把它看成手段。由此,他把康德称为德国社会主义的真正奠基人。  

康德把作为道德律的绝对命令、善良意志的实现推到了彼岸世界。所以,按照康德伦理学原理建立的社会主义同样是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对此,柯亨直言不讳,认为社会主义主要不是目的,而是由这个协调观念所指导的运动。这一结论后来成为伯恩施坦社会民主党理论所依据的一条错误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德的邏輯思想及在其哲學體係中的地位 WORD
(20)对思的反思
思问录(篇一)
高来源 | 从先验到探究——逻辑哲学语境下的实践转向
对康德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家,应该是他。
笛卡尔与康德论“我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