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新黑格尔主义之五:克朗纳

新黑格尔主义之五:克朗纳

20世纪20-30 年代,新黑格尔主义的中心从英美转移到德国,在德国哲学界独占鳌头,一领风骚。其主要代表是克朗纳。  
克朗纳(1884-1974)出生于布累斯劳。1919年以后,历任弗莱堡、德累斯顿、基尔等大学教授。在1930年召开的国际黑格尔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联盟的第一任主席。1940年迁居美国,任纽约联合神学院和坦普尔大学教授直到逝世。其主要著作为两卷本的《从康德到黑格尔》(1921 -1924)。

克朗纳在哲学上的地位不仅在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国复兴黑格尔哲学的中心人物,更在于他使早期新黑格尔主义者思想中的非理性因素明朗化、公开化、系统化,把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变成非理性哲学,且越来越走向宗教哲学。  英美早期新黑格尔主义者在复兴黑格尔哲学时不是翻版,而是有所变异。他们复兴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但对黑格尔哲学的中心概念" 绝对" " 绝对精神" 及黑格尔哲学的灵魂和方法" 辩证法" 作了不同于黑格尔的非理性主义的解释,甚至是歪曲。然而,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即他们或是力图调和康德强调主体能动性的主观主义和黑格尔强调" 绝对" 的客观唯心主义,乃至把黑格尔同经验论的某些原则结合在一起(格林);或是调和现象与实在(布兰夏德)。总之,早期黑格尔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歪曲黑格尔辩证法,认为矛盾即非理性,因而,认为黑格尔是一位以理性形式建造哲学体系的最大的非理性主义者,存在着把理性哲学非理性化的倾向。但在总体观点上,他们志在复兴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克朗纳在复兴黑格尔哲学时,与早期者不同的是志在把黑格尔理性哲学非理性化,并以此为基点来建构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使新黑格尔主义的发展方向有所改变。或者说,在新黑格尔主义的机体上凸现一块非理性的" 肉瘤"

1.弗莱堡的叛逆者

象大多数新黑格尔主义者一样,克朗纳在哲学上原来接近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是该派的主要代表李凯尔特的学生。同时,他又受生命哲学的反理性主义影响,转向了新黑格尔主义。《从康德到黑格尔》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个转变的完成。  
在该书中,克朗纳采用了" 系统的方法"。他认为,应该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历程,说明" 思想如何一步一步向前进迫,如何奔向一个目标,以及目标如何似乎加速每个步骤" (克朗纳:《从康德到黑格尔》,1977年德文版第1 卷,第21页)。具体他说,克朗纳主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之间的起承转合关系,搞清楚前一位哲学家提出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遗留下了什么问题及稍后哲学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什么问题,遗留下了什么问题,以此方法——" 问题史的方法"- -考察康德和黑格尔,就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既不能抬高康德,贬低黑格尔,也不能站在黑格尔的立场无视康德。此两种态度均不能真正了解德国唯心主义的历史。而正确的态度和结论只能是,从康德哲学到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历程,如同源泉到大海的历程,康德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准备,黑格尔哲学是康德哲学的继续和完成。而黑格尔之所以能完成并超过康德哲学,就在于他了解康德,在于" 他们(康德的继承者们——引者。)比他还了解他" (克朗纳:《从康德到黑格尔》,第27页)" 从康德到黑格尔和德国唯心论,就其发展来说,应当看成是一个整体。" (《同上》,第21页)就是说,德国古典哲学发端于康德,完成于黑格尔。

2.以非理性主义改造黑格尔哲学

克朗纳从" 问题史的方法" 出发考察康德与黑格尔的关系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当他继续深入考察时,却歪曲了黑格尔哲学,把理性主义哲学改造成了非理性主义哲学。  

克朗纳接受了黑格尔关于绝对观念、精神是世界的统治力量的思想,但他与黑格尔强调绝对观念、精神的客观性不同,强调绝对观念、精神的主观性,把绝对观念解释为" 在反省精神本身中思维着自己的思维" " 思维自己的生命" ,把精神的存在当作自我意识的存在。他还进一步认为," 作为辩证的、思辩的思维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亦即超理智的" ,意识、自我、主体的根本内容是非理性的生命。固然,黑格尔强调了自我、主体、精神的作用,但他基本上是理性主义的,无论是他的主体、自我,还是他的绝对观念都是对立面的统一整体,是按照理性的、逻辑的方式向前发展的。由此可见,克朗纳对黑格尔哲学的歪曲及非理性主义化已大功告成,其歪曲的秘密已昭然若揭。  

从上述论述反观克朗纳的" 问题史的方法" ,他强调康德与黑格尔统一的观点与其说是深刻,不如说是机智,甚至是猜测。他认为,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一致在于二者都把自我、主体提到首要地位,分歧只在于这个成分能被认识的程度以及这个成分是怎样被规定、被说明的。康德强调主体、自我的自主性和自由,但它不可被认识,远离认识的此岸而居于可望不可及的彼岸。黑格尔则强调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它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仅可以被认识,且能自我意识。可惜的是,克朗纳在对主体、自我作解释、规定之初,就已偏离了理性主义的轨道。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一致性。

3.非理性的辩证法

在黑格尔主义那里,方法与内容相符合,是体系的灵魂。要想触动黑格尔哲学体系,必涉及到他的方法。反之,只有抓住了黑格尔哲学的方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体系。因此,克朗纳在完成对黑格尔哲学非理性化改造之后,又对其方法——辩证法作非理性主义改造。  

克朗纳认为,矛盾即非理性。凡是存在着矛盾、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东西,就是非理性的东西。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矛盾,抓住了对立统一,以辩证法建构了人类哲学史上最宏伟、最复杂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逻辑学、认识论和历史观。因此,克朗纳宣称," 黑格尔是反理性主义者,因为他是辩证法家" (克朗纳:《从康德到黑格尔》第2 卷第27页),因为" 作为辩证、思辩的思维本身就是反理性的亦即超理性的" (克朗纳:《从康德到黑格尔》第2 卷第28页)。  

当然,作为一名哲学家,克朗纳一刻也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并给以一定的合法性和承认。但他又认为理性的思维形式所反映、表达的内容却是非理性的,主体、自我的根本内容是非理性的生命。这样,克朗纳就声称,黑格尔是以理性的形式表达非理性的内容," 黑格尔的思想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超理性的或者反理性的。" (克朗纳:《从康德到黑格尔》第2 卷第270-271页)。  正是从这观点出发,克朗纳把经验自然科学与辩证法对立起来,认为前者以现象为对象,其内容是理性的,无矛盾的,但达不到真理;后者以实在、生命为对象,其内容是非理性的,充满矛盾的,但通过直觉,即心灵的感受可以达到真理。他人为地割裂了经验科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4.信仰高于并补充理性

克朗纳18岁时就试图研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虽" 完全失败了" ,可他没有" 放弃理解这本书的内容的努力"。数年后,他" 终于找到了光明"。他认为,《精神现象学》是一部充满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著作,是心灵向往上帝的过程,而不是如该书所真实再现的关于意识的发生、发展史,因而它是黑格尔最天才的著作,也是哲学史上最天才的著作。克朗纳这种非理性神秘思想在其晚年表现得更明显,主要体现于《信仰的首要地位》(1943)一书中。  

克朗纳认为,理性借助于概念或共相,在经验给理智提供内容时,方能活动,以获得客观知识。而当理性试图克服一切限制以求达到它的最高领域,认识一切事物的最高的或绝对的统一性时,它却遇到了障碍,即最高的统一性是不能被经验的,也是不能被认识的,但设想这种统一性的存在,又是理性的一种不可少的、不可避免的要求。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康德的" 理性幻想" 的影子。  

那么," 最高的统一性" 是何物?如何达到它呢?克朗纳认为," 最高的统一性" " 最高的神秘" ,它超乎理性之上,是理性所不可知的领域。对它的认识即" 最高知识"。而认识的途径只能是宗教上的信仰和启示。这就是说,理性所不能达到、不能完成的东西,信仰和启示能够完成,因而," 信仰既是非理性的活动,也是非理性的产物,它完全超出了理性"(克朗纳:《信仰的首要地位》,第65页)," 信仰属于首位,它超出理性的力量之上,并完成理性的事业" (克朗纳:《信仰的首要地位》序言第8 页)。  

从上述观点出发,克朗纳公开主张人的神秘性,提出" 人是神秘" 命题。至此,完成了新黑格尔主义的非理性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东东 ◎ 新诗和自然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2-3克尔凯郭尔的非理性主义
唯意志论的人生观概述
德国哲学
哲·文 | 伽达默尔:反思哲学的界限
《理性与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