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010》亚述军事帝国(一)

亚述军事帝国(一)

1.早期亚述的发展

亚述帝国是世界史上第一个可以称得起"军事帝国"的国家。帝国的历代诸王几乎都是在不断扩张征伐中度过的,而且其军事发展的完备堪称是古代世界最发达的。

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属操塞姆语的亚述人以底格里斯河两岸的亚述城为中心建立的城邦。当萨尔贡、汉谟拉比强盛时曾表示臣服,但始终保持半独立地位。只有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强大王权衰微之后,亚述才恢复独立,自谋发展。

古代亚述的历史从苏美尔时期,到亚述帝国连续2000余年,一般分为古亚述、中亚述和帝国3个阶段。古亚述(公元前2000—1600年)从塞姆人北上定居立国开始,到阿卡德时期,王权才渐强大。到国王沙马什阿达德一世时(公元前1815—1783年)开始向外扩张,埃什努那、马里皆表示臣服,汉谟拉比在位初年亦曾向亚述表示归顺。但不久亚述被汉谟拉比击败,长期偏于两河北部一隅。中亚述时期(公元前1500—900年),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时(公元前1114—1076年)曾颇为强盛,后来又遭亚美尼亚人侵扰,国势转衰。直到公元前9世纪初,从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859年)开始,亚述才以两河强国雄姿向帝国跨越。

纳西尔帕二世率军曾经藉助吹满气的皮囊筏子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卡尔赫米什城。其国王桑卡拉缴纳了大量贡赋,包括250塔兰特(1塔兰特=26.19公斤)的铁,这表明亚述已进入铁器时代。铁的广泛使用,在军事上尤为重要,亚述军队就是以铁制武器装备,又有战车和骑兵,成为两河劲旅,所向披靡。

有浮雕表明,纳西尔帕二世时期亚述出现了攻城器械破城锤。破城锤的设计多种多样,锤身是根大木梁,头部包以金属皮。破城锤罩以用柳条、木材或兽皮制成的构架,藉以保护操作者,破城锤分固定和带轮可移动的两种。为了防止敌人火烧破城锤,要备水预防,或在锤前面挂一块不易燃烧的幔帐。

一幅浮雕上还刻有敌人用链环套住锤头,然后将其吊起的办法,亚述人以钩子把链环钩住相抗。破城锤一般是吊在器械的链子上,由士兵摇动,从地面上直撞城墙。有时还在城墙外侧堆起很高的土墩,然后把破城锤推到土墩上向前撞击城堡上部。古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就曾利用过堆土墩,用破城锤攻城。

到国王沙尔马纳塞尔三世(公元前858—824年)时代,他曾多次远征乌拉尔图,也曾西征叙利亚,占领了其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处于从美索不达米亚到腓尼基的各沿海城市和从小亚细亚到阿拉伯腹地的商路交叉点上,因而占领大马士革,对亚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沙尔马纳塞尔三世还从大马上革掠夺了大量的铁,多达5000塔兰特。大马士革的铁是从小亚输入的,但铁制品是由本地的匠人制造的。亚述人也从最初的掠夺和输入铁,到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其冶金匠人所制造的铁制品质量很高,保证了亚述军队的先进性。大约从公元前9—8世纪开始,亚述军队就已逐渐用铁制的兵器和盔甲武装起来,这是亚述军队装备上的重大变革。

2.亚述的兵器装备

1)攻击性兵器

亚述人的攻击性兵器或叫杀伤性兵器,一般包括矛(或叫枪)、锤矛、剑、斧或手斧、匕首、弓箭及攻城器械破城锤和投石器。

亚述人使用的矛主要在作战时像枪刺一样用于刺戳,不像希腊人或罗马人那样用来投掷刺中敌人。矛主要分短矛和长矛两种,短矛长5—6英尺,主要用来武装步兵;长矛为长9—10英尺,主要用来武装骑兵。这两种矛的矛柄都是用坚硬的木料制成,矛头是用铁或青铜制造的,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就存有在尼姆鲁德发现的铁制矛头。

亚述人的剑短而直,与埃及和波斯的短剑相像。剑柄较短,没有护手。

剑身从柄至尖部逐渐变细。各兵种一般都佩有短剑。亚述士兵习惯用它砍杀战败敌人的首级;进行肉搏战时,用这种兵器进行刺戳。

锤矛是亚述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兵器。它比较短细,用坚韧的木料或金属做成。其形式是在一根细长的棒上带有一个圆形锤,这个棒顶端的圆形锤大概是铁制的。锤矛杆的下端有皮套或绳索,使用锤矛时把它套在手上不致甩掉。步兵弓箭手在战斗中经常携带,特别是靠近国王的侍从。然而,这种兵器很少在战争场面中见到,直到最晚期的浮雕中才发现双手挥舞锤矛的士兵。和平时期,锤矛通常为国王的侍从佩带,有些国王也喜爱用锤矛。在波斯国王薛西斯远征希腊队伍中的亚述兵,就曾携带有这种"安着铁头的木棍"

战斧,亚述人最初在战斗中也很少使用,只是到很晚的浮雕中,才发现被描绘作为战士使用的战斧。在早期,战斧可能是用来砍伐树木的,当工兵出现后,成为工兵的武器。后来,特别是在阿述尔巴尼拔时代,才作为一种战斗武器用于作战。战斧的斧柄短而斧头稍大,单手使用,分双刃和单刃两种。

亚述国王几乎都酷爱匕首,每时每刻都佩带在腰间,但臣民似乎很少携带。匕首一般有一个直柄,带有轻度的凹面。雕镂有图案,但是匕首的鞘不像古代中国匕首的鞘,一般没有装饰或稍作装饰。

亚述人的弓分为两种:曲形弓和角形弓。同埃及人和中世纪弓箭手所使用的弓相比,亚述人的弓较短,弓弦的最大长度约有4英尺,而埃及人的弓可长达5英尺。这些弓一般用木料制成,角形弓的整个弓身都一般粗细。曲形弓则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尖削。两端都有一个较小的节或纽,接近节或纽处有个缺凹或小沟,以便用来挂置弓弦。弓手要曲身把右膝放在弓的中间内侧往下压,同时两手握弓的两端往上拉。当弓的两端弯到足够程度时,由站在旁边的协助者把弦滑过小节进入沟凹处,弦就挂上了。

亚述的角形弓比曲形弓小,较少使用,一般用作备用武器。亚述人常把弓挎在肩上,或者放在背后的弓鞘中。弓鞘是箭筒的一部分,弓很大,箭筒只能容纳弓的下半部分,而上半部分则露在外面。

步兵和骑兵弓箭手一般把箭筒斜背在背上,以便随时从右肩上从箭筒中抽出箭支,用来发射。乘战车的弓箭手则把他们的箭筒挂在战车的侧面。

亚述人的箭支在结构上可谓完美无缺,箭杆既细且直,大概是用芦苇或某种轻而坚韧的木料制成。箭头是用青铜、镍、铁等金属制成,甚至还在亚述的废墟中发现了一些石箭头。为了增加射击强度,一般在箭头的中央带有一条隆起的线。下端中间镂空,箭杆嵌入其中。箭杆上的V字形槽口和羽毛是后来被仔细地加上去的。箭尾带有两道羽翅不像埃及的箭尾由三道组成,末端的槽沟很宽,因为弓弦比较粗壮,这样可以把箭杆牢固地搭在弓弦上。

亚述人拉弓的方式比较特别,拉弓的方向是朝肩部方向,不像一般的向胸方或耳方拉弓。直到后期,亚述人的射箭操作才更加精确。弓箭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着箭支羽翅的下边,食指弯曲,把V字形槽口搭在弦上,只用拇指和食指向后拉箭,不用其余三指。弓被握在左手的拇指和其余手指之间,拇指翘起,然后向后拉箭杆,直到箭头接触到左手的食指,右手才放开箭,箭杆便被急速射出,射向敌人。

亚述军队在与敌作战时,如敌人躲在城堡里据城顽抗,亚述人就凭借攻城器械攻城。攻城器械,如前面介绍的破城锤,还有云梯和投石器。

云梯一般是木制的长梯,两侧有两根竖木,中间分格插入横短木。步兵中的矛手,便左手持盾,右手举矛,登上云梯向城堡顶端爬去。此时步兵的弓箭手要配合作战,或紧随矛手之后张弓射箭,或单腿跪在地上射箭掩护。

投石器的最简单形式是由两条绳索或带子组成,上系一小块皮条,以兜石块。投石手在投掷前先在空中抡转几圈,增加投掷强力,然后奋力抛出。

很快,亚述人发明了靠机械力量推动的投石器。亚述人藉助于把阉牛筋制成的绳索利用高大的木制机械用力绞紧,而后骤然放开,投出的巨大石块便会倾注到敌城上打击敌人,破坏城堡。

此外,亚述人还通过挖坑道攻陷敌人城池。一旦城墙挖通,士兵便破墙而入,内应外合,很快攻陷城池。

2)防护装备

亚述人的防护装备主要包括头盔、铠甲和盾牌。

头盔分为尖顶式和鸟冠式两种。尖顶式头盔呈圆锥式底部周围有一、二个环,一般在前额直上方的前面有一个半圆的面。有时,头盔挂有上覆一层金属片的下垂的护颈,藉以保护颏、颈、耳和后脑。这种头盔主要是铁制的,只是其下部的环和前额外面的半圆面是铜制的。

亚述人在鸟冠式头盔的发明上充分显示了其自由创造性。后来这种头盔形式可能被希腊人所吸取。鸟冠式头盔的特别之处是头盔顶部嵌以金属制或用一簇茸毛装饰的鸟冠。在头盔下缘还连结着下垂的护颈和耳盖,其形状千姿百态,各有不同。

亚述人的铠甲,大小有三种型号和两种不同结构。早期的铠甲较长,有的可达足部,有的达到膝盖。这一时期的铠甲只是把铁鳞片和铜片一排排地缝在亚麻布或毡制的衣服上。后期的铠甲,长度不过腰部。亚述人的铠甲通常有短袖,达于肩和肘的中间部位,大部分胳臂露在外面没有任何保护,这样是为了能够灵活操作兵器进行敏捷作战。

亚述人在盾牌设计上想充分发挥出它的防御功能,因此盾牌在形式和结构上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柳条盾。这种盾牌与波斯人的相像,正如希罗多德介绍波斯人使用的盾牌是"细枝编成的"。柳条盾长可相当于或超过普通士兵的身高,宽可为23人提供掩护。柳条盾的形状,有的呈长方形,有的是顶部突出一块,与盾体成直角的方形;有的还从一定高度开始向内弯曲并逐渐变窄,最后在顶端形成尖顶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柳条盾。作战时,持盾者和弓箭手二人一组。持盾者将盾牌平稳立在地上以掩护弓箭手;而弓箭手则在盾牌的掩护下充分发挥其射箭的技能,又不致于被敌人来箭射中。这种大柳条盾最适于攻城战斗,它们能够有效地遮挡住守城者扔下的石头、射出的箭支及其它投射物。

圆盾的使用在亚述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为普遍。它们主要配备于战车兵。早期帝王的私人侍从、步兵矛手以及掩护弓箭手的长矛手也使用这种盾。

盾牌似乎全部用金属制成。形体较小。圆盾的边缘向里弯曲,中间稍向外凸出。早期圆盔一般用青铜或铁打制,后来演变为圆形柳条盾。圆形柳条盾代替圆形金属盾,解决了金属盾重量大,不能形体过大,以及士兵使用移动困难的问题。

凸面盾一般为长方形,在亚述后期也经常使用。早期的凸面盾形体很小,而且制作粗陋。到后期凸面盾形体变大,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弧形,有的用柳条编成,有的用金属制成。盾高达4—5英尺,使士兵从头部到膝部都能得到保护。行军时,士兵常常把它们背在背上,和埃及人的凸面盾有些相像。

更常见是呈椭圆形的凸面盾,和希腊的凸面盾相似,但更大,直径常常超过5英尺,中央更为突出。

3)战车

亚述人的战车以木料制成,车门设在车体后面,从后面上下车,这与埃及、中国和希腊的战车一样。车门实际是一个大盾牌。盾牌被挂在车箱出入口上,可开可闭,又可起护卫作用,可谓一举两用。车厢两侧用嵌板镶起,并常常饰以精美的装潢。车轮有两个,安置在车体末端,这样,绝大部分重量就会落在车辕上,重心前移,从而使乌拉战车行驶速度加快,这种情况和埃及的战车相像,却与古代中国、希腊、罗马的战车不同,后者的车轮大约位于车体的中间,那样便于车体重心平衡,而且车体也大而宽敞。亚述战车车轮的轮缘很宽,轮辐因不同的战车而数目不同,或为6根或为8根。

车轴小而适度。轮缘是由3个大小不同的木制车圈套在一起的,中间薄,内圈居中,外圈最厚。有时在这些车圈的外部用金属箍加以紧固。轮缘形制多样,因车而设,偶尔也有带有4个车圈的轮缘。

车轮与车轴相连结,按通常的方式车轮围绕车轴旋转。车体直接放在车轴和辕杆上,中间没有弹簧之类缓冲之物。辕杆的末端连结在车轴中间,从此处沿水平方向从车体底部通过,从那里通常向上弯曲到大约车体一半的高度,又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以后,再向上弯曲直到前端。辕杆通常由一根或数根细金属杆同战车前部的上方连结在一起,这样可以把辕杆与整个车体连结起来,而且更加牢固。

亚述战车是单辕的,与中国的战车相同。但古代中国的战车驾驭四匹马,两服两骖;而亚述的战车通常由两匹马牵引,有时用绳子或皮带额外拴上一匹作为意外时备用的马。亚述人从未驾驭过四匹马拉的战车。

战车的轭驾在两匹驭马的肩上,用皮带固定在颈圈上,颈圈套在马的颈部。在辕杆上驾驭马的轭,有人简单称之为横木,或是金属制环形条状物,或是一根粗木棍。最常见的一种轭带有2个弯,很像一个没挂弦的弓。还有由一根两端弯曲很大的木棍制成的带有4个弯的轭。这种轭很可能用来驾驭两匹马的,即在每2个小弯中间的凹陷处套一匹马,4个小弯有2个凹陷处,正好套两匹马。

亚述人的战车分早期和晚期两种类型。早期战车主要用于公元前900年的纳西尔帕时代,晚期战车则属于萨尔贡二世、希那赫里布和阿述尔巴尼拔时代,也即在萨尔贡二世之后。

早期的战车比较低而且车身短。轮为6幅,直径小。车体没有花纹,仅在边缘加以装饰。车体前部是圆形的,同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罗马的战车相似。两个箭筒成对角线悬挂在车厢的一侧。放枪的架子设计在车厢的后上角。盾即车门,挂在车厢后面。军旗有时放在战车前面。用绳索捆在辕杆末端。

晚期的战车很高,而且比早期战车长大。车轮为8辐,几乎高达马的背部,直径约5英尺。车体高出车轮一英尺或更多一点,便于乘者居高俯瞰整个战场。车厢呈正方形,前部也已不再呈圆形。箭筒不再缚在车体的外部,而是移到车体的一个或两个角上的凸出部。战车的后面出入口不再悬挂盾牌,而是挂有一块结着花纹的织物,用一根横木拦着。晚期战车的变化,尤其是由低而高的趋势,说明这一时期骑兵开始增多并占优势地位,矮小的战车无法与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骑兵作战,战车只有向高大发展到能充分发挥战车兵的作用。

正是由于亚述人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才保证了亚述人在建立帝国和扩张帝国的战争中战无不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东的古代军队图册
从美吉多到卡迭石,公元前15世纪埃及战车战术概览
世界历史上的决定性战役:公元前479年,普拉塔亚战役
亚述帝国:探索铁器时代中东最强大的军队
中国古兵器集粹[32P]
2700年前,灭亡古埃及二十五王朝,亚述帝国全靠孙子兵法一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