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036》古希腊主要军事著作

古希腊主要军事著作

1.《历史》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425)所著《历史》,又称《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其主要内容是记述公元前478年以前希腊世界与西亚地区间的斗争与军事事件。前4卷主要叙述波斯诸国王的业绩:居鲁士的成长及其征服米底(公元前550年)与巴比伦(公元前539年)、冈比西远征埃及(公元前525年),大流士一世的崛起及对西徐亚人的远征(公元前513年)等;同时亦叙述了埃及、亚述、巴比伦、吕底亚、米底、波斯诸国的传说、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政治、军事等情况。在记录了这些大背景后,第5—9卷全面叙述希波战争的进程。可谓视野开阔、气势磅礴,但亦蔓枝遍地、随访随说,通过本人的游历观光,将所见所闻记录在册,收集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成为研究当时地中海周边各国军事史的珍贵史料,我们目前所知的希波战争,主要史料即来源于该书。

但希罗多德只是一个绝好的记事能手,他非常轻信,常常夸大其词,如说波斯第三次出征希腊的兵员总数有5283220人,就当时物质条件而言,这显然是个天文数字。他只是就事论事,对事件的发生,往往满足于表面原因,而不愿深究,如他所记的希波战争原因是:希腊人从波斯人那里劫走了一个妇女,波斯人从希腊人那里劫走一个妇女,希腊人又从波斯人那里劫走一个妇女。这似乎是认为,如此一场空前的大战,只是为了争夺三个女人,显然滑稽之极。

总之,作为史家,他过于轻信,作为军事史家,其笔下的战争史是一个接一个非常生动、却难辨真假的战例,全无战略观念。其功绩在于,他首次记载了他所知道的那个世界的政治军事事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公元前460—399)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书8卷。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公元前5世纪后期希腊的内部争雄,尤其是雅典与斯巴达的军事冲突。作者本人是这场战争的目击者,并曾任雅典十将军之一,领兵与斯巴达交过手,故所记全属可信。

作为军事史家,他比希罗多德高明,不仅以时间为序描述了这场时断时续持延27年的大战,亦不只是一个个战例的联结,而是夹叙夹议,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代表了他的军事思想。他认识到了经济对军事的制约作用,认为国库不充实就无法支持长期战争,也不能维持一支舰队,特洛伊战事持久,不是由于"人的缺少,而是由于钱的缺少、给养的缺乏",这迫使希腊联军不得不分兵耕种土地、进行抢劫,不能全军参战,否则,战争不会相持十年。在讨论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也一再强调"金钱比军备更为重要,因为只有金钱才能使军备发生效力"。他强调军纪的重要性,"如果大军的军纪特别好,使整个军队的行动恰如一个人的行动一样,那是最好的事,也是最安全的事";而轻视敌人、毫无纪律的军队虽多无用。他认为,不能因为军队的优势而放松警惕,"在战争中,许多事情是预料不到的,攻击往往发生于一时的冲动,在数字上占劣势的军队,常常因为小心翼翼,而击败了过于自信而疏忽警戒的优势敌人",警惕高的军队,"才可能在进攻时勇敢精进,在防卫时持重可靠"。在战略战术上,他也零星地提出了一些看法:"战争,无疑地,不是那种依照一定的模型来作的事情;而是它常常造成自己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一个人要使自己适合于变动中的局势";为将者应了解敌人的弱点,"知道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部队,不采用显明的为人所共知的方式,而采用最适合于实际形势的方式作战""凭着这种出奇制胜的方式""可以把敌人蒙蔽",从而获胜;"伤害敌人的最妥当的方式是发现敌人无疑地最害怕的那种方式,然后利用这种方式向敌人进攻"。这些论述类似我国《孙子兵法》所说的"兵无常形、水无常势""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等战术。

在讨论战争起源时,他不将之归于偶然因素,而是深究其近因与远因,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在分析战败原因时,也不像希罗多德那样轻率地归于神意,他认为雅典兵败是由于内部党争内耗了力量;他们同时要对付自己的敌人和自己的同盟者;以及远征西西里等战略上的失策。

相较而言,他比希罗多德更重视战略问题,被视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探讨军事战略的史学家,他的著述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军事著作,但不是军事理论著作。

3.色诺芬的军事理论

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5)雅典人,是古希腊颇负盛名的作家和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反对雅典民主制,拥护贵族政体。曾参加希腊雇佣军帮助小居鲁士争夺其兄王位的远征(公元前401年),在远征失败后他率万余雇佣兵退回希腊的撤军途中,显示了将才。后期主要从事著述,他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被喻为"阿提卡的蜜蜂"。一生著有多种关于历史、经济、哲学、军事等方面的作品。从军事角度看,《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讨论了耕战及战备问题;《希腊史》确定了伊巴密浓达新型方阵战术的定义;《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对战略与战术的划分作了尝试;《为骑兵长官筹谋》、《为骑兵筹谋》论述了骑兵战术与骑兵司令的职责;《居鲁士传》广泛阐述了军事学,包括军队的组织、军训、教育、补充以及战术等基本理论。但最负盛名的还是他的回忆录《长征记》,或称《万人远征记》,该书被视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

综合其军事思想是:主张耕战互依、耕战合一、耕战并重。他认为农业和战术是"两种最高尚最必要的事业",农业是其他技艺之母,可以增加财产、锻炼身体、造就精兵;而"如果没有人保卫土地,耕种多少亩土地都是没用的,……如果没有劳动者的帮助,即使是勇敢的军队也无法生活"。强调军纪的作用,"纪律保证安全,缺乏纪律一向是致败之源""没有秩序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毫无用处,很容易为敌人俘虏""他们你妨碍我,我妨碍你,有的走有的跑,有的站有的停,战车撞马队,驴车撞战车,担夫撞骑兵",互相践踏,怎么能行军打胜仗呢?如果诸兵种"一队一队排列着,整齐地跟在他们长官的后面",就可以无敌不摧。两军交兵勇者胜,"在战争中,决定胜利的不是兵员的数目或力量,而是看双方哪一方的部队,皇天在上,具有更坚强的心气",即士气是制胜之本;为将者,应当鼓舞士兵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应当有高尚的志气,"使士兵觉得他们有责任跟随他去赴汤蹈火""立功扬名"。在西方历史上,他可能是第一位提出"因粮于敌"战略的学者,认为"从敌方弄到给养"非常重要,而且"在战争时期,武装起来去寻找粮食,往往比用农具采集食粮更为可靠"。其《长征记》一书提出了许多具体战术的实际运用,诸如夺山取道,宜佯攻正面,侧翼取之;面对强敌,应善使阵法,横阵不克,纵队击之;遭敌而退时,应兵分两路,明队诱敌,暗队潜行等。

色诺芬堪称一位军事理论家、战略战术家,"他的独创和发明的天才对后来希腊兵法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一直传留到现代",一位现代军事科学研究者写道,"在亚历山大以前,对我们最有教益的军人毫无疑问是色诺芬……。是他向世人指出退师的战术是怎样的,怎样指挥一支后卫部队。《长征记》所给我们的战术独创性胜过若干其他任何书籍。经过了二十三个世纪,还没有比《长征记》更好的军事教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史学史(1):古希腊史学
名著博览 (三)希罗多德《历史》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古代(四)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好书推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西方古典史学著作的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