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053》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

1.秦赵大战

秦在齐楚皆弱之后,着手东伐,大施远交近攻之策,先攻三晋。周赧王四十年(公元前275)攻魏都大梁,斩韩援军4万,迫韩归顺;次年,于大梁北斩齐魏联军4万;再次年,赵出兵救魏,两国联军进攻韩地华阳,被秦师南北夹击,损兵15万,魏割南阳求和。此时赵国惠文王当政,贤臣有平原君、蔺相如,良将有赵奢、廉颇等,可谓君明臣贤,国力强盛,于是秦赵之间,演成几次空前惨烈的大战。

1)阏与、长平之战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秦军越过韩地上党,突袭赵之要塞阏与(山西和顺县西)。此为赵都邯郸西方门户,赵遂于次年命赵奢救援。赵奢以为,虽然阏与事危,但秦兵新至,其势甚锐,宜先懈其警觉,然后相机击破。故出邯郸30里即扎营驻军28天,佯装不予救援,利用秦国间谍给秦军造成错觉,而后以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到距阏与50里之地扎营。秦闻赵军突至,仓促率军来攻。赵奢严阵以待,并派万余卒占据北山,夺取制高点。秦军至,夺北山不得,赵奢乘机"纵兵击之,大破秦师"。是役,赵奢以"示缓及先据要地"战术,取得大胜。次年,秦再次袭击,无功而返。

秦鉴于两次劳而无功,继续实施其远交近攻战略,连年进攻韩魏,至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降服魏国,并取野王(河南沁阳),将韩拦腰斩断,使其上党与本土相离。韩欲献上党议和,不料上党郡守冯亭反将之献赵,以求赵援助。秦闻讯大怒,于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初,乘赵设防未固之时,兴兵夺上党。赵派廉颇领兵30万相抗,据险扼守长平(山西高平)。秦兵占上党后,便进攻长平赵军前哨,赵失一裨将与四尉,损失颇大。廉顾见数战不利,秦强赵弱,便不理秦师数次挑战,只坚守不出,战事陷于僵局。秦攻无对手,便施反间计,谓秦最怕赵奢之子赵括,廉颇怯敌且欲降秦。赵孝成王中计,派"纸上谈兵"的赵括接替廉颇。秦昭襄王闻讯大喜,密令白起为将。8月,赵括至,不行守策,全师出击,白起诈败而退,却以两支奇兵共3万人断其后路,形成严密的包围。秦王为全歼赵军,征发15岁以上男丁赴长平之北,断赵援军及粮运。9月,赵军断粮已46日,赵括分兵四组,轮番突围,皆不得脱。绝望之余,亲率精锐突围,被乱箭射杀。赵军失帅,全师40万人投降,白起"恐其为乱",仅释放240名未成年之童兵,余者全部坑杀。至此,为时近一年的长平大战结束。秦于此役,施反间计,运用诱敌出击、分割包围、聚而歼之的战术,前后斩首45万,重创赵国。白起随即分兵三路,准备乘胜灭赵。赵韩恐惧,派苏代游说秦相范睢,范睢恐白起成功而位居己上,便进谏秦王:秦兵疲劳,请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王听从。白起中途罢兵,怨恨范睢。

2)邯郸之战

秦因赵不如约割六城,反而联合齐、楚、韩、燕,准备合纵攻秦,便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9月拟命白起为将,率兵攻赵。但白起抗命,谓赵国此时国力恢复,"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故不宜攻赵。秦王不听,改用王陵率军围攻邯郸,却损兵折将,连连受挫。秦王再令白起领兵,白起托病不出,只好用王龁(hē)代替王陵,并增兵10万。王龁在邯郸外围与赵守军相持八九月之久,毫无进展,伤亡甚众。秦王见久攻不下,第三次起用白起,白起"不忍为辱军之将",仍不肯前往,被逼自杀。

邯郸被围,赵以避免决战、固守疲敌、外联盟国、合纵破秦的持久防御方针,诚为良策。但在争取盟国方面,却举步维艰。各国惧于秦兵雄威,都观望徘徊,不敢救援。赵向齐借粮,齐不敢与;平原君率毛遂等赴楚求救,楚王怕惹火烧身,推脱出兵,后因毛遂以楚曾蒙受秦占鄢郢、焚楚王祖坟等耻辱相激,楚王怒,方命春申君黄歇领兵北上;魏派晋鄙率兵10万救赵,秦王威胁:"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之者,吾将于拔赵后先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即令晋鄙驻军于邺(河北临漳),等候观望。魏相信陵君无忌通过魏王宠姬如姬窃得兵符,赴邺椎杀拒交兵权的晋鄙,选精兵8万,直赴邯郸。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12月,秦再增兵,派郑安平率兵增援,与王龁合力围攻。魏楚联军至,连败秦师。赵亦精选敢死队3000配合出击,内外夹攻,大破秦师,王龁率残卒败退汾城,郑安平率卒2万降赵。联军乘胜进至河东(山西西南),逼秦退守河西。

赵经长平、邯郸两战,主力丧尽,再无力独挡秦师,造成六国皆弱秦独强之势。秦乘此时机,以短短36年时间统一了中国。

2.秦灭六国

邯郸战后,秦为并吞六国,仍施其"远交近攻"之战略,即远交齐国,先灭韩魏,断六国合纵之脊,而后各个击破的方针。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公元前246—210)亲政,着手实施统一计划。

秦东进的正面之敌是三晋,为使赵不能援韩魏,秦乘赵燕互相攻伐之机,自奏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始,连续攻赵,其中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平阳一战,斩赵军10万,后为赵名将李牧(公元前  229)所阻。李牧虽连胜二战,但损兵数十万,仅存邯郸,再无力援助他国了。

于是秦转而攻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派内史腾率兵伐韩,俘韩王安,韩灭。

次年,秦施反间计,使赵王杀李牧,并乘赵地震、旱灾,派王翦伐赵,攻克邯郸,俘赵王迁,仅赵公子嘉率宗族数百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代王,赵基本灭亡。

秦破赵,兵临燕境,燕国势危,燕太子丹遂于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派荆轲刺杀秦王,未成。秦王即派王翦伐燕,于易水大破燕军,攻克其都蓟(北京西南),燕王僖逃往辽东。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命王翦之子王贲伐魏,围其都大梁,因城坚难破,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之,三月后城崩,魏王假投降被杀,魏亡。

秦破三晋后,即南向灭楚。讨论派兵时,年青将领李信以为20万即可,老将王翦则说非60万不能克。秦王以为翦老怯敌,命李信率军20万伐楚,却被楚将项燕大败而归。秦王知错,改用王翦,于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发兵60万攻楚。王翦用屯兵练武、坚壁不战、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相持一年,逼楚军"引而东退",而后乘势猛击,灭其主力,直趋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楚王负刍。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再攻克楚江南之地,楚亡。

灭楚当年,王贲率师扫除燕赵残余,攻下辽东,俘燕王僖,随即兵伐代城,俘代王嘉,赵燕彻底灭亡。

此时齐国,君昏臣奸,"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直至五国灭亡,始"发兵守其西界"。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命王贲率灭燕之师南下攻齐,兵不血刃,取70余城,兵抵临淄,齐王健"不战,以兵降秦"

自此,六国皆灭,秦囊括天下为一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战国时代至此终结。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殊非易事,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结果。

首先,秦用商鞅变法,历代坚持,国富兵强;用军功爵制鼓励士气,将士勇战;用司马错之计,开疆拓土,并吞巴蜀而据天府之饶;在人力物力上为打击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并能乘魏东败于齐、霸业衰歇之机,收复河西,遂拥山河之固,进退皆宜,造成东进的有利势态。

其次,针对六国合纵,以连横反击,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每每奏效,使之不能长期联合攻秦。

再次,施以各个击破、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近攻三晋,始终把三晋作为主要打击对象。韩魏为"天下之中枢",先攻此两国,即可断六国合纵之脊,使楚不能北援燕赵,燕赵不能南下救楚,遂达到分割四国、各个击灭的目的。

最后,"因敌制胜",作战指挥原则灵活,善以反间计奏效;每有大举,即把外交战与军事战熔于一炉,综合使用,先行分化、再施打击。战略战术运用极为灵活。这些皆为并吞六国之利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先秦以前发生的著名大战
赵国灭亡的三大原因
同为秦国名将 白起和王翦的结局却迥然不同
史记73
兴衰起落实难分 乾是乾来坤是坤
[原创]秦将白起,被迫自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