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军事战争史-298》中东战争(下)

中东战争(下)

4.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之为"斋月战争"。阿拉伯国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损人失地,蒙受耻辱,这本身就意味着战争并未终结,下一次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1967年以后,美苏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分别向以阿双方提供了大量军援,同时为了避免直接碰撞而有意维持阿以双方"不战不和"的局面。70年代初,阿拉伯国家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回被占领土。

1973年,埃、叙领导人商定联合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收复失地。埃及方面的战略主导思想是总统萨达特提出的有限战略,即通过一次有限战争,首先收复西奈半岛的一部分,造成有利态势,然后通过政治谈判,收复全部失地。叙利亚则希望通过一次战争全部收回戈兰高地。而以色列由于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大大改善了国土狭窄、缺乏战略纵深的不利环境,因而用防御战略取代了以往的进攻战略。

1973106日,埃、叙军队从西奈和戈兰高地两个战线同时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战争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106日至9

在西奈战线上,106145分,埃军部署在运河西岸的4000门大炮同时开火,集中轰击以军"巴列夫"防线。与此同时,250架作战飞机对西奈半岛以军炮兵阵地、机场、雷达站和地对空导弹基地等实施轰炸。打击持续了53分钟,使以军40%的炮兵阵地被摧毁。1415分,埃及8000名突击队员在飞机掩护下渡过苏伊士运河,向前推进一公里后构筑阻击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工兵渡河后仅用两小时即在东岸沙堤上开辟了827米宽的通道。在冲刷开的缺口上架设了10架浮桥和2座水下桥,保证了主力和重型装备迅速渡河。在埃军突然打击下,以军仓促应战,出动战斗机对渡河埃军实施空袭和扫射,但遭埃军防空武器重创。至7日,埃军已有5个师、500辆坦克渡过了运河,并加强了桥头阵地。以军虽组织了有限的反冲击,但由于埃军平均每公里就有55件反坦克武器,使以军的反击未能奏效,仅曼德师就被摧毁200辆坦克。8日,埃军两个军团主力均在运河东岸展开。9日,埃军大批坦克到达东岸,桥头阵地纵深达9公里,以军陷于被动。

在戈兰高地战线,6145分,叙军300门火炮及150辆坦克开始火力准备,然后出动100余架飞机对以军阵地实施航空火力突袭,第一线3个步兵师同时发起进攻,以军以反坦克武器阻击叙军,并出动330架次飞机支援地面作战。叙军则利用夜色通过坦克和装甲车上的夜视器,在夜暗中机动射击,使以军暂陷被动。7日,叙军第二梯队的两个装甲师投入战斗,以军决定放弃一些城镇,沿主要公路加强反坦克据点,以迟滞叙军攻势。9日,叙军突破第三次中东战争停火线,收复菲格;以军按照先北后西,避免两线作战的原则迅速调整部署,准备反击。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以军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在两条战线均处于被动局面。在8日后续部队增援以后,才基本稳住了局势。

2)第二阶段,从1010日至14日。

在西奈战线,埃军调整兵力,巩固阵地。以军利用这个间隙首先加强戈兰高地战线的兵力,使叙军陷于困境。叙利亚方面对埃及有所不满,要求埃军马上发动进攻以缓解戈兰高地战线的压力。埃军于14日出动空军对西奈前线以军阵地实施轰炸,并以1000辆坦克和5万名士兵发起进攻,但遭以空军猛烈打击。

在戈兰高地战线,以军兵分三路猛攻叙军,叙军被迫转入防御并退却。12日,以军越过停火线约30公里,形成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直接威胁。

在此关键时刻,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军队参战,以军遂暂停进攻,组织防御。直到战争结束,叙以双方未再大规模交战。

3)第三阶段,从1124日至20日。

在西奈战线,以军在正面实施佯攻,牵制埃军;再以两个旅偷渡运河,在河西分数路推进。其中一个旅遭埃军伏击,伤亡较重;另一个旅偷渡成功后在运河西岸迅速构成环形阵地,并袭击埃军地面防空网得手,使西岸埃军失去了空中保护。对于以军偷袭运河西岸的行动,埃军准备不足。到19日晚,以军在西岸的部队已达到4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伞兵旅,并取得战场的主动权。以军随即袭击公路、铁路,切断了埃军第23军团的后路。

东岸以军也配合发起攻势,使埃军第3军团腹背受敌。22日,以军向北进攻,企图攻占伊斯梅利亚,包围埃军第2军团未果。于是又集中兵力回师南下,迂回包围第3军团。23日,以军沙龙旅占领苏伊士城郊外的炼油厂,切断了苏伊士城与第3军团的联系,基本完成了对后者的包围。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二次停火决议生效,埃以停火。历时19天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叙联军方面基本达成了战略袭击的突然性,特别是在斋月作战,更是以军所始料未及的。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大量新式武器,如苏制萨姆-6、萨姆-7地空导弹、"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和T-62型坦克、美制""式反坦克导弹以及电视和激光制导炸弹等。坦克作为现代地面作战的重要手段,显示出巨大作用。1014日埃以坦克战,双方共投入坦克1800辆。反坦克导弹、40火箭筒等武器也得到大量应用,在反坦克作战中效果显著。

5.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以后,成为中东地区反对以色列的重要力量。1970年巴解武装进驻黎巴嫩,控制了黎南部和贝鲁特西区,不时袭扰以色列北部。1982年以色列决定武装入侵黎巴嫩,其基本意图是以武力削弱并赶走巴解游击队,在黎以边境黎巴嫩一方建立一道纵深40公里的"安全地带";削弱驻黎的叙利亚军队,摧毁叙军在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基地,迫使叙从黎撤军。

战争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64日至13日。

64日,以色列空军出动F-15等战斗机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巴解游击队基地实施轰炸。随后,以地面部队分三路开始行动。西路以军是主攻方向,先后投入5个旅的兵力。第一梯队从纳哈里亚和鲁什哈尼克拉地区出发,于6日下午包围了苏尔。第二梯队于618时投入战斗,其中一个装甲旅向东开进,配合中路行动,另一个装甲旅向北开进,围剿利塔尼河以南的巴解游击队。8日,第三梯队向北包围达穆尔,遭巴解游击队抵抗,北进受阻,9日,以军占领西顿、达穆尔,并以一个营的兵力在哈尔达登陆。10日,以军6个旅,3万多人,300余辆坦克,在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配合下,对贝鲁特实施包围,并轮番轰炸贝鲁特西区和南郊国际机场。以海军从海上封锁了贝鲁特。11日,以军主力进抵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另一支以军与叙利亚军队交火,叙利亚未与巴解协商,单方面与以色列停火,置巴解于困境。12日,以军向巴解阵地进攻,13日,以军进入贝鲁特东区,将巴解武装8000人包围。

中路以军为助攻方向,第一梯队一个旅于6日越过哈尔达利,包围了沙吉堡。主力向纳巴提亚进攻。7日,以军攻克沙吉堡。第二梯队一个装甲旅在空降兵配合下围攻纳巴提亚,9时进入市区,除小部分兵力与巴解游击队展开巷战外,主力继续向北推进,并在东路以军配合下,攻占杰津。后又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参与围攻扎赫拉尼和赛伊达。一路向北,在舒夫地区与叙军展开坦克战,叙军严重受创。9日,以军完全控制了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公路。

东路以军为牵制方向。以军两个梯队于7日和8日分别攻占谢巴和拉西亚、考卡巴城镇。10日,以军歼灭叙军一个装甲旅并重创其坦克部队。

为了夺取制空权,以军于9日下午2时左右,出动了96F-15F-16战斗机进行高空掩护,在E-2C预警飞机指挥下,用F-4A-4型飞机对贝卡谷地叙军导弹基地进行猛烈轰炸。叙军紧急出动60余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同以军展开空战。以军实施了先进的电子干扰,使叙军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防空导弹发射后也失去控制。在战斗中,以军处置主动,战术灵活,对敌空中、地面目标打击准确,作战效率极高,使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经营10余年、耗资20亿美元的防空体系顷刻之间毁于一旦。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以军地面部队侵占黎巴嫩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摧毁了巴解游击队的大部分基地,消灭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并将巴解总部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及南部。

2)第二阶段,614日至915日。

614日,以军经过激战控制了贝鲁特国际机场的跑道。17日,以军控制了国际机场,缩小了对巴解总部的包围。18日,以军宣布对被围困的巴解总部停火,但要求其放下武器,撤出贝鲁特市,遭到巴解拒绝。

626日起,以军继续增加包围贝鲁特西区的兵力并加强对叙军的防御。至718日,以军增至7个旅3.6万余人,坦克700辆,大口径火炮210门。以色列试图以强大的军事压力,配合政治谈判,迫使巴解投降。81日,以军完全占领贝鲁特国际机场。4日进至贝鲁特西区博物馆地区。5日包围了巴解总部大楼。9日,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表示愿意接受此前联大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所有决议。21日开始,巴解总部从贝鲁特西区撤出。91日,撤退完毕。15日,以军进驻贝鲁特西区,战争遂告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全面了解中东称呼由来,中东各国情况以及五次中东战争详情
以色列并不是第一次屠杀阿拉伯平民,历史上的五次中东战争2023.10.20
奇袭贝卡谷地,以色列6分钟摧毁20亿美元防空体系
第五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