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二十三:托马斯.曼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二十三:托马斯.

托马斯.(1875-1955)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北德古城吕贝克的名门望族,父亲是当地的大商人和参议员,母亲出生在巴西,有葡萄牙血统。他在家乡读完中小学后,于1893年随母亲迁居慕尼黑,在一家保险公司做见习生。就在这工作期间,他创作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倒下》,发表在康拉德所办的自然主义杂志《社会》上,引起文坛注意,并成为慕尼黑著名幽默杂志《西木卜里切斯木斯》的编辑。1901年,托马斯.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小说以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他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赢得了世界声誉。但这期间托马斯.曼出于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立场,曾于1918年发表了政论文《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所进行的是" 民族" 的战争。从1901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托马斯.曼创作的丰收期。除了《布登勃洛克一家》外,他还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王爷殿下》(1909)和短篇小说《特里斯但》(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在威尼斯之死》(1912)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又有长篇小说《魔山》(1924)和中篇小说《马里奥和魔术师》(1930)出版,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和靡烂。1933年希特勒篡夺政权后,托马斯.曼的政治认识有了提高,并积极参加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因此被迫流亡国外。他先是流亡捷克、瑞士,1938年到了美国。

1933年至1943年间,托马斯.曼完成了《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四部曲。这组长篇小说取材于《旧约》中关于约瑟夫的传说,描述犹太人受苦难的情形。作者对犹太人善良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给予了赞扬,借此批驳了希特勒种族主义者残害犹太人的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托马斯.曼发表了论文《反对布尔什维克是我们时代的大蠢事》,预感到共产主义潮流势不可挡,表明他对未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看法。1947年,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一个颇有才华的资产阶级艺术家,由于对前途丧失信心,最后发疯自杀。作者在这里不仅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和艺术家的迫害,而且对一些颓废艺术家也作了批评。1954年,托马斯.曼出版了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骗子费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第一部),以轻松的笔调描写了一个招摇撞骗的冒险家,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和自私自利本质。此书的后面几部只留一些片段。  

1955年,托马斯.曼逝世于他晚年定居的瑞士苏黎世近郊。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其副标题为《一个家庭的没落》。它通过对大资本家布登勃洛克一家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一段历史。布登勃洛克是德国吕贝克城一家有钱有势的望族。祖父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开设一家大粮栈,在社会上政治经济地位很高。他是一个稳健的自由主义者,遵守" 白天要精力充沛地做生意,但不要做对不起良心的事,这样,我们晚上就能安然入睡" 的准则,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欣欣向荣阶段的代表人物。但到了他儿子小约翰继承家业时,垄断资本主义在德国已崭露头角,暴发户哈根斯特罗姆成了他们强劲的竞争者。小约翰虽然干练、严格,但在斗争激烈、社会动荡的形势下,他死守上一辈的信条,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加之孩子们不争气,牵扯了他不少精力,使他经营已非常困难。布登勃洛克家族第三代托马斯经营家业时,与哈根斯特罗姆家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势力方面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但此时托马斯弟兄群起争夺遗产,家庭丑态暴露无遗,加之托马斯优柔寡断,又投机失利、战争爆发,终于使布登勃洛克家族在与不择手段、投机钻营的新一代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哈根斯特罗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老约翰购置的大房子也落到哈根斯特罗姆的手里,托马斯死后,第四代汉诺体弱多病,又毫无创业精神,根本不能适应那种弱食强食的社会。小说就以汉诺夭折,曾经烜赫一时的布登勃洛克家族彻底覆亡而告终。  

这部小说在描写布登勃洛克一家四代的兴衰过程中,对其第一、二代在" 忠厚诚实" 的幌子下所进行的剥削聚财表现了某种同情,表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本质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但他对不讲道德、投机钻营的暴发资本家是持批判态度的。特别是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间一切以金钱为标准的价值观是非常反感的。如小说中对小约翰的女儿安冬妮的几次结婚离婚及布登勃洛克家子弟争夺遗产纠纷的描写,就体现了作者这种思想认识。  

结婚是一笔买卖,爱情毫无地位,财产和嫁妆才是真正目的。父子间感情的基础是财产,为了争夺遗产同胞可反目成仇。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起决定作用的是金钱。托马斯.曼对布登勃洛克家族衰亡的描写,客观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加之作者具体刻划了资本主义的腐朽衰落,从而体现了这部小说的巨大批判现实主义价值。但小说也流露了作者受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对人生的消极悲观情绪。  

这部小说在艺术方面也是非常成功的。作者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通过他们的交替出现反映历史的变化。结构方面也非常严谨,全书分十一个部分几十个章节,环环相扣,有些情节虽然重复出现,但也不显单调,反而对刻划人物、前后关照有好处。语言方面也精炼生动、幽默风趣。另外,这部小说取材上看似家庭琐事,但正是这些琐事的描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描绘出了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兴衰过程,因此有人还把它比作中国的《红楼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爱艺术的家族注定衰落
托马斯·曼 |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解读(周末好文)
彼得.盖伊|超越现实原则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能让黑塞、茨威格、福克纳都狠狠点赞,还得是托马斯·曼
00540《外国文学史》自考简答论述题(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