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教之五十四:当代中国佛教

佛教之五十四:当代中国佛教


  本世纪40年代末叶,汉地佛教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佛寺僧尼较多,当时汉地共有佛寺56万余所,僧尼395 万人;二是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佛教组织,先后有" 中华佛教总会" " 中国佛教会" ;三是在佛教界内部,虽有种种弊端,但也形成太虚法师等主张佛教在教理、教产、教制上进行改革,倡导" 人生佛教"思想的革新派。

5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给佛教界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首先,佛教徒继承中国佛教护国护法的优良传统,在积极投身于抗美援朝伟大斗争的过程中,捐献了" 中国佛教号" " 中国喇嘛号" 飞机。其次,19521115日组成了以赵朴初居士为首的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5 30日至6 3 日,来自7 个民族的120 名代表在北京聚会,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第三,1955年召开的中国佛协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和1957年召开的中国佛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佛教界当时在出家、授戒、修持等方面存在的混乱现象达成共识:

(1)佛教徒要在爱国主义基础上坚持自己的信仰,从事宗教活动;

(2)出家僧尼依佛制应剃发染衣受戒,结婚便是还俗,亦即自动放弃僧尼身分;

(3)佛教徒以受持三皈(佛、法、僧)为基本条件,一般崇信神鬼的人不能视为佛教徒;

(4)佛教活动(宗教仪式等)一般应以寺院、佛教团体或居士家宅为范围。
  新的社会制度为佛教徒实现人间佛教的理想提供了新的氛围,佛教界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看作佛法久住的殊胜因缘,认为佛教倡导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的道德理想及"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的社会理想,与全社会的理想追求获得了契合与共鸣。佛教徒应将诵经念佛、参禅打坐与" 报恩度苦" " 忘我利他" 的大乘精神结合起来,本着"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的精神,创造现实的人间极乐世界。他们发扬佛教" 一切资生事业皆是佛法" 与农禅并重的传统,积极参加开垦荒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工业、手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的生产劳动。
  与此同时,政府拨巨款陆续修复北京的雍和宫、广济寺、法源寺,洛阳的白马寺,南京的毗卢寺等,在杭州灵隐寺塑造了9.1 米高的佛像,修建了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及塔院;出版了吕澂、巨赞、周叔迦、汤用彤、常任侠、虞愚、阎文儒等著名佛教学者关于佛教教理、教史、佛教建筑、石窟艺术等方面专题研究的成果。至60年代,佛教界已完成对房山云居寺14000 多块石经的整理与拓印工作,金陵刻经处的经版总数达到12万余块。
  十年动乱中,全国许多名刹古寺被严重破坏,经像法物被焚毁,僧尼被强迫还俗,寺庙中留下来的少数僧尼,也被禁止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信仰佛教实际上被视为非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佛教界同全国人民一道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19791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为在" 文革" 中含冤去世的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平反,并对他的一生做了高度评价。佛教界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重点寺庙得以修复和开放,庙产财物陆续清退,流散的僧尼回到寺庙,恢复了佛事活动。

198312月,中国佛协在北京举行纪念佛协成立30周年大会,赵朴初会长从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总结了中国佛教界30年来弘法利生的经验,提出为使佛教适应新的时代任务,应当提倡" 人间佛教" 思想,并倡导佛教徒在新时期继续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国际友好交流的三大优良传统。
  新时期佛教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佛学院陆续修复和创办了栖霞山分院、闽南佛学院、上海佛学院、四川尼众学院、福建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九华山佛学院、峨嵋山佛学院等12所汉语系佛学院。1978年以来出版的重要佛学著作有《佛教常识问答》、《禅宗大意》、《菩提道次第论》、《释量论》、《戒学讲座》等。
  除了汉语系佛教之外,广泛传播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藏传佛教,在50年代以来的40余年间也经历了较大的起伏变化。据1958年的统计,青海共有寺院800 余座,僧人超过10万;甘肃有寺院近800 余座,寺僧约4 万人;云南有寺院近百座,僧人约3.5 万;四川省有寺院近800 座,寺僧10万人;蒙古有寺院300多座,僧人数万;新疆明代时曾有300 多座寺院,清代时多被毁坏,40年代末只有寺院几十座;西藏则有寺院2700多座,僧人11万。
50年代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在此之前,西藏的327 万克(1 克约等于1 亩)实耕地中,36.8%属于寺庙和上层僧侣(121.44万克),拉萨三大寺共有庄园321个,牧场261 个,牧畜11万头,农奴4 万余人。在11万僧尼中,属于握有经济实权的上层僧侣约4000人,其余95%则属于贫苦僧尼。
  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废除寺院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寺院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包括多余的房屋、耕畜、农具等进行赎买,再分配给农牧民,多余的粮食及牧畜借给农牧民;二是废除寺院的高利贷、债务和劳役、差役;废除寺院中诸如管家制度、等级制度、惩罚制度及寺院间隶属关系等封建管理制度;调节过多的寺院和僧尼数目,寺院经济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1980年以来,藏传佛教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恢复,国家每年拨款100 万元维修寺院、寺内壁画和佛像等,1989年后又分批拨款400O万元维修布达拉宫;西藏佛协得以恢复活动并在拉萨设立甘珠尔印经院;文革中散失的佛像、香炉、钟铃、佛盏等法器,金粉写藏文《大藏经》," 丹珠尔" 佛经目录,唐卡等宗教物品重返原来所属的寺院;寺院与民间的宗教活动也日益频繁起来,恢复" 帕邦唐廓节" 1985年正式成立了西藏佛学院;在寺院管理方面,有选择地恢复了一些宗教仪规和规章,坚持以寺养寺的原则,加强寺庙的文物保管与安全保卫工作等。目前西藏地区的寺庙等活动场所有1400多处,住寺僧尼3.4 万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易新闻:“假和尚”法律指南
见解不同法谊在:看太虚大师与圆瑛大师的交往胸襟|太虚大师 圆瑛大师 交房
滇西名僧安顺人
三武一宗灭佛
王天成:佛教传入与灭佛运动
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