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六:《墨子》

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六:《墨子》

《墨子》是一部记载墨家学派哲学观点和人物活动、言行的著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记录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其中" 十论" ,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代表了墨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这些文章是弟子们记录的创始人墨翟当年在" 百家争鸣" 中的讲学辞。由于墨家在墨子死后分为三派,他们对墨子的学说各有记录,后来合编成书,故以上十篇文字都分上、中、下三篇,而其内容大同小异。
  儒家学派承认社会的尊、卑、贵、贱,从实际出发,主张以" " 治天下,墨家学派则站在" 农与工肆" 的立场,总想把小生产者互爱互利的品德扩大到全社会,极力主张" 兼爱" " 非政"

他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上
  然后,墨子又以此推论至盗贼行窃,诸侯攻伐,其原因均是" 不相爱"。其结论是:"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家学派把天下一切怨恨祸乱的根源都归结为人们不相爱,因而提出" 兼相爱,交相利" 的主张,实际上,只是把小生产者互爱互利、赖以生存的品德理想化,想让全社会普遍接受,而他们并不知道统治者想兼并天下的" 大欲" 与贵族们想高居人上的本性,因而是行不通的。

然而墨子的"兼爱" " 非攻" 主张表现出下层人民希图过安定生活,相爱生存的美好理想,因此,受到乱世百姓的欢迎,而成为一时的" 显学"

墨子还从反对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出发,主张"尚贤"。他认为"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以此与儒家的等级观念争鸣: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 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因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 群吏信之,则怠于公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知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墨子》非儒下
  墨家学派这种强调吏治、务农,反对儒家安贫乐道的论述,正击中了儒家的要害。


  《墨子》中还提出了" 三表" 文学观。主张写文章要" 有本" " 有原" " 有用"。所谓: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符合)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种观点是实际而可贵的。
  《墨子》的文章有理有据,自成体系,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不以华丽辞藻取胜,而以逻辑严密著称。如《非攻》上一文,其中心论点在于反对不义战争,文章开头却以偷人桃李、犬豕鸡豚以至牛马与杀人越货为喻,逐步得出"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的道理。而战争死人甚众,自然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由此可见,《墨子》在论证问题时,首先从常人能认识到的事实和道理出发,然后进行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明及隐的推论。从文章形式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说服力。
  《墨子》中还总结了论辩艺术。所谓论辩就是要" 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因此要" 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在具体方法上,则有" " " " " " " "等论辩方法。" " 就是打比方,用比喻论述事理;" " 就是同命题相互印证;" " 就是引用别人所讲道理论证;" " 就是由事实或道理作出推论。《墨子》的这些逻辑观点和论辩艺术对中国后世的论辩散文有着特殊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子》
墨家教育思想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墨家最为先进,为什么不被主流接受?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墨家与儒家的分歧,无奈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盛极一时的墨家为何迅速销声匿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