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文学之八:朦胧诗与新生代

中国当代文学之八:朦胧诗与新生代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诗坛的主旋律是政治抒情诗,与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形成交响。"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为代表的通俗政治抒情诗在特殊的时代氛围中不胫而走,怀念伟人、歌颂十月胜利的作品传诵一时,雷抒雁《小草在歌唱》、艾青《光的赞歌》,以明晰流畅的艺术语言表达忧患意识,抒发政治情怀,使诗成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艺术,将中断10年的诗歌传统重新接了过来。  


然而政治经济上的" 拨乱反正" 并不能将艺术文化也一并复归于旧传统。脚下是躁动不安的土地,头顶是无可遮蔽的天空,精神的芽在地层中窜动,一遇时机便会破土而出。198010月《诗刊》以" 青春诗会" 为栏目,推出了以顾城、舒婷为首的一批新人新作。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等文章相继发表,一股新的诗歌潮流破堤而出,由于这些诗不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人所共知的理念,因而被统称为" 朦胧诗"。朦胧诗其实并不朦胧,因为它是一批年少而饱经世霜,心灵深处布满" 冰川" 擦痕却依然血气方刚、对生活执着的诗人的心声。" 朦胧诗" 对现存价值系统和审美规范造成强烈震撼,呈现叛逆者的姿态,然而在它尚未得到主流社会充分认同时,又被新的反叛者所否定。1986年,《诗歌报》、《深圳青年报》以《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为题联合推出六十余家新人新作,以空前宏大的气势和决绝的态度向北岛一代发起挑战。他们认为朦胧诗已失去探索精神,成为新" 传统" 了,于是傲然宣布:" 别了,舒婷北岛"。这股汹涌的新浪潮被称之为" 崛起后诗群" ,诗歌" 新生代"。新生代尚未及或未能出现与北岛比肩的新偶像,但其艺术追求和创作实绩已足证明他们卓然不群的前卫意识。  
①重建人的世界

北岛曾宣称" 我是人" ,但那是" 被河水涂改" " 被雷电" 烤灼的人,历史与社会的负荷过重,创痛过深。新生代则试图脱去人身上过于厚重的铠甲,还人一个自由之身。他们要以" 自然人" 的眼光去审视世界,驾驭社会,还会任意" 撒娇"。文明社会的人在他们看来只是" 一群被骗了的骡子"。回归生命本体:诗不再是手段和工具,而是生命的具体体现,则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体现,甚至就是存在的理由和形式。生命体验、死亡体验成了诗的重要内涵,在这点上海子与骆一禾可谓极端的例子。他们更热衷于潜入生命的各个层面去探幽发微,穷尽生命存在与消失之谜,生命的组合与转化之谜,剥去一切外在的胶着物,直接切入生命本体。他们依然抒情,但已不停留于情感的社会文化层面,而是与情绪、感觉、直觉、情欲及种种生命本能融为一体,与北岛一代已大异其趣。  

②穿透文化迷雾

文化作为人类存在的精神氛围,并非只有正面意义,凝滞状态的文化是对生命的窒息。新生代更关注文化的负面意义,因此他们宣称要" 捣乱、破坏以炸毁封闭式假开放的文化心理结构" (莽汉宣言),中外古典文化,现代正统文化,甚至朦胧诗中的庄严的思考,高贵的忧伤均被淹没在一片嘻嘻哈哈、骂骂咧咧的调侃戏谑中。他们感到生命本身受着压抑,只需向生命开掘,而不必向远古寻根,如江河、杨炼;也不必向高天发问,如李汉荣。从人本身出发,才能造就适应人的新文化。  

③新的语言组合

强调生命的适性随意必然带来语言的自由放任,排斥书卷气,脂粉气和高密度的意象堆积,而只以明白如话,朴素而俏皮的口语出之;他们也抒情,但是局外人的口气,平淡、冷静,若无其事,将情感叙事化,对语言的音韵、平仄不加留意,而对语感、语调、语势、语态分外用心,力求气韵流畅。他们的语言清白如水,而诗的整体意蕴却又难以确指,表现出结构性朦胧。  

新生代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与后现代文化有更多的精神联系,但他们的张扬个性往往演变为张扬个体,做出的远没有说出的多,希望寄托在他们真正沉静下来之后。  

而海子与骆一禾是例外。海子的诗十分平易,比如《麦子熟了》:" 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熟了/在回家的路上/在水面上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坐着羊皮筏子/回家来了/有人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灯前/认清是三叔/老哥俩/一宵无言/半尺厚的黄土/麦子熟了。" 用语极其平淡而意蕴极其醇厚。其想象之奇诡又令人赞叹:" 雨夜偷牛的人/爬进了我的窗户/在我做梦的身子上/采摘葵花/我仍在沉睡/在我睡梦的身子上/开放了彩色的葵花/那双采摘的手/仍像葵花田中/美丽笨拙的鸭子……/雨夜偷牛的人/于是非常高兴/自己变成了另外的彩色母牛/在我的身体中/兴高采烈地奔跑。" (《死亡之诗:采摘葵花》)" 天空上的大鸟/从一棵樱桃/或马骷髅中/射下雪来。/于是马匹无比安静/这是我的马匹/它们只在今天的湖泊里饮水食盐。"(《怅望祁连》)," 用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在沙滩上写下:青春,然后背起衰老的父亲……" (《秋》)  

如同所有最优秀的当代诗人,海子和骆一禾是在广阔的精神文化背景中对生命进行感悟和表述的,而他们的智性追索与诗意表达却绝少依傍,他们对" 麦地" 意象的发现与营构是当代诗歌的最重要收获之一:" 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海子《答复》)," 麦地有神,麦地有神/就像我们盛开花朵" (骆一禾《麦地》)。麦地——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生存之根,在诗中被赋予了我们民族和人民的一切美好的品质,成为一个不朽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后的抒情诗人
李晶:写在海子去世三十周年|随笔
[厦门大学]海子:一个春天的神话
海子逝世23周年纪念日
海子:我不能放弃幸福/或相反/我以痛苦为生
海子的诗《麦地》的手迹(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