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十:《白虎通》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十:《白虎通》

自以西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学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三大派别,一个就是以董仲舒《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一个是以刘歆、扬雄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还有一个就是谶纬神学。它们之间互相斗争,但又以不同的角度共同为封建皇权提供服务。从王莽到东汉初年的几代皇帝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对经学中的三大派别都给予扶植和利用。但是三派在斗争中互相争论,使得经学" 章句烦多" ,各派之间互相攻击,使得经义说解杂乱,分歧很大。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的力量,东汉章帝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在白虎观亲自主持会议,"讲论五经同异" ,以" 正经义" ,这就是白虎观会议。各派有各的博士、儒生参加了会议,他们的发言编成《白虎议奏》。汉章帝亲自对这些议奏进行了裁决,又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根据他的定论编辑整理成一部贯通五经大义的《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

《白虎通》以董仲舒的《公羊》学为主线,兼收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的成果,使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也使神学经学化,成为一部广泛涉及封建社会政治观点、制度、伦理道德的具有法典性质的经学百科全书。

《白虎通》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与图谶纬书杂揉在一起,指出了完整的神学世界观。它说:" 万物怀任交易,变化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它直接引用易纬《乾凿度》的话解释这个观点,认为万物起源于虚无的易,到" 太初" 时,开始产生气," 太始" 时开始有形," 太素" 时开始有质,到" 太素" 阶段仍然处在不能闻见的混沌状态。太素以后,《白虎通》不采易纬的八卦说,而坚持《春秋繁露》的三光、五行说。认为太素混沌状态割据分裂,生成日、月、星三光和金、木、水、火、土五行。

《白虎通》为了进一步将封建统治秩序神圣化,将阴阳五行和封建伦理相比附,坚持和发展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它说:" 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地即土,对天来说天尊地卑,但在五行之中它又是最尊贵的,为" 五行之主"。这本来是董仲舒的观点,《白虎通》引用纬书《元命苞》的话进一步阐发,认为" 土无位而道在" ,故能支配其他四气;" 人主不任部职" ,但能驾驭群臣。它以土位居中,比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并对社会上的一切关系都用五行相比附,如" 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又如:" 男不离父母,何法,法火不离木也。女离父母何法。法水流去金也。" 这实际上是将汉代封建制度、法令、伦常神圣化,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

《白虎通》继承、发挥了董仲舒社会伦理思想,并引用礼纬《含文嘉》的话,正式指出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三纲" 说。它根据" 阳尊阴卑" 的形而上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三纲的天经地义,并突出强调了束缚妇女的" 三从" 思想。它说:" 女者如也,从如人也。在家从父母,既嫁从夫,夫殁从子也。" 《白虎通》的" 三纲" " 六纪" " 三从" 思想成为汉代乃至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伦理规范和政治准则,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

在认识论方面,《白虎通》完全依附于宗教神学。它把" 圣人" 说成是生来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 的神仙。但一般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 悟所不知" ,学习就是为了悟道,也就是接受封建伦理道德,成为正统的、封建教条奴役下的奴隶。

《白虎通》发挥了唯心主义天命论,把命运区分为三种:" 寿命" 决定人的寿限;" 随命" 决定人的行为的善恶报应," 遭命" 决定人的祸福遭遇。三命都是由上天注定的。

在历史观方面,《白虎通》继承了《春秋繁露》以" 三统""三正" 说为中心的循环论的神学历史观,作了更为细致的理论分析。它认为" 三统" " 本于天" ,三统循环决定了朝代的更替,正朔、服色、都城随之交易。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可以周而复始。但封建伦理纲常和政治准则是永恒的,不能改变的。

《白虎通》继承了今文经学的唯心主义宗教神学体系,吸收了古文经学明"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纲纪" 的指导思想,并将经学与图谶纬书杂揉,用谶纬神学解释经义,把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使这个神学体系具有了封建社会国家宗教的性质。它是地主阶级丧失革新精神,乞灵于宗教迷信的产物。它受到王充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尖锐批判。但是,封建王国毕竟是一个神学王国,它那" 君权至上" " 三纲五常" " 三从" 思想被宋明理学继承和发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通论(秦汉哲学)
白虎通义简介
汉代谶纬之说是什么?为何王莽篡汉、刘秀起兵都爱用这一套?
两汉经学概述:汉代经学为什么衰落?
冯建章: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终极实在”<秦汉帝国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政治神学建构)>
中国哲学(两汉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