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经济万年史】135 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1.英国土地占有制的演变

英国英格兰地区自中世纪两种典型制度,即庄园制与村社制合并完毕之后,便开始了土地占有制的重新形成过程。自中世纪末,尤其进入近代后,英格兰农村逐渐形成三层结构的社会:占有土地的地主、租种土地但不占有土地的佃农,和没有任何土地的农业劳动者。这一过程与英格兰小农的消亡过程相一致。同时,还可以明显地区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1617世纪中叶,后一阶段为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16世纪,英格兰农村经历了土地关系的深刻变化。据统计,16世纪内,英国在1 2 2 3 的领土上发生了圈地运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即使庄园的习惯法和国王的法院,也不能妨碍土地所有者将佃农赶出租地。其次,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客观上适应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夺取教会土地的要求。此外,农村地产的买卖,对改变英格兰农村的社会结构也产生了重大作用。结果,大部分土地落到了没有爵位但善于经营的生意人手中。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及随后爆发的内战,引起赋税大幅度增长,接着从1680年开始的价格下跌,减少了农业收入。于是,土地关系又发生新的变化。1700年以后,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小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交托给承租代理人,另方面,由于政治结构的变化,人们要取得显赫的社会地位必须以地产为基础。当时的贵族,或出于门第的自豪感,或由于王政复辟后实行长子继承权以及政府对土地法新的修订,已再没有人出卖大地产。因而那些想从事政治活动的新富豪,必须从农民和小乡绅手中收购小块地产。到1750年,英格兰农村的大土地占有制就已然根深蒂固。而爱尔兰地区的农村,绝大部分土地为英国大商人、地主和高级军官所占有,在18世纪,一直实行与易北河以东相似的封建庄园制度。

2.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西欧土地占有制的一场大变革。圈地运动不仅发生在英国,而以英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一般说来,圈地运动贯串着整个近代三个多世纪。圈地运动与继而兴起的农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之大,仅次于工业革命。

圈占牧地在英国习惯法中早有先例,1236年的默托法令便允许圈占公地。但这仅是一些个别事例。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英国开始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从原羊毛出口国变为毛织品出口国。羊毛价格上涨促使土地贵族用暴力圈占公用土地,破坏原来的敞田和条田,直至将农民从世代耕种的份地上撵走。圈占土地的人,有的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牧场,成为新贵族,即资产阶级化贵族;有的以高额地租出租给大农场主(新资产阶级)。

据西欧价格史,16世纪英国的地租指数,是价格中增长最迅速的,提高了500%以上。至16世纪末,英国有了一个就当时情况来说已很富有的资本主义农场主阶级。

16世纪羊毛价格相对上升没有持续到17世纪,将耕地变为牧场的刺激也就下降。18世纪上半叶开始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

16世纪圈地不同的是:16世纪是将耕地改成牧地,18世纪主要是扩大耕地。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变化,羊毛的供应逐渐达到饱和,而粮食的需求因人口迅速增殖而增加。据估计,1600年英国人口为480 万,1630年为560 万,1670年为580 万,1700年为610 万,即一个世纪内英国人口增长了25%。而随着农业改革以及接踵而至的工业革命的发展,1800年英国人口几乎达到1000万。18世纪上半叶,英国虽然从欧洲国家进口粮食,但在农业丰收年景下,也为别的国家提供剩余粮食,到18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成了一个小麦纯进口国。

圈地性质的变化,促使国家政权采取与过去不同的政策。因此,18世纪圈地运动的特征在于,它不是作为个人的暴力行为而是以法律为准绳来实施的。法律本身成了掠夺农民土地的工具。按规定,申请圈地者若得到本区土地持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即可提交议会批准(" 议会圈地" 的名称源于此)。然而,所谓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并非按与土地有利害关系的户数计算,而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议会批准圈地后,由议会任命3-7 名委员,具体处理土地合并、分割共有地以及整理耕地事宜。从表面看,这样的圈地是完全合法的,而实际上只有利于大土地所有者和富农阶层,持有小块土地的小农只能是受害者。在调整耕地时,小农分到的土地往往比原有的土地低劣,同时由于失去在共有牧场放牧的权利而不得不缩减牲畜饲养。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700-1759 年间,议会通过了214 项圈地令,从1760-1793 年,议会通过了1355项圈地令,在拿破仑战争期间(1793-1815 年),通过了1934项圈地令。圈地令和裁决书涉及英格兰600 万英亩土地,而据估计,1688年全英格兰的可耕地(包括牧场和牧草地)为2100万英亩。因此,18世纪的圈地运动对全国影响极大。

经过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圈地运动,英国农村面貌已彻底改观。原来的小农在这历史性变革中已经消亡,他们本身也起了分化:部分自耕农将自己土地卖给大土地所有者,以所得作为经营资本,成为农场的大佃户;拥有一定财产的人则寻求在大机械工业中充当工厂企业家;财产微薄的自耕农和茅屋农,由于共有地被圈占,成为无法饲养家畜的贫农,他们有的沦为农业工人,有的流入城市或移往国外。至此,英国土地关系中的共有地消灭,英国农民作为一个阶级也不复存在。对于18世纪的圈地运动和小农的消亡,历来有许多更为激进的评论。然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指出这一点就足够了。

3.农业革命与垦荒

以一分为二观点考察历史事件,圈地运动也可以说是一场土地革命,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圈地运动给英国农民带来毁灭性打击,同时也为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英国近代农业的发展所以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主要是它率先摧毁了农业中的小生产传统,为大量的资本投入、农机应用、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创造了条件。英国18世纪开始的农业革命与同期的圈地运动存在深刻的因果关系。

英国的农业,于18世纪在技术条件和生产能力方面都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对外贸易统计表明,剩余谷物和面粉的出口,自1700年以后呈大幅度稳步上升趋势,到1750年达到20万吨,按当时英国人口660 万计算,人均30公斤。在此50年中,其他农产品和畜产品出口量并未下降,而羊毛制品甚至显著增加。这说明,谷物出口并未代替其他农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英国在同一时期的人口大约增长5-7%,而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比例相对缩小。这一切足以证实,在土地革命基础上以耕作方法改良为特征的农业革命起着重大作用。

英国18世纪的农业革命,可概括为:改进传统农具和引进新农具;废除休耕地,代之以轮种制;引进新的大田作物;以及运用新的饲养方法。而所有这些,又是同当时从事农场经营管理的" 绅士农场主" 的热心倡导和推广有密切关联。1701年,伯克郡的塔尔发明了机械化条播机,1731年又发表了马锄除草法著作,这些革新无疑大有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诺福克的汤斯亨德子爵采用塔尔的方法播种和耕锄,通过大田实验促进了新方法的推广。同时,他采用轮种方法,变有休耕的三年轮作为无休耕的轮作,这意味着可使耕种面积增加50(英国在农业革命开始时约有45%可耕地任其休耕,而在五十年后休耕地的比例下降到约20%)。新的根茎作物与苜蓿的引进,为土壤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化学物质,而且也为牲畜提供了冬季饲料。汤斯亨德的耕作法被誉为" 诺福克道路" ,并最终为英国大部分地区所仿效。从1730 -1760年的30年间,诺福克的地价上升了10倍。

随着轮作制的发展,畜牧业也取得了类似的成绩。过去,农村的牲畜饲养方法都是依靠公共草地,入冬前由于饲草缺乏而不得不忍痛将大部分牲畜屠宰并加工成腌制品。莱斯特郡的贝克韦尔针对这种情况改良了饲养方法。他合理地安排谷物、块根植物和牧草种植,使人工牧场为厩养家畜提供充足的饲料,厩养牲畜又为土地供应自然肥。特别在公共牧场废除后,这种科学饲养法就更显得重要。此外,在农业中广泛使用马匹,马匹牵引速度平均超过牛的牵引速度50%。17世纪使用牛每天可耕地0.4 公顷,采用马耕后,可达到0.6 公顷,到18世纪末,由于犁的改进,马耕效率达到0.8 公顷。

开垦土地是农业史上的一贯特色。18世纪上半叶,随着城市对牛奶、肉类需求的增长,开垦了一大批牧场。18世纪后半叶,1760年后小麦价格上涨,特别是1793年爆发了对法战争,进一步推动了开垦和围圈荒地的运动。在1688-1795 年间,英国耕地增加了400 万英亩。据资料记裁,1700-1800 年间,英国每一农业工人的产量上升约100 %。

英国的农业革命不但解决了工业革命所需的粮食资源和工人,而且为工业革命早期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家。从历史看,在19世纪中叶前,在我们称之为前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中,一个国家若没有农业的先期发展,任何重大的工业增长都是不可能的。在这意义上,英国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

4.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或工业化是国际性的现象。从阿诺德.托因比于1884年最先提出"工业革命" 以来,这一概念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一般可分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三个历史阶段。在16 -17世纪,英国已经历了一个史学家称之为" 小工业革命" 的工业高涨时期。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17世纪,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英国工业生产已在地理布局上形成专业化,当时工业的效益,基本上是这种专业化的结果,技术变革仍不是主要因素。1750年前,英国的工业和手工业已有了固定的中心。如煤炭工业集中北方郡,在坎伯雷和泰恩萨,纺织业主要集中在兰开夏郡和约克郡,炼铁业集中在希洛伯郡的林地地带,五金制造业集中在斯塔福德郡和伍斯特郡。而作为英国民族工业的毛纺织业,还实行了地区间的分工。

其次,由于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细化,促进了工具的专业化,如18世纪英国金属加工工场内,已发展有500 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这对手工业作坊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英国工业革命前手工业的发达,还体现在容易获得大量的工业投资。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榨糖、酿酒、造船、炼钢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36年,一个大型呢绒工场拥有600 台织机。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蜂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民的积极影响
在工业革命的到来之前,英国农民悄悄进行了一场“农业革命”
历史上英国圈地运动的政治影响如何
答题术语 | 特定历史时段时空概念专用术语【高考必备】
【干货】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