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与代糖的百年健康大战:糖分世界里还有哪些百变“套路”
userphoto

2023.09.20 安徽

关注
光明网曾报道过,广东的17岁男孩天天,身高1.72米,体重飙升到274斤。这么健壮的小男孩,已经得上了一身病:高血糖、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7岁的男孩天天喜甜,平时就会把可乐、奶茶饮料当水喝,而且几乎不怎么运动。长期不喝水,靠大量摄入含糖饮料的他,肝脏已经油腻腻地布满了淡黄色的脂肪颗粒。
 
这些疾病之所以找上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就是因为一个跟烟酒齐名的第三大健康杀手---果葡糖浆。
 
顾名思义果葡糖浆,是由果糖、葡萄糖组合而成的混合糖浆。可以说是不少商家的发家之宝。这是因为果葡糖浆的甜味佳、能改善食品口感和颜色、还能延长保质期。最重要的一点,果葡糖浆的成本比蔗糖低多了。
           

可是,果葡糖浆是一个甜蜜的陷阱...
 
正是因为它在我们体内的代谢不受肝脏中的限速酶影响,容易生成更多的甘油三酯,肥胖、脂肪肝随之上门。而且跟葡萄糖相比,它更容易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让我们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果糖、代糖、蔗糖、果葡糖浆等被广泛使用。代糖与蔗糖、乳糖、果糖这些天然糖有哪些本质区别?蔗糖真的会腐蚀我们的身体吗?代糖又能不能让我们甜得很健康?
 
 
果糖---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王者”

果糖存在于蜂蜜、水果当中,是一种天然糖。一般来说,甜度是蔗糖的1.3倍(最高可达1.8倍)。由于其甜度高,在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作为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王者”,果糖的好处可不只有这一点。
 
由于相对来说,果糖不容易被口腔内的微生物分解、聚合,所以吃完果糖之后产生蛀牙的机率更小一些。另外,在天然糖界当中,果糖的GI算是比较低的,不到蔗糖的一半。
         
所以,我们能在一些糖尿病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的饮食结构中看见果糖的身影。
 
蔗糖---大自然的恩惠

在古人的眼里,这种可以从甘蔗、甜菜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糖,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糖类,是大自然的恩惠。
 
这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最常见到、最易得到的一种糖,甜味也很纯正。可是,吃得过量的话,它也是龋齿、肥胖症、II型糖尿病的“好朋友”。糖分会在我们口腔中残留,之后被口腔细菌作用成酸,腐蚀牙齿,导致虫牙的出现。而且过量的糖,无法分解的部分就会变成脂肪,从而容易导致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症。
 

乳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为人类、哺乳动物乳汁里特有的碳水化合物,乳糖的存在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这么说呢?
 
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能量。同时,乳糖还直接参与了婴幼儿大脑发育进程。婴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乳糖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乳糖还能帮助我们的肠道蠕动。因为乳糖的诸多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会建议我们每天摄入的乳制品,比如奶制品、乳酪、酸奶等,应不少于300克。
 
可是,一旦我们摄入的乳糖不能完全被分解、吸收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比如腹泻、腹泻、腹痛等等。这就是乳糖不耐受。在国内婴幼儿当中,它的发病率极高,最高可达70%。长期忽视乳糖不耐受的话,容易发生慢性腹泻、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等可怕的危害。
 
 
常见的天然代糖
 
麦芽糖醇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麦芽糖醇,通过催化加氢反应,就可以应用在众多食品、饮料当中。麦芽糖醇尝起来像糖、含有更少的卡路里,血糖指数也较低。跟食糖相比,它的相对甜度只有对方的90%左右。
 
甜菊糖苷
甜菊糖苷取自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可用于饮料、糖果、糕点、果酱、蜜饯等食品。跟其他的甜味剂相比,甜菊糖苷的优势就是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
 
这是因为它的甜度高、热能低。热值只有蔗糖的1/300,甜度却是蔗糖的200-300倍的甜菊糖苷进入人体之后,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对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非常友好。
 
赤藓糖醇
它的分子量小,一小部分进入大肠内被微生物发酵。能进入血液的那一部分无法被体内酶分解代谢,只能通过尿液排出。而且甜度为蔗糖的70%,还不会被诱发龋齿的口腔细菌所利用、被酶酵解而产酸,所以食用之后不容易长龋齿。可以称得上是高安全性了。
 
有天然代糖,自然就有工业代糖。
 
工业代糖发展史,暗藏多少百变套路?
 
截止到目前,FDA一共批准了6种人工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三氯蔗糖(蔗糖素)、纽甜以及爱德万甜。这6种流行的人工甜味剂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了我们的健康意识发展。随着我们保健意识的提高,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哪些甜味剂既安全、又不影响血糖值、还不容易长龋齿的需求就变大了。
 
 
早在1879年,糖精首次合成了。比起糖,这可是一种廉价替代品。商家们跃跃欲试,喜不自胜。但是,不少国家宣布糖精有害,禁止生产进口。直到1955年,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
 
美国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审查了糖精的毒理学数据,还公布了每日摄入量的最大标准。再加上这种无热量、又有甜味的食品可以供应给必须限制糖分摄入的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无糖汽水就来到了我们身边。
 
糖精的身份亦正亦邪,一会儿“有害”、一会儿“在安全范围内可摄入”。可由于科研人员既不能排除摄入糖精增加患上膀胱癌的风险,也不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人工甜味剂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
 
甜蜜素的甜度为蔗糖的30倍。因为甜度高、热量低,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糖果、饮料、膨化食品、乳制品等食品。可是,它早早背上了癌促进剂(Cancer promoters)的帽子。
 
阿斯巴甜,是科学家无意中产出的一种人工甜味剂。1965年首次生产的它,甜度为蔗糖的20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1/200。由于它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所以我们不会在高温烘焙食品中见到它的身影,往往都是在饮料、巧克力、糖果当中见到它。阿斯巴甜在2022年之前从来没有翻过车。在大众的眼中,它甜的很健康。比起古人,我们能享受甜蜜的饮料、食品,多亏了它们。
 
直到去年,NutriNet-Santé的研究报告让不少爱喝“快乐水”的年轻人们吓了一大跳。哪怕只摄入推荐的安全水平,它也可能诱导氧化应激、导致全身出现慢性炎症。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不言而喻!一夜之间,可能致癌的阿斯巴甜有了跌下神坛的趋势。谁知道再深入研究下去,会不会还有什么反转?
 


另一边,有人忧愁有人欢喜。1980年末才诞生的三氯蔗糖却逃过了NutriNet-Santé的“代糖翻车报告”。
 
1988年,安赛蜜被FDA批准添加到食品当中。它有没有什么“罪证”呢?只能说截止目前,还没有与它相关的癌症发病报告。
 
最后只剩那纽甜以及爱德万甜了。这俩兄弟都来源于阿斯巴甜。不是它俩都对人体足够安全,而是没有专门的研究报告来证明它们的危害。
 
看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人工甜味剂的流行历史,糅合了糖业品牌的推动、大众追逐甜蜜的渴望、科研水平的限制。
 
代糖能让我们甜得很健康吗?不一定。接二连三的反转加反转,玩的就像谍中谍一样。
 
只能说,代糖没有表面那么单纯。它对我们的身体,并不是真正地毫无影响!如果想放肆享用甜蜜,滥用代糖的话,可能我们也在走沉溺蔗糖的古人的老路子啊。
 
 
公众号有时内容受限制,扫一扫DrX小助手进群可以互相取暖。每周日晚徐医生直播,解答大家关心的健康知识问题,平时还有定期红包福利~
         
         
         
参考资料:
2022年8月26日,光明网
Ronald K Kalkhoff, Marvin E Levin; The Saccharin Controversy. Diabetes Care 1 July 1978; 1 (4): 211–222.https://doi.org/10.2337/diacare.1.4.211
I.C. Munro, B. Stavric and R. Lacombe, The current status of saccharin, in C.L. Winek (Ed.), Toxicology Annual 1974,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1975, p.71.
B.T. Hunter, Consumer Beware! Your Food and What's Been Done To It, Bantam Press, New York, 1971, p. 319.
Landrigan, P.J., Straif, K. Aspartame and cancer – new evidence for causation. Environ Health 20, 42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2940-021-00725-y
Soffritti M, Belpoggi F, Degli Esposti D, Lambertini L, Tibaldi E, Rigano A. First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multipotential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aspartame administered in the feed to Sprague-Dawley rat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6;14(3):379–85. https://doi.org/10.1289/ehp.8711.
Soffritti M, Belpoggi F, Tibaldi E, Degli Esposti D, Lauriola M. Life-span exposure to low doses of aspartame beginning during prenatal life increases Cancer effects in rat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7;115(9):1293–7. https://doi.org/10.1289/ehp.10271.
Soffritti M, Belpoggi F, Manservigi M, Tibaldi E, Lauriola M, Falcioni L, et al. Aspartame administered in feed, beginning prenatally through life span, induces cancers of the liver and lung in male Swiss mice. Am J Ind Med. 2010;53:1197–206. https://doi.org/10.1002/ajim.20896.
Belpoggi F, Soffritti M, Padovani M, Degli Esposti D, Lauriola M, Minardi F. Results of long-term carcinogenicity bioassay on Sprague-Dawley rats exposed to aspartame administered in feed. Ann NY Acad Sci. 2006;1076:559–77. https://doi.org/10.1196/annals.1371.080.
Lim U, Subar AF, Mouw T, Hartge P, Morton LM, Stolzenberg-Solomon R, et al. Consumption of aspartame-containing beverages and incidence of hematopoietic and brain malignancie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 Prev. 2006;15(9):1654–9. https://doi.org/10.1158/1055-9965.EPI-06-0203
Schernhammer ES, Bertrand KA, Birmann BM, Sampson S, Willett WC, Feskanich D. Consumption of artificial sweetener- and sugar-containing soda and risk of lymphoma and leukemia in men and women. Am J Clin Nutr. 2012;96(6):1419–28. https://doi.org/10.3945/ajcn.111.030833
Marinovich M, Galli CL, Bosetti C, Gallus S, La Vecchia C. Aspartame, low-calorie sweeteners and disease: regulatory safety and epidemiological issue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3; 60:109–115
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icine 2022; 19(3):e1003950.
Choudhary AK, Pretorius E. Revisiting the safety of aspartame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utr Rev. 2018 Apr 1;76(4):301]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utr Rev. 2018 Nov 1;76(11):860]. Nutr Rev. 2017;75(9):718-730. doi:10.1093/nutrit/nux035
Bernadene A. Magnuson, Ashley Roberts, Earle R. Nestmann,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the safety of sucralose,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Volume 106, Part A,2017,Pages 324-355,ISSN 0278-6915,https://doi.org/10.1016/j.fct.2
杨远志,李发财,帅斌,等.天然健康糖醇——赤藓糖醇在低能量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3(1): 181-18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要撤掉“无蔗糖”的宣称】#无蔗糖算无糖吗#
王红伟博士:糖尿病人也能享受“甜蜜”生活
食材-面粉、油、糖、蛋
低糖、无糖、无蔗糖、代糖,哪种值得买?
别以为“无糖”食品不含糖,科学吃糖,多看点有益健康的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