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糖尿病前期!吃饭的一个习惯害了他,很多人都有却从不注意
才11岁,体重却快200斤,血糖指标更是处于临界值,距离2型糖尿病仅一步之遥!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早前接诊的一个男孩。男孩11岁,名叫小杰,身高1米6,体重却达到了惊人的98公斤,属于典型的重度肥胖。除了肥胖,小杰脖子处明显发黑,大腿和手臂上更是出现了一道道十分明显的肥胖纹。仅仅11岁的年纪,小杰不仅被查出高血压、高血脂,血糖指标也面临崩溃,经过检查其空腹血糖为6.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0.0mmol/L,属于糖尿病前期。按理说这个年龄不应该被三高盯上,为什么小杰身上却出现那么多问题?原来他饭量一直很好,每餐都吃很多,平时格外喜欢吃面条、饺子、馄饨、肥肉、炸鸡,很少吃蔬菜,所以从五六岁时就开始超重。在家长眼中,孩子多吃点是好事,所以一直没将这放在心上。自从上小学后,小杰的食量更是进一步加大,每天放学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吃各种点心,比如面包、蛋糕、零食。吃完这些零食后没多久,又开始吃晚饭,吃完晚饭到临睡前,他又接着吃各种零食和夜宵,比如牛奶、饼干和水果。当人体摄入食物与糖分时,胰岛便会接到指令,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当人体长期过量且频繁地摄入食物或糖分,便会不断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久而久之,胰岛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最后直接停止工作,血糖就会跟着失控,糖尿病等问题接踵而至。而小杰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差点被糖尿病盯上,很大一部分要归咎于他的饮食习惯。2023年4月,《Nature》子刊发表的一项覆盖全球184个国家的研究显示:全球约7成的2型糖尿病由不良饮食所致,主要是全谷物摄入不足、精制谷物和加工肉摄入过多。我国的这项比例则更高,约75%的2型糖尿病由不良饮食所致。该研究还表明,碳水化合物质量差,是全球不良饮食所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共涉及到11个饮食因素,其中6个是有害饮食因素,它们分别是“精制大米和小麦、加工肉类、含糖饮食、未加工红肉、土豆和果汁”。其余5个位保护性饮食因素,分别是全谷物、酸奶、水果、坚果和种子、非淀粉类蔬菜。虽然糖尿病是遗传与环境、饮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数据都在表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大一部分都和不合理膳食相关。早餐不要吃太晚,否则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显示,和习惯在早上8点吃早餐的人相比,上午9点以后吃早餐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很多人吃晚餐的时间并不固定,有的人忙起来甚至要很晚才吃饭。事实上,晚上人体代谢速度会减慢,食物在消化后所产生的热量难以得到充分消耗,并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血糖水平升高。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仅会有异物卡喉和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同时对控制血糖来说也极不友好。进食速度过快的人很难感觉到饱腹,因此很容易吃得更多。另外吃得太快,血糖升高也更高,而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本身就不足,如果吃得太快,就很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吃得太快不好,吃得太慢也不好,所说细嚼慢咽是个好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越慢越好。尤其是当我们聚餐时,一顿饭甚至要吃上两三个小时,这便会导致消化道需要加工食物的时间过长,并加重胃肠、肝胆和胰腺等负担,这些内脏由于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时间一长,便会因为不堪重负而衰竭。在固有认知中,高糖饮食是诱发糖尿病的关键因素,殊不知,有些食物比高糖饮食还要危险,而我们却从不在意。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反式脂肪不仅会阻塞动脉,同时还会增加炎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风险。一项长达14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能量摄入,就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相对风险增加39%。所以我们在购买食物时,一定要注意看配料表,如果配料表中出现植物奶油、奶精和起酥油等字眼时,尽量不要购买。英国的一项大规模研究针对在英国生物银行注册的40多万成年人的盐摄入量,进行了长达11.8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和那些“从没有”或者“很少”加盐的人相比,“有时”“经常”与“总是”添加盐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1%、18%和28%。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荟萃分析了43项脑血管疾病研究和23项糖尿病研究,分析每天多吃50克加工红肉和100克未加工红肉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于2023年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研究显示,大量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红肉,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具体而言,每天多吃50克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病风险增加26%,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4%;每天多吃100%未加工红肉,患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1%,患糖尿病风险增加27%。而红肉,主要指的是猪肉、牛肉、羊肉和兔肉等纤维层呈鲜红色的畜肉,与此同时,红肉也被世卫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关注Dr.X
每天多一点健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