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仑穴

昆仑穴,膀胱经经穴,BL60,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编辑本段穴位简介

  【定位】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腓骨短肌;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有腓肠神经经过。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②癫痫

  ③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备注】经穴

编辑本段取穴方法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编辑本段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高血压、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担任领导之职者,会议次数剧增,时常开会到深夜。而且如果遇到重要事情时,也可能会连续数日进行深夜会议。在这种情形下,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应该要有清晰的头脑。如何才能有清晰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呢?这必须除去脚脖子的淤血。

  首先谈到脑部运动和脚的关系。如果脑部功能迟钝,工作效率降低,那一定是因脚部淤血而引起。换句话说,是由于脚部活动不足而产生血液循环停滞。

  由于脚部运动,脚部肌肉通过筋纺锤,将刺激送抵脑干部的网样体,使新皮质的脑细胞活泼,因此便能除去脑内淤血,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例如右脚与静脉有关,它使由胸部上行的血液顺畅,左脚和动脉有关,它使由头部到脚尖等全身血液顺畅,如果脚冷或因运动不足而使脚部肌肉硬化,则会头晕眼花。当我们考虑问题时也会不知不觉的在屋中踱来踱去,所以为了使头脑清醒,必须指压脚部。

  由此可见头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自古就有各种锻炼脚部的健康法,指压脚心不着地处的“踏青竹”便是其中一种。要锻炼头部,首先要锻炼脚部,这的确有其道理。

  穴位及指压法

  由上面说明得知要使头脑清晰,则要指压脚部。现在列举具体的穴位。

  治疗脚部淤血有效的是指压外踝下端前洼处的“丘墟穴”,其次是脚踝正后方的“昆仑穴”。先将肌肉放松,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

  还有采用“足三里”打击法也很有效。先深吸一口气,用手刀击打的同时将气吐尽,如此重复10次,头脑便能清晰。

编辑本段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强;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编辑本段古达文献摘录

  《甲乙经》:“癫疾,目huanghuang,鼽衄。”

编辑本段膀胱经穴位

  该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郄、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编辑本段穴位的功能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根据穴位的基本含义,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toreceptstimulus)和反映病证(toreflectillness)。

  (一)感受刺激

  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穴位而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发经气运行,以达到宣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从感受刺激这方面来说,穴位是体表存在的感受针灸、推拿等诸多刺激的感受装置(receptingsetting).

  (二)反映病证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灵枢·邪客》指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月国。张介宾《类经》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穴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反应点。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pathologyresponse)。

编辑本段附:腧穴定位

  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1)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耳后两完骨(乳突)间9寸。

  (2)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9寸,歧骨至脐8寸,脐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5寸;两乳头间8寸。

  (3)背腰部: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大椎至尾椎共有21椎。

  (4)上肢部: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5)侧胸腹部:腋至季胁(第11肋端)12寸,季胁至髀枢(股骨大转子)9寸。

  (6)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18寸,内辅骨下缘(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臀横纹至膝中14寸,膝中至外踝高点16寸,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

  

  

  

2.自然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两乳中间取膻中;活动标志:握拳在掌后横纹头取后溪。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

  (1)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脚部足底穴位:昆仑穴
治疗腿脚疼痛的特效穴——昆仑穴
昆仑穴位位置图
丘墟穴
全身经络穴位图
使头脑清晰的穴位及指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