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对“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十一月

刘禅不一定是“无情”

也许只是懒得矫情

我们对刘禅

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文/晏凌羊

1

一般我们说某个人很窝囊、很不学无术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说的便是三国刘备的儿子刘禅,他的小名就叫阿斗。

刘备早年因为多次丧偶(这就是传说中的“克妻”么),所以不敢将甘夫人纳为正室,但甘夫人常常主持家政,后来生下儿子刘禅。

据说甘夫人梦见自己吞下了北斗星,然后就怀上了这个儿子,然后给他取名叫“阿斗”。

和伏羲的老妈因为踩了一个脚印就怀孕了一样,一个人想要服众,似乎都需要一些出生时天有异像的传说来加持。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他妈做了个梦,得到了会发光的神药一枚。她生下朱元璋以后,他们家像是起火了一样,邻居看到了,以为他们家着火了跑来救火,结果跑到跟前又发现火光不见了。

还有更神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传说他妈生他的时候,有红色的光影照满整个产房,整个屋子发出迷人的香气,一整晚都不散去。赵匡胤生下来以后,“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刘禅出生时的“异像”比起朱元璋、赵匡胤啥的,的确是差远了,但听起来挺实诚的,甚至还挺科学。

简单来说,就是甘夫人跟刘备XO完了之后就做了个梦,梦见“仰吞北斗”,后来发现自己就是那天怀上的他。

刘禅诞生时的“异象”传言,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刘禅曾经被寄予过极大的期望。

2

在关于三国的小说里,刘禅的命是赵云救回来的。

说是当年曹操派领五千虎豹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弃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之下才得以幸免。

而历史上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子在为《三国志》注释时,在《魏略》一章里是这么记载的:当初刘备在小沛(刘备屯兵的第一个地方),未曾想曹操突然打过来,他慌忙逃跑丢弃家属,当时刘禅几岁,在战乱中跟家人失散,被人卖去汉中。

后来,有个叫刘括的人避乱到汉中,买得因乱失散的刘备长子刘禅,遂养以为子,刘禅只记得其父字“玄德”。

刘括的邻居中有姓简的一个人,后来刘备攻下益州,简某当了将军,刘备派遣简某到汉中和刘禅相见,认回了儿子并把他立为太子。

不过这段故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都没有提及,毕竟一个名门皇族之子有过被人所卖的不光彩经历,实在有违皇家威仪。

而且,《三国志》着眼于国家大事,对帝王将相的私事很少提及,而《三国演义》更是极力美化蜀汉,当然也不会写这样不光彩的事。

不知道刘禅幼年被卖这事儿是不是为真,但我们看得出来,刘备这人跟刘邦差不多,打仗输掉只顾自己逃命,老婆孩子的死活是不大管的。

这就不难理解刘备后来为啥要让刘禅继位,根本不管刘禅是不是有兴趣当王。

3

人们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做出过什么丰功伟绩。到得最后,还直接向曹魏投降了。

相比曹操的儿子曹丕,刘禅确实挺窝囊,但客观地说,这还真不能完全怪他。

曹丕很早就参与到政治中来,见识过官场的尔虞我诈,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智囊团。他自己也有进取之心,从小爱读诗书,与父亲曹操、兄弟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他就位时已经34岁,上位后就能独挡一面。

可刘禅呢?小时候随着父亲南征北战,但所经历的只是逃亡。刘备入蜀后,他又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刘禅上位时,年仅17岁,很多事情都还不会做,也没学过,连父亲治丧期间的所有事宜,都是诸葛亮手把手教他完成的。诸葛亮死后,他也没法真正形成自己的权威。

对权力,他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否则也不会对诸葛亮言听计从那么多年了。

4

把阿斗刘禅当成“蠢笨”的代名词,我个人是不同意的。

了解他上位之后的所作所为,我觉得他可能只是心性淳厚。

诸葛亮死之前,刘禅事无巨细都要问诸葛亮,但诸葛亮死后,很多事情需要他自己拿主张了。

他做过几次很和平很有慈悲心肠的事儿,似乎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热爱和平、不想打战的人。

诸葛亮死后,他“大赦天下”。

蜀中头号大将魏延被杨仪杀死,他只是把杨仪贬为庶民。

武都氐王苻健请求投降蜀汉,刘禅大度同意,并将他们全部迁往广都居住。

他还试图连结羌胡,向对方示好。

史书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诸葛亮死了七年后,刘禅平定过一场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并对当地进行开发,打通了与成都之间的道路。

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曹魏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

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而且在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

为了安抚他的心,刘禅还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跟他认亲戚。

当然,刘禅并不是没有缺点。

在外官强势的时候,他不可避免的用”宫官“来平衡内外实力。他宠信宦官黄皓,任由他干预政事。

大臣姜维见状,启奏刘禅将黄皓处死,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你看他心里跟明镜似的)。随后,他命令黄皓向姜维谢罪。

姜维担心宦官权势大了以后对自己不利,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不过,后来,司马昭大举伐蜀时,刘禅又用起了姜维,将曹魏的一部分军队挡在了剑阁(今天的四川省广元市)。

司马昭大举伐蜀,刘禅起初也是派兵拒敌的,但后来发现自己与对方实力悬殊太大,干脆直接投降了。

刘禅投降后,命令坚守剑阁的姜维也投降,而姜维呢,先是假意投降,接着又密谋造反,而后复兴蜀汉。

结果,因为事情败露,姜维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

人们说起刘禅的投降,总说他没骨气,可我觉得也许他只是对权力没有变态的追逐欲,只是看淡了腥风血雨的权力之争,又或者,希望自己能主动停止征战,还百姓一个安宁。

5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被司马家封为安乐县公。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去世后还被晋朝廷谥为刘思公。

司马昭是个虎狼之辈,对曹家后代他可没有那么心慈手软,但他为何能放刘禅一马?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留着刘禅,相当于是留着一个活广告牌,既可以安抚蜀汉遗老遗少不造反,又可以吸引东吴投降(留着刘婵,可以向东吴权贵们发出这样的信号:你投降后,也会有好待遇)。

另一方面,恐怕也与刘禅个人的生存智慧分不开。

很多史书(应该不是杜撰)中都有这样一个细节: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

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

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出处。

刘禅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着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睁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

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

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听了,哈哈大笑。

这段史料,让后人觉得刘禅就是个没志气的窝囊废,可我不这么看。

司马昭问这话的时候,刘禅已经五十多岁了。

到这个年纪,希望“落叶归根”是人之常情。就拿我们来说,不管离开家乡多少年,都还想着要回去看看呢,哪有不思乡的?

刘禅不会不知道司马昭问话的用意,所以他干脆回答自己乐不思蜀,或者,故意绕个弯。

又或者,这只是司马昭在捉弄刘禅也未可知。

当年曹魏大军征伐蜀汉时,拥有数万大军和险关峻峰的刘禅都不加以抵抗,而是投降了,现在他已经投降了,住到了敌人的首都,加之最会打仗的将军姜维都已经死去多时,他怎么可能还会有反叛的想法?

刘禅未必有反叛心,但思念蜀地的情绪应该是真的。

司马昭是真聪明,那你说刘禅这是真傻?还是只是装疯卖傻?

这事儿过后,司马昭说刘禅“无情”。要我说,刘禅可能只是懒得矫情罢了。

6

诸葛亮对刘禅评价较高,比如说他“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种评价,当然不排除有要奉承主子、争取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因素在,但诸葛亮的评价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硬是把坏的说成好的。

在诸葛亮时期,实际上是诸葛亮把持的朝政,刘禅对诸葛亮一直“以父事之”,始终如一,凡事谦让,表现出大气的特点。

诸葛亮多次北伐,刘禅其实是不赞同的,但他依旧给予了诸葛亮鼓励和支持,足见他心性敦厚,是个很孝顺很听话的人。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遵照诸葛亮的意思,重用蒋琬、费祎等人,说明他是知人善任的,而不是一个只懂得胡来的纨绔子弟。

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他后来投降求和的举动,或者可以这么解释:他本身就是一个对权力没有浓烈的兴趣,比较看得开的人。

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瞎折腾”的帝王,一会儿要兴建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一会儿要征兵打仗,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就是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也不缺这种爱瞎折腾的领导,事儿没折腾出来,百姓怨声载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像刘禅这样“无为而治”的,反而显得可爱一些。

其实,刘禅纵然励精图治,也未必能让蜀汉兴盛。

刘备死后,蜀汉内外交困。北部曹魏实力强大,东部孙吴已开始堕落,中原人心归魏。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出征,蜀汉已经民不聊生,三国中实力最弱。

就是诸葛亮再活五百年,也无法挽救蜀汉的颓势了。

三国是乱世,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认为“一个帝王要开疆拓土,才是好帝王”,就跟现在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认为“一个男人多多挣钱买豪宅名车娶美女才是成功的标志”。

刘禅的言行显然不符合这一主流价值观,所以才被各路史学家、小说家黑成焦炭。

我们向来都主张“敌人来了,宁死也要抗争”才是“政治正确”,而“投降求和”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刘禅被后人耻笑几乎是注定的了。

蜀汉是否该降,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毕竟他当时几乎是不战而降。

很多人因此说他是个窝囊废,但也有史家认为,刘禅选择不战而降,主要是从减少当地战祸角度着眼。

事实上,刘禅继位以来,一直善待土著、不大兴土木,最后做这种决定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不管我们觉得他多窝囊,至少成都当地人民是很怀念刘禅的。

成都武侯祠在宋仁宗(就是北宋支持范仲淹变法的那个皇帝)执政之前,一直有刘禅的专祠。

宋仁宗执政期,有个叫蒋堂的官员到成都任职,下令拆毁刘禅祠,曾引起蜀人的普遍不满。

这或许可以说明一点点问题的。

所以,你还会说刘禅窝囊?

至少我不会。因为换我们是他,估计做得还没他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本文带你认识真正的刘禅
阿斗,当真是扶不起的吗?
被人误读的阿斗
扶不起的阿斗?我们来看看刘禅的智慧吧
蜀汉后主刘禅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